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八章 易水兩岸
秦燕之戰,關乎著中原一統之戰。
誰能夠在這場戰役中獲勝,註定了將是統一中原的主人。
秦國最近幾年,年年征戰,沒有一刻停息。看似兵多將廣,但是許多人都看到了士兵的疲態。特別是楚國的交戰還沒有結束,又調過頭來打燕國,難怪王翦要在易水河畔與燕軍對峙,因為他根本不想與燕軍硬碰硬。
易水河是燕國的一道屏障,藉助大河天險,可以阻擋外侵之敵。這條河不但保護自己,同樣也在保護河對岸的王翦大軍。北方人都不習水戰,秦燕兩國都不敢在河上開戰,雙方都有個共同意識,誰想要渡河,對方必定半渡而擊。
沒人是傻子,大家就在易水兩岸耗著,看誰比較有耐心。
趙嘉和太子丹兩人陪著王翦耗了十來天,猛然回過神來。他們早就做好長期消耗的打算,可對面居然也是這麼想的,對方是誰?那可是戰神王翦,這麼簡單的道理他不明白嗎?
比消耗,燕國自認強於秦國。原因很簡單,秦國近幾年一直在打仗,楚國都還沒打完,又跑來打燕國。就算秦國的國庫是座金山,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打仗打的什麼?打的就是後勤,誰的錢糧多,誰就能打勝仗。
可對面的王翦居然肯陪著他們耗著,絕對有陰謀。王翦用兵,重在一個『穩』字,可有時候也會用計、耍陰謀。項燕那麼能打仗的人,就是被王翦耍的團團轉,最後落下一個自刎的下場。
趙嘉對太子丹道:「燕丹太子,你認為兩軍相持階段,燕王會不會遷都?」
太子丹猛地抬起頭來,肯定地言道:「不是會不會,父王已經開始遷都了,我都不知道他此時還在不在薊城。」
趙嘉捶足頓胸道:「貴國能不能靠譜點,打戰期間,燕王居然不思御駕親征鼓舞士氣,竟然獨自遷都。難怪皇族人看不起他,就這份沒有擔當的心胸,估計燕國遲早會被秦國吞併。我算是看出來了,燕王被嬴政嚇破了膽,一聽到秦軍打來,第一個想著的是逃。」
「燕丹兄弟,我明確地告訴你,這場仗我們勝不了,什麼樣的君王,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兵。對方王翦大軍穩重如山,他哪是與我們相持,而是要把我們拖在這裡不能動彈。秦國還有幾處兵馬,只要繞過易水河,來個多線作戰,我們能說明打?」
太子丹愁道:「如果真那樣,到時候你我各領一支兵,大家分頭行事。」
趙嘉苦笑道:「你我只有兩個人,按照我對嬴政的了解,他肯定會派出兩位名將將我們拖住。不要懷疑,如果換成我是嬴政,也肯定會這麼做。如果嬴政真這樣分兵來戰,我反而不太擔心,可怕就怕嬴政會進行遠途作戰,直接攻擊代城,那麼聯軍將不攻自破。」
太子丹沉默了,代城是趙嘉的根本,如果嬴政攻擊那裡,趙嘉寧願這場仗輸掉,也不願讓代城丟失。別談什麼聯盟情誼,這對皇族來說,屁都不是,皇族做事追求的就是永恆的利益,沒有利益的事情沒人會做。
兩人長吁短嘆,遙望河對岸的王翦大軍,營盤扎的太穩了,一點偷營的機會都沒有。
而河這邊的秦國中軍大帳,王翦不但沒有高興,而且還盯著地圖不停地看,越看心裡就越擔心。嬴政的這一計,太過冒險了,想要一口氣將河對岸的燕軍吃掉,只怕吃進嘴裡,會噎到自己。
秦國各地兵馬都被燕軍盯著,想要分兵作戰,根本不可能。王翦在地圖上不停地點著,越看眉頭皺的越緊。大家都認為秦國兵馬就那麼些,可沒有人能想到,嬴政會秘密偷運一支兵過去。
這支兵馬從哪裡來?正是從戍衛軍營里來。這一戰,嬴成將帶傷親自上陣,由李信作先鋒,繞過了趙國古戰場,從西北邊潛伏進河對岸。只要在上游高坡上紮下穩定的營盤,做出一副壘土積水,水淹燕軍的姿態。只要營盤扎了下來,燕軍就不可能不知道,到時候估計太子丹會不惜本錢的去衝鋒。
然後王翦隨後支援,將整個燕軍包餃子,同時切斷後援,此戰必會以秦國勝利結束。但有個前提,嬴成帶去的兵只有戍衛軍營三萬兵,他必須堅持一天一夜,不然王翦和楊端和大軍根本支援不上。
如果堅持不了一天一夜,秦國幾路大軍根本包圍不了燕軍,那麼這一役只會變成消耗戰。正如果趙嘉所言,秦國最怕的就是打消耗戰,而嬴政在出兵之前,就制定了速戰速決的策略。倘若戰事拖延到冬天,秦軍想不撤軍都難,一旦撤軍,為了此戰秦國算是敗了,再想恢復元氣,非五年不可。
易水兩岸,兩軍加起來達八十多萬大軍,除了王翦、以及在趙魏邊境的楊端和,沒有人知道有支三萬人的小部隊,秘密潛伏進了易水上游。
夜近子時,易水上游突然升起無數火把,火堆升起的火焰高達三丈,幾十里之外都人們都能看見。
走出大帳,遙望那邊的大火,王翦召集三軍,一條條命令發出去。在這一刻,秦國各路兵馬都動了起來,全部向火光那處趕去。
之所以要一天一夜,只因各路兵馬遠近不一,必須要全部集結好以後,才能形成合圍之勢。去的早了,王翦手下的這支軍,還沒燕軍一半多,在人家的地盤打仗,兵還沒對方多,不用打就知道會輸。
燕軍和不是楚國南方軍,許多都跟匈奴人打過仗,以前也經常跟趙軍互相廝殺,裡面絕大部分都是老兵。一對一,王翦還敢打,一對二,王翦不用想,根本打不贏。所以各路兵馬,必須按照既定計劃,按時趕到相應的地點,才可以進行最後的決戰。
易水北岸,燕軍中軍大帳,太子丹和趙嘉突聽營外喧嘩,急忙奔出帳外。放眼一看,易水上游火光衝天,無數的人影在閃耀。
趙嘉瞄了瞄方位,與太子丹對視一眼,兩人倒吸了口涼氣。
趙嘉厲聲道:「馬上號令全軍,把那個高地攻下來,那個位置正是上坡口,如果在那裡蓄滿水,我軍必然會被淹。」
太子丹立刻回頭言道:「諸位將士,馬上帶領各自的兵馬,務必把那處攻下來。對方人不會太多,哪怕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把那裡拿下來。」
兩人各自命令自己的手下,迎著夜色,全軍急行軍,向火光之處趕去。他們都知道,中軍大帳聚集了幾十萬大軍,如果被水淹,燕軍將不攻自破。北方人沒幾個會水性,如果真讓那邊的人蓄滿水,兩人根本不敢往下想。
同一時間,燕軍急速地向那處趕去,秦軍也在急速地向火光處聚集。而嬴成所在的位置,正是防火點,三萬人在很短的時間裡構築了工事。一切就緒,嬴成親自點火,將整個火堆燃起。
嬴政站在最高處,大聲地喊道:「諸位兄弟袍澤,按照我王的計策,在易水上游蓄水,堆壘工事,水淹幾十萬燕軍。可大王又說了,孤軍深入,根本等不到蓄滿水就會被燕軍發現,為今之計,唯有借著這道山坡,以自己為誘餌,吸引燕軍的到來。」
「我知道大家心裡疑惑,為什麼我要這麼早點燃裹火。原因很簡單,這裡已經是燕國的土地,我大秦之軍根本不熟,時間拖久了,必然引起長期的消耗戰。」
「幾年戰爭下來,我們還沒有停下來休息,又要進行這一場戰爭。我們根本消耗不起,大秦的國庫的也消耗不起。只有藉助這道山坡,趁著燕軍趕來之際,各地兵馬對燕軍展開合圍之勢。不需要多,我們只需堅持兩天兩夜,燕軍必敗。」
三萬人齊聲道:「燕軍必敗。」
嬴成大聲地言道:「堅守陣地,退則死,進則生。大秦必勝,燕軍必敗。」
三萬人又是一陣齊聲喊道:「大秦必勝,燕軍必敗。」
「大秦必勝,燕軍必敗。」
……
連李信也在其中大聲地喊著。原來帶兵還有這個講究,就算秦軍再勇猛,也需要鼓勵士氣。李信之所以攻楚失敗,就是源自於太過自信,說好聽點是謹慎,說難聽點就是剛愎自用。
而嬴成恰恰不同,他是禁衛軍出身,禁衛軍有自己獨到的作戰風格,從來不拘泥於一種模式。各種小手段使用,只要能保住己方得利之事,他們就會去做。
這裡的戍衛軍營還有一萬戍衛軍,老兵新兵混雜,可以說真正的戰力有多少,沒有幾個人知道。嬴成也是趕鴨子上架,主動挑起這個大梁,這份軍功,他必須要獲得,不然哪裡能得到嬴氏一族的信任。
哪怕帶著傷,嬴成也是主動參戰,因為只有他才能帶這些兵,換了李信來,起碼地位個官職上就不能服眾。這些兵,許多都是皇族子弟,嬴成怕他們膽小,一直在鼓舞著士氣。
其實嬴成也很擔心,自己手裡只有三萬人,能夠阻擋幾十萬燕軍嗎?嬴政心裡沒譜,但嬴政給出了這樣的命令,他就會執行。畢竟能夠親自上戰場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如果等到中原統一,嬴成就沒有上戰場機會了,所以這一次他主動請命,不但在後面鼓舞士氣,更是做為監軍。
誰敢後退一步,不管是哪家權貴子弟,定當立斬。
此類的話,士兵們都知道,但他們在老兵們帶領下,早就不會多想。平時他們可以像個兵痞,不給上官什麼面子,但是到了戰場,就必須服從軍令,哪怕是死,也要將軍令執行下去。
已經能看到燕軍奔來的影子,所有人都知道,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