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勤勞善良的中國人在世事滄桑、風雲變幻的歷練中,創造了不計其數的優秀文明成果,它們象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東方閃爍著熠熠光彩。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我們也不例外,每個炎黃子孫的心靈里都流動著華夏文明的血脈。然而,最適合華夏兒女成長的精神營養,無疑是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即通常所說的「國學」。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更是構成一個民族精神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具有比血緣更強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華夏兒女緊緊地聯結在了一起。
國學,以其深厚的思想內涵、獨特的藝術形式,真實地再現了各個時代的風貌和社會生活。它陶冶著人們的情操、怡悅著人們的情志。正是這些優秀的文化基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結構、風尚習俗與精神素質。這都將是陪伴我們一生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幫助我們不斷進取的無窮力量。國學,它是歷史的載體。國學文化的檔次,就意味著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精神的檔次、歷史的檔次。
于丹教授在北大的演講中曾這樣說:「國學是什麼?我不覺得它僅僅是四書五經,只是國學典籍。典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看它給中國的精神塑造了怎樣的靈魂,以及這些靈魂都有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國學不簡簡單單的是一門學問,它是我們血液中的一種文化基因,不管你學什麼,透過國學你都能學到中國文化中的態度與精神,學到這種使命的擔當與傳承。」
的確如此,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失去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缺少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染,其發展不可能是健全的,這不但因為沒有得到後天的滋養,更重要的是因為缺少了先天的接續。
縱觀我國歷史,中國的大文豪層出不窮、數不勝數,尤其以近代為最,像郭沫若,胡適,魯迅等。這些都是舊中國的人物,新中國成立幾十年了,竟然無人再領文壇風騷,難道是時事造就了這些人物?答案當然不會是歷史的膚淺。台灣的文學巨匠此起彼伏,創就了波瀾壯闊的文壇新風,而大陸的文學大師卻不見其影,再沒出現過享譽國內外的文壇大家。在教授搖唇鼓舌,四處賺錢,越來越像商人;商人現身講壇,著書立說,越來越像教授的文壇歪風之下,我們當若有所思。
也許有人會說國學教育與專業無關,與社會脫節,這是一個極其荒謬、極其危險的言論。中科院院士、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說過這樣的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現代科學,沒有現代先進技術,一打就垮;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優秀歷史傳承,沒有民族人文精神,便不打自垮。」任何一門學術都離不開國學,也就是語文。當前對於語文教育的不夠重視。這也是目前人才畸形發展的突出問題。試問,如今的學生,有多少人接受過或者正在接受傳統國學的教育?如今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其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實現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然而,提高人的素質是素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對少年兒童傳統文化的教育,無疑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某大學校長在與宋楚瑜的對話鬧出笑話一事,這僅僅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素質問題嗎?
不,它反映了國人在文學素養方面的嚴重欠缺,它是一個體制,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悲哀。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照搬蘇聯體制,對人才的要求和選擇上也重理偏文,對人才培養也實行計劃,這樣就導致一個國家的教育以及發展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加上文化大革命又摧殘了一大批文學家。這種把國學文化的優秀傳統拋之而不顧的結果,導致的不僅僅是人才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道德問題出現了偏歧。
對於傳統文化而言,人們常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今,有很多民族精華的東西,我們卻逐漸淡忘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當國外正在瘋狂攫取中國文化的時候:當漢文化成為國際化的研究課題熱的時候;當台灣的小學生對中國歷史熟讀成誦的時候;甚至有一天國外的小朋友對中國的三皇五帝侃侃而談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而如今,部分國人連自己的老祖宗都不知道是誰,何談文化傳承?中國近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龔自珍,他在研究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時曾經總結出了這樣一條非常重要的教訓:他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要想滅掉一個國家,就一定先要去掉它的歷史。那麼也就是說,讓這個國家的人不知道他自己的歷史,不認同他的文化,民族失去存在的根基。所以文化是歷史的載體,歷史就通過文化體現出來。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的古國。我們五千年的歷史從哪體現出來?就是從我們的傳統文化以及文化傳統中體現出來。只有深刻了解我國古代傳統文化,才能更珍惜祖國的文化瑰寶。所以作為中國人應努力學習我們自己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經典。
歷史發展到了今天,我們回過頭重新審視自己的民族文化,雖經歷劫難,但經久不衰。不能不由衷地讚歎她頑強的生命力與凝聚力。無數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必須要認真學習國學,繼承併發揚這筆豐富的文化遺產,這是我們炎黃子孫及五千年華夏文明代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火種!
英國著名詩人拜倫曾經說過:「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為此,我們組織相關專家精選版本,重新整理,博採眾家之長,並賦予作品新的理解、新的立意,將內涵不短延伸.最終才有今天的這本國學合集。本書用最淺顯的理論詮釋了大師們的思想精華,用最簡短易懂的字句傳遞了原著中絞盡腦汁才能讀懂的理論,以最簡潔的話語闡述偉大作品的精妙,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汲取傳統文化中的寶貴經驗與智慧。
中華古典寶庫涉及領域之廣、內容之豐富、種類之繁多,遠非我們所能面面俱到地兼收並蓄,所以我們收集的作品主要以流傳久遠並被當代社會及文學史廣泛認可的佳作名篇為主。我們特地邀請有關國學、古文學、現代文學等專業的專家、學者,經過不斷思考、多次篩選,反覆論證,最終才定稿,相信這部國人必讀的十部國學經典會幫助讀者朋友加強對國學的理解,並學以致用,做到開卷有益。
本書的編排定位,以幫助讀者達到精讀為目的.同時充分考慮到讀者的閱讀興趣,對部分章節在保持原貌的情況下有所刪減,注重國學的通俗性與普及性,充分體現輕鬆閱讀的宗旨。
譯著古書是一件非常繁瑣且複雜的工作,甚至需要幾代人不懈地努力和改進。為了使本書更具完整性和權威性,在編著過程中,我們查閱了手頭上大量的相關資料,由於採用的資料來源廣、頭緒多,哪些資料的使用上存在版權問題,編者難以一一進行核查處理,故特此聲明,希望資料版權所有者給予諒解,並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此外,本書的編著中難免存在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謝謝!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