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後來元秀才年紀大了要娶媳婦兒,他和王氏的婚事還是她幫著操辦的呢。原以為有人照顧他了,她也就輕鬆了些,但是小倆口有了孩子,這頭一次當父母的,一次還是兩姊弟,照顧起來手忙腳亂的,陳大娘少不得又要去幫扶一些。
喂飯洗澡洗尿布這些事她沒少幫忙做過,王氏重病之後,這兩個孩子也都是她幫忙照顧,可以說這兩姊弟是她一手帶大的。
從剛出生的兩個小糰子到現在玉娃娃一樣精緻的人兒,他們的變化她是一點一滴的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如今他們說搬走就搬走,這讓她如何接受得了?
元滿也紅了眼眶,這些日子她躺在床上養傷,雖說有爹和阿珀照顧她,可是她身為女兒家,身邊沒有個女人照顧還是多有不便,所以元秀才少不得請陳大娘來幫忙照料她。
儘管她與陳大娘真正相處的時間不長,但陳大娘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她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再加上原主的記憶,此刻她也是萬分不舍。
元珀本就不是善言的性子,見到兩個女人都哭了,更是覺得手足無措,只能結結巴巴的安慰道:「別、別哭了,以後我們還會回來的……」
正好這時元秀才將東西都裝上牛車了,他走了過來,解救了不知所措的元珀。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嫂子不要太過傷懷,更何況我們也不是搬去多遠的地方,幾十里的路程,想見面隨時都能見。」
話是這樣說,但其實元秀才心裡也不好受。
長嫂如母,他自小沒了父母,陳大娘一直以來對他多有照顧,幾十年的情分了,如今說離開就離開,任誰心裡都不會好受。
若不是逼不得已,誰又會願意離開生養自己的地方呢?
元滿用手帕替陳大娘擦了擦眼淚,握住她的手說道:「大娘,您放心,我一定會經常回來看您的。」
元珀也在一邊點頭,「對,有空我們就回來看您。」
得到了他們的保證,陳大娘這才依依不捨的放開了他們的手。
晨光中,一家三口坐上了牛車,伴隨著噠噠的牛蹄聲,慢慢的駛向不可預知的未來,牛車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車轂轆痕迹。
他們要搬去的地方叫何家村,村裡何姓人家居多。
何家村距離桃花村約七、八十里遠,屬於盛京的邊緣地帶,再翻過一座大山就不屬於盛京的管轄範圍了。
一、兩個時辰以後,太陽高高掛起,他們一行人終於來到了何家村。
趁著日頭還不太毒,大人們都下地里幹活了,只剩下還不太懂事的稚童在村裡玩耍,還有一些年邁的老人待在家裡看家。
小孩子們看見有生人駛著牛車進村來,當下也不玩了,呼啦啦的一串孩子全跟在牛車後面跑,只是小孩子的速度能有多快,很快牛車就把他們遠遠的甩在後頭,沿著村子的大道一路駛向村尾。
元滿第一次坐牛車,被顛得難受,牛車直到駛向一片只有幾戶人家的地方才慢慢停了下來。元秀才把她扶下車的時候,她覺得渾身都被顛得快散架了,整個人有點暈乎乎的。
旁邊的元珀也沒好到哪裡去,元滿看他走路都有些虛飄。
「阿珀,你沒事吧?」元滿擔憂的問。
「姊姊,我沒事。」元珀見元滿一臉的擔憂,立馬晃著腦袋回答,「男子漢大丈夫,坐個牛車算得了什麽!」他拍拍胸脯,一副很硬氣的樣子。
元滿被他這人小鬼大的樣子給逗樂了,身上的不舒服好像也減輕了一些。她活動了一下手腳,問元秀才,「爹,我們住哪裡啊?」
元秀才的神情僵了僵,指著不遠處的一處小茅草屋,「……那裡就是。」
元滿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一座破破爛爛的小茅草屋孤零零的立在那裡,周圍長滿了雜草,若不是爹指給她看,而且旁邊又沒有任何屋子的話,她恐怕還以為這是一間廢棄不用的破屋子……
元秀才羞愧的搓了搓手,對元滿解釋道:「這兒便宜……」他賣祖宅和李地主家賠償的錢把所有債務都還清了之後就花得差不多了,阿珀要念書,一家人還要生活,一文錢得掰成兩文花,就這裡也還是他託了不少人打聽才找到的地方。
從前妻子在的時候,他從來不用操心這些的……想到已逝的妻子,元秀才的眼神又黯了幾分。
元滿沒注意到她爹眼中一閃而逝的黯然,她打量了一下這小茅草屋,其實她倒不介意住這裡,一家人在一起,住哪裡都是好的,只是她一開始覺得這地方有些荒涼,現在看來仔細打理一下還是能住人的。
「爹,我也來幫搬東西。」
「不用、不用,」元秀才擺擺手,「有你趙大叔和弟弟幫搬就行了,你沒力氣。」
他們租的就是村口趙大叔的牛車。
趙大叔咧嘴一笑,露出一個憨厚的笑容,「是啊,小姑娘瘦瘦弱弱的,搬不動這個。」
元滿默默的看了眼自家弟弟的小身板,覺得他比自己還要瘦弱呢,不過她也不和趙大叔爭,免得不小心惹小男子漢生氣。
牛車上的都是大件的東西,她遂先抱著自己的小包袱進到茅草屋裡。
屋子很小,連祖宅的一半大都沒有,但裡面很整潔,看樣子是被提前打掃過了。
裡頭沒什麽傢俱,顯得空蕩蕩的,不過元滿的心中卻溢滿了某種情緒——
以後,這裡就是她的家了。
【第三章何家村新生活】
花費了好幾天時間,他們終於把小茅屋給整理好了,破舊的屋頂修補妥當,周圍的雜草也被清理乾凈了,添了幾樣傢俱,這間小茅草屋終於有了一些家的樣子。
元滿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中歡喜,門前的荒草被拔光了,過兩天可以開幾塊地出來種一些蔬菜,四周上一圈籬笆,還能在裡面養幾隻小雞……
正當元滿想著如何打理新家的時候,元秀才笑呵呵的拎著兩條大肥魚回家來了。
「爹,這是哪來的魚呀?」她看著爹手中的兩條大肥魚不由得咽了咽口水,感覺好像很久沒吃過葷腥了……
這裡的風俗沒有守孝期間只能吃素的說法,百日過後便可吃葷菜了,只是仍不能飲酒。
元秀才看起來心情不錯,「這是學生給的束修。」
元秀才決定搬來何家村,一是因為這裡的地價比桃花村便宜的多,二是元秀才以前的同窗曾在這裡擔任私塾先生,他的兒子在盛京城裡開了家鋪子做掌柜,如今家裡有些積蓄了就將他接入城裡享福了,只是這樣一來何家村就沒有先生教孩子們讀書,正好前段時間遇上了元秀才,兩位好友講起各自的近況,得知元秀才際遇不大好,他略一思索就向元秀才推薦了何家村的私塾。
這樣既可幫元秀才解了燃眉之急,又能讓何家村的孩子們繼續讀書,正是一樁兩全其美的好事。
何家村的里正一知道元秀才是打算來做村裡私塾先生的,立馬就將小茅屋以及周圍田地的價格便宜了兩成。
桃花村讀書人多,又靠近鎮子,所以村裡大部分的孩子都是送去鎮上的書院念書的,只有家裡比較窮的才送到村裡的私塾讀書,元秀才又是個心軟的,所以束修收得並不多。
這些年靠著微薄的束修以及家裡的幾畝田地,王氏又是個會過日子的,所以生活還算不錯,不說富餘,溫飽是不成問題的。不過王氏病了之後,家裡的田地慢慢都變賣了,私塾也沒心力管,還欠了一大筆債,生計都成問題了,同窗舉薦他去何家村當私塾先生,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解決了他的窘境。
何家村位置偏遠,離最近的鎮子都有二十多里遠,讓孩子們每天都走上那麽遠去讀書,這顯然是不實際的,所以村裡的孩子們大多都留在村裡的私塾,而念書的人數多了,束修自然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