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掌村

窯掌村

題記:窯掌村隸屬晉城澤州縣晉廟鋪鎮,緊靠河南的濟源。

2011年的仲夏,受邀隨《山西日報》原副刊部主任姚劍夫婦一起驅車前去走訪。

窯掌村的第一景,叫小月寺,原建築早已破壞殆盡,靠近路邊的山坡上有一座亭子是新建起來的,因為新,所以沒有什麼觀賞價值。稍作停留後,七拐八繞下到一條深溝里——太行山的特點,但凡風光殊勝的地方,道路一定崎嶇坎坷。

窯掌村村委位於中月寺,到了這裡就算是到了窯掌村了。不遠處一座古舊的門樓子刷上了一層紫禁城外牆的顏色,於是舊建築透著一種嶄新。

窯掌村全村清一色的石頭建築,顯得有些荒涼破敗,卻有著美不勝收的天然格局。戶戶民居依山而建,層層迢遞,一直延伸到山坡上,窗戶有弧形有方形,頗具個性。中月寺的院子里擺放著當年喂牲口的石槽,如今這些東西都成了文物。和其他村落一樣,村民已經寥寥無幾,都走了。

一位村民拿著一根長長的帶手柄的鋸走了過來,問他這叫什麼東西,幹什麼用的,老鄉說是電鋸,鋸boluo用的,這兩個字不知該怎麼寫,是地方話,意思是指瘋長在地塄邊的雜草和灌木,本地人統稱為boluo。這麼一條電動的長鋸不便宜呢,要一千多塊錢。

去拜訪大月寺的路上,看到一處奇峰怪峽,天門一樣的豁口,令人詫異,原以為是大自然的傑作,一問才知是當年學大寨時被人為炸開的。村民介紹說,當時這裡原想造一座水庫蓄水,后發現地下滲漏遂作罷,於是留下這麼一處風景,也算是窯掌村一處當代的人文景觀了。

窯掌村共有寺院三座,分大、中、小月寺,大月寺所在的山叫月苑山。

大月寺原建築已然了無痕迹,現有的建築由信徒們集資修造,看上去和普通的民居住房不差多少,水泥抹成的八角亭,簡陋粗鄙,亭子里放著兩面功德碑,都是時下的東西,毫無價值。

不遠處的田間,有老鄉在耕種,寺院外天竺花開得正好。一位老太太拄著拐杖站在寺院門口,手搭涼棚向遠處張望著什麼。據說這兩位看寺院的老鄉來自河南。

從大月寺出來,沿路向山下走去。山溝里風景雖好,但不通風,時值正午,悶熱難當。走走歇歇,來到一條幹河灘邊。這裡曾經有一條河,往日的一彎清流,而今只剩卵石滾滾。山中沒了河流,如同文章沒了思想。

回望窩在大山環抱中的大月寺,當年一定是紅牆碧瓦、晨鐘暮鼓,木魚伴著佛唱,終日香火繚繞,而現在只能想象一下了。

中午吃了姚劍夫人做的鐵鍋燉菜、家常豆腐、韭菜炒土雞蛋,燉鍋里大把的豇豆乾,有一種特殊的甜香,堪稱人間美味。

現如今的的城市人被水泥森林裡圈膩了,被汽車喇叭和喧囂市聲吵煩了,開始喜歡往鄉下跑。在青山綠水中撒撒歡,走走路,釋放一下鬱悶,呼吸一點新鮮空氣,吃一口鄉土味道的農家樂飯菜,成為新一輪的時尚。

飯後,和姚劍在村裡隨意走了走。沿河邊有一排整齊劃一的房子,據說是前些年建設新農村時修造的。

一路走來,人影寂寂,在一座沒有大門的院子里,一位上了年紀的村民正蹲在家門口端著一碗麵條風捲殘雲般往嘴裡扒拉著。一隻小貓走過來喵喵叫著,向我們討要東西吃呢。

隨意和老鄉閑聊了幾句,之後在村裡繼續漫無目的地閑步,來到一座無人的院落,姚劍坐下來掏出一根香煙抽起來,說他很想來這裡買幾間舊房,做個青山淡水的隱士。

這個院子位置很好,對面山上的風光是真正意義上的田園風情。時值正午,太陽很大,整個村莊靜悄悄的。我們就坐在院里的長條石頭上,默默地望著對面的山,還有山下的一條幹河灘。遠處清一色的石頭房子起伏錯落,老樹灑下斑斑光影,有點微微的風柔柔刮過,隨處可見的石頭台階在正午的陽光下立體感很強,有一種油畫似的感覺。

坐著就覺得睏倦襲來,姚劍找地方打盹兒去了,我一人跑到對面的山上拍村子的全景。遠處觀賞窯掌村,清一色的石頭建築,緊湊嚴謹,整體風格協調統一,卻每一幢又不盡相同。門窗院落各具特色,村裡村外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和古老的民居相映生輝,美不勝收。

真心希望這座美麗的村子能永遠美麗下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荒村拾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荒村拾遺
上一章下一章

窯掌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