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

退位

第二百四十六章退位

現在京城之中,或者說是整個大齊之內,人們最羨慕的女子,便是皇太子妃宋氏了。

傅淑妃封后,固然也十分令人羨慕,但傅皇后畢竟年紀大了,在後宮裡當了幾十年的妃子才終於熬出頭。

可宋氏就不一樣了。她年紀輕輕,就直接做了太子妃,成為大齊最尊貴的女人之一,還生下了太子的嫡長子,在東宮地位穩固。

更重要的是,這位新冊封的太子,還是京城之中有名的美男子。

權力、地位、丈夫、子嗣,宋氏全都擁有了……而且都還是最頂尖的。

許多和宋氏同齡的女子,都對她感到既羨慕,又嫉妒。還有人後悔沒有當初奮力一搏,爭一爭十二皇子妃的位子,現在是說什麼都晚了。

畢竟這世上不慕名利的人還是少數,有幾個貴族女子不想做太子妃、做皇后呢?

除了羨慕宋氏的人之外,同樣還有許多人羨慕鍾氏。

就像傅氏和南喬所想的那樣,以鍾氏的出身,能夠當上太子妃之下位份最高的良娣,和出身榮國公府的傅氏平起平坐,這運氣實在是太好。

和鍾氏差不多出身的女子,現在都已經和她不是一個階級的了。

就像那些在裴清殊獲封太子之後,一個勁地想往裴清殊身邊湊的大臣們一樣,現在許多家族都是卯足了地勁想把女兒送入東宮為妃。

先不說裴清殊的個人條件有多好,光是東宮女眷稀少,高位空缺這一點,就足以吸引許多人了。

因為皇帝年紀漸漸大了,又為了儷妃之故無心選秀的緣故,選秀這件原本對於大齊各個家族和未婚女子們來說都十分重要的事情,都已經漸漸地叫人提不起興緻來了。

不過現在就不一樣了,太子的冊立,意味著新的開始。

那些之前就想將女兒送進宮的人家,原本都快死了心。不過現在,他們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為了延和二十七年的選秀,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力求能夠讓自家的姑娘在眾多佳麗中脫穎而出,成功進入東宮,侍候太子殿下。

當然,有些家族例外。

譬如已經沉寂了許久的英國公府,他們已經徹底沒有資格送女兒進宮了。

葉家叛國通敵之事,英國公並不知情。加上汪嘉懿已經與葉晗和離,竟是僥倖逃過一劫。

不過現在,汪嘉懿的心裡並沒有多好受。

她不想承認,但卻不得不承認,她羨慕宋氏,嫉妒宋氏,嫉妒得快要發瘋。

都是差不多年紀的女子,宋氏什麼都有了,可是她呢?卻成了一個為世人所恥笑的棄婦,甚至是盪-婦!

明明她是國公之女,出身比宋氏要高的呀!

汪嘉懿現在無比後悔,如果當初「追求」裴清殊的時候,她能再注意一些方法,不要那麼高高在上的就好了。

可惜現在,說什麼都已經遲了。

……

裴清殊重新住到宮裡之後,地位和待遇都與過去截然不同。

過去他是皇子,雖然也十分尊貴,但皇帝的兒子太多,後來皇帝又有意不把對他的寵愛表現到明面上來,所以裴清殊並沒有受到很多特殊待遇。

不過現在就不同了,他是太子,不管排行第幾,他都是所有兄弟當中最尊貴的一個。

宮人們見了他時的那種發自內心的恭敬,是過去沒有辦法相比擬的。

裴清殊住進東宮之後,最高興的莫過於傅皇后和十四了。

雖說現在裴清殊十分忙碌,沒辦法日日去坤儀宮裡晨昏定省,不過和他在宮外住的那會兒相比,傅皇后能見到兒子的次數明顯更多了。

十四更是,在得知哥哥當上太子,要搬回宮裡住的時候,小胖子都快樂瘋了。

現在他沒事兒就往東宮跑,只可惜裴清殊現在比從前做王爺時更忙,能陪十四的時間十分有限。

不過就算是這樣,十四還是很高興。起碼現在他有了一個隨時能抱裴清殊大腿的機會。以前他都是想找裴清殊,要是沒人帶著他的話,十四連皇宮都出不去。

當上太子之後,兵部那邊的事情,裴清殊自然就暫時先放下了。

他現在每天上午,都要聽岳安給他講課,傳授為君之道。

岳安就是現在的內閣首輔,皇帝當年的奶兄弟。

裴清殊被冊為太子之後,皇帝就封岳安為從一品太子太師,宋堯為太子太傅。

宋堯既是裴清殊的啟蒙老師,又是他的岳父,皇帝抬舉他並不奇怪。

至於岳安,岳安身為內閣首輔,不管品級如何,本身的地位就很高。

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每逢新帝登基,內閣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動。皇帝擔心自己的奶兄弟,在兒子繼位之後就會失勢,所以特意封岳安做了太子太師,讓他提前和裴清殊培養一下感情。

這樣就算將來皇帝不在了,岳安也不至於混得太慘。

上午上完課之後,下午裴清殊就要到京城各個衙門去巡視。這主要是為了讓他更加了解朝廷的各項辦事機構,同時與朝中重臣進一步熟悉、了解。

如果在晚膳前還有時間的話,裴清殊就會去向皇帝或者皇后請安。

不管怎麼說,皇帝在位二十多年,還是有不少做皇帝的經驗的。

無論對錯,他都把自己所認為的最有用的東西都漸漸教給了裴清殊。

等裴清殊對朝廷各大機構都有所了解之後,下午的時間裡,他就進入內閣,從旁學習內閣大臣是如何處理朝中事務的。

老實說,裴清殊第一天來到內閣的時候,就被奏摺的數量給嚇了一大跳。

毫不誇張地說,那些奏摺堆起來,簡直像是小山一樣!

裴清殊這個時候才直觀地感受到當閣臣的不易。

或者說……是當皇帝的不易。

因為這些從全國各地,像雪花一樣飄來的奏摺,雖然會先經過內閣大臣們的分類處理、附上票擬,但最後還是要由皇帝來親自硃批的。

哪怕是要人代筆,皇帝也得把所有重要的奏摺都看過,親自做出決策才行。

按照規定,大齊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直接向皇帝上奏。

然而就算是這樣,每日從通政司呈遞上來的奏摺,數量也足以使人感到頭疼。

在岳安和宋堯,還有次輔魏青松的指引下,裴清殊試著寫了幾張「票旨」。

票旨即為票擬,也叫做條旨。從全國各地遞上來的奏章,在正式呈遞到皇帝面前之前,都會先由內閣閣臣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且貼在奏摺的上面,作為給皇帝的參考。

如果皇帝看過之後確認無誤的話,就可以直接按照閣臣的意思傳下「聖意」。

若是皇帝認為閣臣的票擬上頭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皇帝就會御筆硃批,對票旨進行改動,甚至是全盤推翻。

當然,一般來說,內閣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和皇帝的政見都是比較一致的。

如果是在比較重大的事件上,皇帝的想法和內閣大臣產生了分歧,內閣就會舉行集體會議,共同商議此事。然後由首輔出面,集合內閣的意見,再與皇帝商議,以達成共識。

裴清殊知道皇帝和目前的內閣大臣行事風格都是較為保守的,若是想讓皇帝真正接受他這個接班人,一開始就不能太過激進。畢竟現在,還不是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大施拳腳的時候。

所以在他正式登上皇位之前,裴清殊不打算做出什麼太大的變革,以防生變。

在他試著批閱了一段時間的奏摺之後,無論是內閣還是皇帝那邊都覺得十分滿意。

這樣一段時間之後,皇帝就開始帶著裴清殊上大朝會,讓他在旁聽政了。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和以皇子的身份上朝,感受完全不同。

雖說皇子不同於一般的官員,地位超然,但大齊的皇子太多,皇帝基本上是把兒子們當成官員使的。

過去裴清殊上朝的時候,就是按照他官員的品級站在人堆里。每次大朝會,他天不亮就要起來,急急忙忙趕進宮之後,還沒辦法立即見到皇帝,要等好久才能等到大朝會正式開始。

現在就不一樣了,等文武百官都進了宣政殿之後,裴清殊才會在太監高聲唱出「太子殿下駕到」之後,出現在眾人面前。

這時,百官要向裴清殊行大禮,高呼「太子殿下千歲」。

等他免了百官的禮之後,皇帝才會出來。裴清殊再和眾大臣一起,向皇帝行禮,然後在皇帝左手邊下首的位置上落座。

整個大朝會上,只有皇帝和太子是有座位的。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雖然身體上不那麼累了,不過裴清殊坐在上面,總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被人盯著,所以也不敢亂動,心理上比過去還要緊張。

但更多的,還是興奮。

雖說現在作為太子,他主要的任務就是旁聽,不過將來,他就是那個坐在龍椅之上,手握生殺大權之人了。

裴清殊知道自己身為人子,他不應該期盼那一天儘早到來。

可他還是像歷史上的眾多太子一樣,不由自主地期待起自己繼位后的日子。

……

延和二十七年三月,又到了秀女大選的時候。

皇帝早已無心後宮,這一次也沒有再納新人。

不過他讓傅皇后做主,給皇子們,尤其是太子物色了幾個新人。

儘管裴清殊前兩年就同皇帝說過,不要隨意給他送女人的事情,不過今非昔比,裴清殊現在已經是太子了。

他娶妻納妾,已經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事情那麼簡單,還涉及到了朝中局勢、前朝與後宮平衡的問題。

所以對於東宮遲早要進新人這件事情,裴清殊和東宮裡的女眷,都已經早早地做好了心理準備。

不過裴清殊還是覺得,他不想一下子要太多女人。人的精力有限,他現在又這麼忙,裴清殊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還耽誤了人家姑娘。

所以他和傅皇后說好,不要給他選太多人。在正式冊封秀女之前,先同他商議一下再決定。傅皇后疼愛兒子,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之後,延和二十七年五月,秀女大選終於落下了帷幕。

東宮這邊,定國公之女謝氏被封為正四品太子良媛。永昌伯之女孟氏、內閣次輔魏青松之女魏氏,被封為正五品承徽。

這幾位都屬於出於政治目的的聯姻。

除此之外,傅皇后還挑選了兩個出身沒有那麼高,但品貌上佳、看起來好生養的女孩兒,封為正九品奉儀。

雖說裴清殊現在已經有了兩子一女,但作為太子來說,他的子嗣還是不夠多。

秀女大選塵埃落定之後沒有多久,裴清殊還沒來得及和這些新人熟悉一下,宮外突然了傳來一個噩耗——公孫越病危。

公孫越纏綿病榻已經有好幾年了,聽到他病危的消息時,裴清殊並沒有感到多麼驚訝,但卻情不自禁地為此感到難過。

裴清殊很清楚地知道,公孫越的話在皇帝心中分量極重。可以說如果不是有公孫越極力勸說皇帝立裴清殊為太子的話,裴清殊就不可能這麼順利地坐上太子之位。

裴清殊能有今天,公孫先生功不可沒。

所以一聽說這個消息之後,裴清殊就在第一時間趕去了公孫府。

沒想到皇帝的動作比他還快,裴清殊到的時候,皇帝已經在裡面了。

裴清殊只能和公孫明一起等在外面。

也不知道這君臣二人究竟說了些什麼,等皇帝從公孫越的房間里出來的時候,竟然眼睛都紅了。

他看向裴清殊的眼神,好像也和從前不一樣了。裴清殊說不出來哪裡不一樣,但就是有所不同。

對於皇帝和公孫越的談話,裴清殊自是十分好奇。只可惜他和公孫明進去之後沒多久,公孫越就永遠地停止了呼吸。

一向大大咧咧、看起來沒心沒肺的公孫明,忍不住痛哭失聲。

裴清殊顧不上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沉默地陪在好友身邊。

公孫越去世之後,皇帝頭頂的白髮,好像又比從前多了一些。

裴清殊去乾元殿向他請安的時候,就請皇帝節哀順變,務必珍重龍體。

皇帝看著年輕的兒子,長長地嘆了口氣:「殊兒,你可知道,楚文君臨走之前,同朕說了什麼?」

裴清殊心中隱隱有了一個猜測,卻不敢主動說出口,只是看向皇帝:「兒臣不知。」

皇帝面色沉重地說道:「他說不久之前,他用紫微星盤測算出來,朕……朕這個皇帝,撐不過延和二十八年。」

「父皇!」儘管裴清殊心裡早就清楚,在他記憶當中的前世里,在延和二十八年時就要改朝了,可他一直覺得,自打公孫明一家出現之後,許多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改變。

看皇帝的身體狀況,能撐過延和二十八年也不一定呢?

當然,對於這件事,裴清殊心裡也是沒底的。但當著皇帝的面,他還是要篤定地說:「父皇正值壯年,身體康健,怎麼可能會出現那種事?」

皇帝搖搖頭道:「殊兒,你就別安慰朕了。其實自打處置了葉家之後,朕晚上就沒睡過一個踏實覺。你不知道,朕老夢見你六哥,夢見你六哥問朕,朕到底是愛他,還是害死了他……」

「父皇別多想,夢都是反的。六哥向來孝順,他是不會那樣質問您的。」

「可就算躍兒不怪朕,朕自己心裡也過不了這一關。」皇帝說著說著,眼圈又紅了,「朕糊塗,朕糊塗啊!」

「父皇……」看著皇帝這樣難受、這樣自責的樣子,裴清殊心裡也不好受。

「但好在,朕做對了一件事情,就是立你為太子。」皇帝深深吸了口氣,把眼淚憋了回去,深深地望著裴清殊道:「殊兒,這個國家,朕就交給你了。」

裴清殊聽出皇帝的意思,不由震驚地看向皇帝:「父皇!您這是……想做什麼?」

皇帝苦笑一聲,道:「楚文君的卦,從來就沒有算錯過。他說延和二十八年新帝會登基,那就一定錯不了。朕現在只有一線生機,就是退位。」

裴清殊身為太子,當然不可能皇帝說退位,他就立即說好。不然皇帝定然會疑心他這個太子早就有將皇帝取而代之的心思,那樣的話可就麻煩了。

所以裴清殊趕忙勸說皇帝,不要退位。

可皇帝心意已決:「殊兒,你不要再說了。退位這件事情,朕已經想了很久。其實朕很早就覺得這個皇帝做得力不從心了。楚文君的話,只是讓朕終於下定了決心而已。」

然而不管皇帝怎麼說,裴清殊就是不同意。

他堅決不答應皇帝退位,一再勸皇帝三思。

皇帝從龍椅上走了下來,站在裴清殊對面,慈愛地看著這個比自己還高半個頭的兒子。

他還那麼年輕,又有一副與儷妃相似的五官,生得那麼俊美,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裴清殊都比皇帝要強得多。

更重要的是,和二皇子、三皇子那些心狠手辣,不顧手足親情的兄長相比,裴清殊不僅有能力,還心地善良。

如果繼承人是他的話,皇帝覺得自己可以放心地離去,把江山交給他。

「朕二十三歲登基,已經當了二十七年的皇帝。這個皇位,朕坐得太累了。」皇帝說著,心情沉重地拍了拍裴清殊的肩,「殊兒,你就讓父皇歇一歇吧。」

裴清殊咬著牙不鬆口。

「還有,朕想試一試,求你母妃再給朕最後一次機會。如果她願意的話,朕就帶著她和樂儀母女去行宮裡生活。」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皇帝能夠真真正正地放下身為皇帝的職責,由裴清殊繼續替他完成皇帝的使命。

儘管裴清殊心裡已經鬆動了,但他覺得,自己還是不能這麼草率地答應皇帝。

皇帝見他這般固執,心中既生氣,又感動。

更多的,卻是自責。

這麼好的一個孩子,為什麼不早點立他為太子,還要猶猶豫豫的,差點傷了他的心呢?!

皇帝真是不知道,自己還能怎麼補償裴清殊是好。

見裴清殊一時想不開,皇帝也不勉強,直接著手去準備退位的事情了。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就是撂挑子不幹了,像裴清殊這麼有責任感的人,一定會頂上他的位子。

現在皇帝退位之心已定,比起說服裴清殊繼位,皇帝更怕的,是該如何面對儷妃。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始終還記得自己第一眼看到儷妃時,有多麼得驚艷。

旁人都以為他寵愛儷妃,都是因為儷妃的那張臉。

可事實當真只是如此么?

若不是發自內心地愛一個人的話,再美的容顏都有看倦的一天。

皇帝和儷妃兩個分分合合,糾纏了這麼多年,早已經在彼此的生命中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們在對方心中的位置,可以說任何人都無法取代。

皇帝對儷妃如此,儷妃對皇帝亦然。

儷妃在得知皇帝退位讓賢的想法之後,心情十分複雜。

一方面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她對皇帝難免心存芥蒂。

可另一方面,從現實角度考慮,他們擁有三個共同的孩子。尤其是樂儀還那麼小,儷妃不想讓她這麼小就失去父親。

更重要的是,也是讓儷妃覺得最可怕的是,她的內心深處,恐怕還是對皇帝有情。

不然當年,她也不會答應回宮。

但她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在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還能不能和皇帝在一起。

儷妃遲遲不能做出決定。

但皇帝已經等不及了。

延和二十七年七月,在裴清殊獲封太子一年之後,皇帝頒下「罪己詔」,曆數了自己登基二十七年來的種種過失。

次日,皇帝正式下詔退位,傳位於皇太子裴清殊。

【第一部完】

第二部《皇帝奮鬥日常》晉-江連載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皇子奮鬥日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皇子奮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