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後悔
王仲軍在美國待了五年,靠著華國人特有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完成了學業同時也挖到了第一桶金——靠送外賣和打零工賺到十萬美元。
回國后靠著著十萬美元,又用了五年的時間,把一家小規模的廣告公司發展成為目前國內有數的幾家民營影視公司之一。
人一旦功成名就之後,回顧過往的點點滴滴,總會有各種的感慨,往往特別講究格局、品味、檔次,或者刻意籠統稱之為逼格,王仲軍也不外如此。
比如,他也許骨子裡還是喜歡華國傳統的茶,但是每天到公司,他依然會讓秘書準備一杯現磨現煮的咖啡。
在這個華國人民還不太自信,哪怕是出口轉內銷都會受到極大追捧的年代里,喝咖啡就是檔次,尤其是現磨現煮的這種,營造一種輕奢逼格的同時,又能有意無意地顯示他曾留學美利堅的背景。
對外,有助於展示管理者的品味和公司的檔次;對內,讓員工仰視,又這何嘗不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呢?
正是他的這種風格,使得他回國后的事業發展中受益良多,尤其是一家從經營廣告起家到如今的影視傳媒公司,管理者的品味和檔次往往就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今天跟往常一樣,當他九點準備踏進辦公室的時候,秘書馬上就會送上一杯熱氣騰騰咖啡。按照慣例,他一般會先打開電腦。隨著互聯網在華國興起,尤其是近年來門戶網站的完善,他已經習慣在網上瀏覽新聞,相比傳統媒體,門戶網站更具有時效性。
而且作為新生事物的網路監管還不成熟,對一些比較敏感的新聞往往也會大開方便之門。
每天這個時候,他一般都會呷著略帶苦澀的咖啡,一邊瀏覽著網路上的新聞,一邊聽著秘書對這一天工作的安排事宜。
由於《風聲》在前天晚上一經上映就取得了高票房且聲勢做的很足,他第一時間打開華影的官網,一看昨天的票房還沒有公布,他略微感到有些失望,關閉網頁,鍵入平時最熟悉的門戶網站的網址,進入娛樂頻道。
網頁方一顯示,就見頭版頭條的大圖片,色氣滿滿撲面而至。
似乎是一條街,街邊是一條河,靠著河岸的長椅上坐著一對男女,兩人挨得很近,似乎依偎在一起,但是照片的質量很差,一看就是從報紙上轉載下來的,模模糊糊看不太清楚。
而底下的大標題卻更為顯眼:
「《風聲》路演,故地重遊,李睿和周訊是舊情復燃還是因戲生情?」
「噗……咳咳咳……」
看到這個大標題,王仲軍剛剛喝進嘴裡的咖啡差點沒噴出來,卻被嗆了一下,頓時一陣劇烈的咳嗽。
「王總,您沒事吧?」正在彙報今天工作安排的秘書嚇了一跳,趕緊關切地問道。
「沒……咳咳,我沒事。」王仲軍擺了擺手,好不容易把氣給喘了過來,道:「行了,別念了,你把小王總叫過來。」
「哎!」秘書應了一聲,合上文件夾,放到他辦公桌上,然後出門去了。
王仲軍這才平定了一下呼吸,點開詳細內容,看著屏幕上的字默念著:
「據天京《每日新報》報道:昨晚,《風聲》於魔都大光明影院結束后,女主角之一,李寧玉的扮演者于飛鴻率先乘坐一輛早已等候在後門處的豪車離開,豪車主人不詳;然後王志聞協同助理也單獨離開,考慮王是魔都本地人,應該是順趟回家;最後劇組成員搭乘中巴車返回入住賓館,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該片的導演兼主演李睿和女主角周訊卻始終不見人影。后兩人搭乘計程車跟下榻賓館背道而馳,來到蘇州河邊上,似故地重遊。在此筆者有必要介紹一下,周訊在巴黎國際電影節一舉封后的電影《蘇州河》,李睿正是戲中的男主角,跟周訊演一對生死虐戀的情侶。此次兩人忙裡偷閒,故地重遊,舉止格外親密,時而相擁似親吻,時而打鬧,李睿更是體貼地將西服披在周訊身上,憐香惜玉,神情款款……」
最後總結陳詞:「……據知情者透露,周訊和濮樹的戀情於年初早已破裂,似因李睿的介入。如此看來李睿和華藝新晉小花旦胡婧的感情似乎也即將走到盡頭。筆者注意到此次兩人故地重遊,緬懷《蘇州河》中的曠世絕戀,似是舊情復燃,同時也不排除此次合作因戲生情!」
緋聞!李睿和周訊的緋聞在這個節骨眼上爆出來,作為曾是一名優秀廣告人的王仲軍第一個反應就是炒作。
同時他下意識的認為,這不該是行業內的國企老大的手筆,很可能又是出自於李睿本人的設計。
說起來他還真欣賞這個年輕人的,從一開始狂言票房要超過六千萬,然後又引起電影是工業還是文藝的爭論,無不讓《風聲》這部電影的炒作達到了頂點。
當然至於首映半日票房五百十八萬這個所謂的記錄,肯定是華影放出的一個衛星。他只要給幾個相熟的院線的老闆打幾個電話,縱然不能得到準確的數字,大概也八九不離十,他估計真實票房大概也就在三百五十萬左右。
而此時他看到這條新聞,心中第一次有種後悔的感覺。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早一點接觸這個年輕人?當初他的第一部作品的票房達到年度國產電影票房的前三甲的時候,自己曾經有過想拉攏的想法,但是考慮到華影方面也有這個意思,便想等一等再說。
結果人家一轉眼跟馮曉剛一樣居然也成立的工作室,依舊選擇跟他原來的簽約單位黃河影視繼續合作。如果自己當初早一步行動呢呢,他有沒有可能跟華藝合作?
王仲軍相信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從他的女朋友簽約在華藝,而且在首映發布會上對馮曉剛的推崇,說明人家至少對華藝沒有敵意。
而且,華藝目前只有馮曉剛一名導演,整個華藝的業務幾乎圍著馮曉剛一個人再轉,精明如王仲軍不是看不出這裡面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別看公司全體上下對待馮曉剛象爺一樣,馮曉剛呢也非常樂意跟公司合作。但是誰知道哪天馮曉剛說自己不幹了,或者說想自己幹了,那麼公司該怎麼著?
所以從去年下半年公司正式聯合王景華,把公司從原來的廣告公司正式更名影視傳媒公司起,他就打算扶植幾個年輕的導演。
但是這年頭有本事的導演實在是太稀缺,近十年來,在國內能叫得上號的導演,依舊是張、陳、馮這三位。原本陳該拍第一的,但是自從他拍出《霸王別姬》后,這將近十年間幾乎拿不出什麼象樣的作品來,甚至還Low到去拍電視劇。
而張跟陳正相反,從九二年開始的這十年間,佳片不斷,不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很不錯,可惜張早就名花有主,跟新畫緬打的正火熱呢。
至於馮,從一出道就一野路子出身的吊%絲,一開始老老實實穩紮穩打鼓搗京味喜劇風格的賀歲片,在票房上那絕對沒得話說,馮氏喜劇已經成為華藝一塊響噹噹的招牌了。
鼓搗了這麼些年,錢也掙了,馮自然而然的開始尋求他自身的突破,或者說是他盼望已久地想邁入跟張、陳二位齊名的行列。去年好不容易鼓搗出一部《一聲嘆息》,還在非洲獲得一鄉鎮企業獎,就把馮樂得屁顛屁顛的。
就在去年年底賀歲檔上映《沒完沒了》的時候,居然一改以往夾著尾巴做人的低調風格,居然跟質疑他的媒體互懟起來。結果人家依舊壓根就看不起他,好象拍商業電影的哪怕票房再高,天生就比拍文藝片的低人一等。
一場罵戰甚至還直接拖累了《沒完沒了》的票房。儘管這部電影的票房依舊名列華國去年國產電影年度票房的第二名,但只比李睿的《我的兄弟姐妹》多了一百萬,僅僅才三千三百萬,比他們之前預期的四千萬還要差上一大截。
說到底還是馮或者他們華藝的底蘊不足,逼格還不夠高。如果《沒完沒了》換張一謀導演的話,別說票房預期四千萬,就是五千萬,甚至跟李睿狂言的六千萬一樣,他也都敢想。
之所以選了個擼串,哦不對,是陸串,之所以選了個陸串,一方面就是想藉助他父親陸天銘在文化圈的影響力,提高一下公司的逼格;另一方面,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個陸串看起來也確實有才,還是堂堂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碩士研究生,論學歷比三大導中看似逼格最高的陳導都要高。
所以,公司才會不惜人力和財力來扶植他。就比如這次公司幫他籌備的導演處女作《尋槍》,不但資金上沒問題,還幫他找來了姜聞和寧婧等一線大咖加盟。
但是現在看到李睿這種層出不窮的炒作手段,更為主要的是他拍的這兩部電影的質量,讓王仲軍很後悔當初自己過於顧忌中影方面的感受,沒能及早跟這位年輕的導演取得聯繫。
更何況,他還特別欣賞李睿說的那句「拍電影不管是商業電影還是文藝電影,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向投資人負責,拍的的電影至少不能虧。」
這句話算是說到他的心坎里了,哪個投資者願意自己的錢打水漂啊!不管是檔次也好,逼格也罷,說到底票房就是王道。
如果現在讓他拿出一千萬,一邊是很有逼格的陳凱哥,一邊是野路子出身的馮曉剛,讓他選擇投給誰?他甚至都不用思考,必須是馮曉剛,說到底還是因為他的票房有保證,能夠掙著錢。
還有就是李睿關於商業電影工業化的觀點,也極為符合他的胃口,作為一名一向自詡有美國留學背景的他來說,這分明就是代表先進的好萊塢思想。
好嘛!從思想到編劇、導演、還是不錯的演技,再到最後層出不窮的宣傳炒作手法,這樣的人才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哪怕就是合作,對於王仲軍來說也是極好的。
這樣,公司除了現在馮曉剛一條大腿之外,還能有另一條剛剛開始成長起來的大腿可以抱。
你說,這時候王仲軍能不後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