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捷報至長安

第四百四十五章 捷報至長安

距離太遠了,尤其是兩千里沙漠就得花十天。一隊騎兵抵達陽關的時候,已經沒人樣子了。但是露布一展,守軍立刻飛奔上前迎接。

看見露布的時候,守將立刻派人接下來重新抄寫兩份,派兩組人快馬奔著玉門關而去。

到了玉門關,程序差不多,換人,換馬,一點時間都不敢耽擱,向著長安飛奔。

西征大軍順利滅國高昌的捷報,沿著隴右各鎮,一路往長安快速傳遞。

高舉露布的騎手,在身後一夥騎兵的護衛下衝進長安城時,距離高昌滅國已經二十天了。

在這個時代來說,所謂的新聞,很多都是已經發生很久的事情。

進入貞觀年以來,大唐開始了戰無不勝的節奏,露布出現的時候,市面再次沸騰了。無數青衫少年興奮的高呼「大唐威武!」百姓也都被勝利的消息感染了,街上多數是喜氣洋洋的表情。儘管百姓已經見的多了,還是很開心又勝利了。

露布送到皇城,不敢片刻耽擱,轉送大興宮。李世民正在與群臣議事時,接到了這個消息。「快,讓朕看看。」李世民興奮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椅子這個東西,一開始還有人置啄姿態不端正,但架不住舒服,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

看罷露布的李世民,隨手遞給身邊的長孫無忌,接著在群臣的手裡傳了一圈,最後才回到李世民的手裡。篇幅有限,露布上的內容不多,但是使者還帶來了更詳細的奏報。

沒等李世民看奏報,群臣已經列隊,手舉笏板,高聲齊道:「臣,為大唐賀,為陛下賀。大唐威武,陛下萬歲!」這樣的台詞幾乎每次勝利都來一次,大家都熟練了。

李世民笑的眼睛都看不到了,儘管心裡很明白,這次勝利的難度不算太大,但勝利總是令人喜悅的,他已經喜歡上這種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的喜悅。

「諸卿,侯君集有詳細奏報,勞煩閻卿念一下。」李世民笑著抬手示意大家安靜,房玄齡上前來,接過奏報道:「臣忍不住先睹為快,臣來吧。」

在閻立本哀怨的眼神中,房玄齡接過了奏報,打開后大聲念了起來。

在場諸公,多數是懂行的,所以這個過程屬實的奏報,很快就引起了驚嘆。大軍只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抵達了田城,比預期的速度要快一個月呢。

因為是要給皇帝和諸相看的奏報,侯君集沒敢作假,行軍的過程中,李誠的作用被詳實的寫在奏報中。李世民聽了不禁微微頷首道:「不想自成還有此能為。」

等到田城一戰,又是李誠出來搶戲的時候,大家都有點暈乎了,這小子真不要臉。不過又不能不承認,這傢伙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李世民都忍不住撫掌嘆息:「勇冠三軍!」

接下來奏報,李誠率一千騎兵牽制浮圖城的安排,大家都不說話,但心裡都在嘀咕。因為奏報上寫的是李誠主動請纓,諸相也無話可說。但這幫人都是人精,心裡肯定會發散思維。

奏報繼續,侯君集先說主線,大軍在高昌都城下受挫,轉而清掃周邊,準備攻城器械。這套路沒毛病,最穩健的套路,侯君集用兵老成持重。本來打仗嘛,用兵之道,以正為主。尤其是實力強大的一方,不會主動尋求變化。

接著是派使者往焉耆,邀約一起出兵,合圍高昌。焉耆答應了,並且出兵相助。可以說,成功了降低了戰爭的變數。儘管焉耆是個小國,一直被高昌欺負。但是他的立場很重要,得到焉耆的支持,對於唐軍來說後勤壓力大大減弱。

利用焉耆的兵力封鎖四周,唐軍主力穩穩的壓過去,結硬寨,打呆仗,這才是求勝之道。都是隋末過來的老臣,怎麼會不懂軍事呢?現場一片點頭讚許,侯君集深諳用兵之道。

但是接下來侯君集畫風劇烈變化,三軍做好了一切準備,準備攻城的時候,李誠回來了。

然後,辛辛苦苦造的攻城器械都用不上了,駁馬帶著三千騎兵,在城下兜一圈,鞠智盛就跪著出城投降了,戰爭結束了!剩下的戰鬥,就是派人走一趟,然後開門投降的節奏。

李誠只用了一千人,就讓浮圖城的葉護駁馬投降的過程,更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明明你的兵力對比懸殊,被人追著打才符合身份。偏偏李誠反其道而行之,帶著幾十個親兵就堵人家門口去了,還一箭把城頭大纛給射了下來。

還特么的威脅人家,要三日不封刀。你這麼能吹牛,不怕被戳破了尷尬么?

最初大家也是佩服李誠的膽氣,覺得他敢於故布疑陣,迷惑對手,嚇唬對手。很大膽的戰術,希望西突厥人比較笨一點,能被李誠嚇住就行。

沒想到嚇唬的效果太好了,駁馬直接投降了。尤其是投降的過程,這是裴行儉的口述,原文寫的很詳實。「晨,駁馬率五千騎出城,南下十里,斥候阻之。駁馬乃隻身往軍營,見李公,方知我軍不過千餘,悔之晚矣。」

房玄齡念的聲情並茂的,眾人聽著忍不住都露出了原來如此的微笑。敢情是李誠這傢伙,玩的是這麼一個套路。但是必須承認,這傢伙乾的真漂亮啊!

一幫大臣都聽傻掉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打仗的人么?這份膽氣,這份心思,這份機變。在場的都是飽讀詩書的高人,沒趕上念奏報的閻立本,很自覺的給好盆友李誠捧場。

「昔日班定遠,今有李自成。」閻立本一句話,得罪的人多了。但是大家沒法記恨他,說的是實話么。班超怎麼乾的?幾十號人,在別人的國家的驛站里住著,聽說北匈奴使者在鄯善國,帶著幾十號人招呼都不打一聲,把匈奴使者給剁了,殺的乾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是班超在歷史上留下的聲音,振聾發聵。

李誠呢?雖然有所不同,但是更勝一籌吧?畢竟當時的鄯善,名義上是臣服大漢的。

西突厥還是敵對勢力,李誠帶著幾十個人就把浮圖城的守將給嚇的投降了。

要知道,那是浮圖城,曾經的突厥王庭。即便是現在,那也是戰略要地,在突厥有很高的地位,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

李世民聽完了不禁心馳神往,讚歎道:「李自成可謂今之……」

不等李世民說完,邊上有人開口打斷:「陛下慎言!」誰啊?魏徵,病秧子一個,還堅持來了。這會一看李世民要亂講話,趕緊開口打斷他。

把李誠封在西域好不好?理論上來說沒問題,但是更大的問題在後面。西域那個地方,放在別人的手裡,可能就是個苦寒之地,沒人願意去做這個差事。但是落到李誠的手裡,沒準就是個王霸基業的開始。

這人太能折騰了,必須放在一個不遠不近的位置上,才能讓人放心。魏徵也不是說,李誠有不臣之心,但是話說回來,有時候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的部下推著你往前走。

這人,很多時候的行為,不是由自己決定的,而是被天下大勢推著往前走的。就像劉邦,當一個亭長的時候,也只能感慨「大丈夫當如是」。他就沒想過要去當皇帝。

要不怎麼說諸葛亮被後人推崇呢?他是有取代劉禪自立的能力的,但是他沒這麼做。

反觀王莽,「新政」不好么?放在當時來說,很好,非常好。前提是得到了徹底的貫徹。客觀的說,王莽就像一個穿越者,如果他的「新政」在漢朝的框架下,高舉漢的旗幟,並且把新政給干好了干成了,而不是選擇篡漢。

那麼,他的歷史地位和評價,將達到巔峰,甚至可能會扭轉中華文明的走向。如果你真的去了解一下王莽新政的內容,真的會覺得這傢伙可惜了。他就是一個失敗的穿越者。

「諸卿,封賞的事情再說,高昌如何處置?」李世民拋出了這麼一個話題,儘管被魏徵掃興了,並沒有特別在意。不過這個事情,心裡不舒服是肯定的。這東西日積月累的,時間長了一定會爆發的。

群臣議論紛紛,但是卻沒有人主動站出來說話。對於大唐群臣來說呢,高昌的問題確實很棘手。原因無他,太遠了。而且這個時代的交通狀況,太折磨人了。

漢朝的時候,開拓西域,按結果而言,牽扯了漢朝的大量財力物力,最終因為地域的緣故,一旦漢朝中央政權出了問題,西域不丟也就丟了。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主要還是人口問題。漢朝的人口,還不足以讓朝廷大量的往西移民。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移民的耗費巨大,移民的政策,與當時權貴的利益相悖。漢朝的問題,唐朝也必須同樣面對。人口增長與糧食產量密切相關,還有就是瘟疫。比如天花、鼠疫。

當然了,人口大面積減少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內亂。任何朝代都是如此。

下一章:第四百四十六章 西州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抓鬮是個好辦法

書劍盛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書劍盛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五章 捷報至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