第兩百八十七章
當伯紀縣的百姓們圍著這張告示嘖嘖稱奇拍手叫好的時候,文書吏卻帶著一家老小雙眼抹著淚花來到了布楚的家門前準備拜謝布楚的大恩大德,然而這一次布楚家的大門卻沒有為他打開,文書吏站了很久,終於眼中閃過領會的神色帶著全家對著布楚家的大門誠誠懇懇的磕了三個響頭,才轉身離去,在轉身的那一刻他的腰板忽然無比挺直,因為他知道布楚這是在告訴他,他幫他是因為公道,不是因為私情,所以沒必要感謝他,然而對於文書吏來說這份恩惠卻足以讓他感恩一生.........
春陽融雪,新的一年很快來到,又很快過去,在這一年的光景里朝廷對國內的地方勢力的大肆圍剿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績,秦檜也借著這樣的功勞徹底坐實了大宋皇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一人的名至實歸,然而他似乎並沒有因此滿足,借著各地取得的成功,進一步的開始了對大宋境內的山匪流民的整頓,同時不停的壓榨已經滅亡的金國的價值,使得大宋國庫前所未有的充盈,在這種前提下趙構第一次進行了完整的祭天大典,焚香禱告上天,告知先祖自己做下的功績,期間宋國周邊諸多國家攝於宋國大滅金國的威視,紛紛派來使節前來觀禮,同時交好宋國,使得趙構的風光在整個宋朝史上.一時無兩.......
但宋國境內也不是真的就如同表面上的那樣寧靜,不知何時各地紛紛冒出了類似的傳言,言道岳飛並非是被賊人襲殺而死,而是朝廷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定岳飛的罪,所以乾脆在風波亭外自導自演的上演了一出賊人襲殺的戲碼,意圖就是為了掩蓋朝廷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卑劣手段,這股流言起初只是在江湖人士口中相傳,隨後愈演愈烈,乃至整個大宋無人不知,一些地方豪強因為在秦檜的刻意打壓之下幾乎家破人亡也乾脆就自暴自棄,完全把事情攤明白了說,要求朝廷對於岳元帥之死給一個交代。
直到事情大到秦檜都壓不下去,奏摺出現在了趙構的御書房的時候,趙構才開始後悔自己當初所下的決定,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當他享受到了金國覆滅帶給他的名望和實實在在利益的時候,他已經有了退隱的打算,他跟別的皇帝不同,他的皇位本來的就來的突兀,來的莫名其妙,他最想做的不是至死都保留著最大的權利,而是想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退下來,給史書留下一個傳唱千古的佳話,讓後人忘記他這個皇位是因為在任的皇帝和太上皇被金人擄走才撿來的.......
本來現在對於他來說就是最好的時機,好的不能再好,無論是國外的強敵還是國內的隱患都在他的大肆放權之下得到了極大的成就,只要能在皇位上繼續安安穩穩的保持住宋國這個樣子三年或者是兩年,那麼他退位之後便會是鐵板釘釘的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若是後人肯努力把宋國繼續壯大,那麼千古一帝的名號他也不是不能爭一爭的.........
可現在不同了,岳飛的死被扣在了他的頭上,雖然他也明白這件事的起因不外乎於是因為自己的性格害怕岳飛的影響力超過他所以才會答應秦檜等人拿岳飛下獄的要求,可在這個時候,他不能也不可能容忍自己的頭上被扣上任何污點,哪怕是一點都不行。
如果這件事是某個大臣某個官員甚至是某個皇親國戚捅出來的,趙構都會徹底果決一次讓這個人永遠的閉嘴,可這次發言的卻是這天下最沒用卻又最多的...........百姓,悠悠眾口有多難堵,趙構是清楚的,他非常明白如果自己不能在這件事上給天下百姓一個真正的交代,那麼什麼名垂千古什麼流芳百世都不要再去想,因為殘害忠良的皇帝即便是死了也會被人詬病千年............
在這種前提下,趙構連夜傳召了在宋朝權利已經膨脹到了極點的秦檜,秦檜得到傳召火速進宮之後,御書房內的燈火便徹夜未熄,守在門外的金吾衛侍衛整晚都在御書房內的激烈爭吵聲下瑟瑟發抖..........
第二天當秦檜走出御書房后,整個人像是失掉了所有魂魄,行屍走肉一般回到了家中,隨後便發生了震驚全朝的一件大事............秦檜丞相職位被撤..........秦檜家產被抄...........秦檜全族流放.............禮部尚書官職被撤..............禮部尚書官職被撤...........兵部尚書兵部侍郎全部入獄...................
接連不斷的任命從那所代表著大宋最高權力的皇宮中傳出,數十位大臣的或免職或流放,讓整個朝中無人敢言,趙構,這個一向很好說話的皇帝,在這一年忽然超出了人們的映像太多,而這一切緊緊是為了洗去岳飛死在臨安城外的污點,雷霆雨露均是君恩,這一年人們在深刻了解到趙構的雷霆手段的同時,也被這個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帝王的手段所折服,數十位官員的免職查辦,在他的一手安排下,居然沒有出現任何亂子,反而趁機扶持了大量的寒門子弟,將自己的統治力擴充到了極致.......
這些遠在京都的消息,被衛家軍的情報系統篩選整理之後再遞交到布楚手裡,由布楚第一遍看過之後,再通過軍政會議決定伯紀縣接下來的發展如何避開這些來自宋朝內部的風暴,一年的時間不是很長,伯紀縣的發展卻很迅速,經過了最近一次的人口統計之後,伯紀縣的人口第一次達到了三萬戶近十五萬人,佔地面積也幾乎擴充了幾十倍之多,儼然成為了宋朝境內的第一大縣,甚至直比州城,在民事發展迅速的同時,衛家軍也沒有放下過對於軍事力量的擴編,目前在冊的就達到了兩萬人之多,幾乎可以說只要是伯紀縣內的家庭,且家中並非只有獨子的,一旦達到年齡,第一件事就是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