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卷仿寫(1)
幾千年的哭聲福建楊崇煜我哭了,我是真實地感到我的眼淚模糊了我憂鬱的雙眸。但是,我清楚地感到我的眼淚不是為我而流。坐在涼席上,微微地收攏雙腳,靜靜地閉上了雙眼,天空中徐徐的風,傳來的是古老卻又清新的聲音。這聲音在空中響徹了幾千年,是古樸亦是悲凄。聽,這不是簡單的聲音,是一代君王如泣如訴的哭聲。我費解,他的哭聲怎麼會是如此的悲凄?我細細地聽,透過了風裡的聲音我似乎看到了他流滿淚的雙眼。風吹著他的鬍子,也是那樣的凄涼。看著他現在的樣子,我難以想象他是曾經馳騁沙場的老將,更難以想象他曾經是擁有著天下的君王!我絲毫也感覺不到他曾經吟誦「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氣魄。我聽到了他的哭聲。哭聲中隱約傳來了他低聲抽訴的聲音,是那般的蕭瑟和凄涼。我聽著他的聲音,我聽到了,我聽出來了,我聽出他在說的話。我聽出來他的話是在訴說什麼樣的故事。他和她相識在漢室末年。漢室江山風雨飄搖的時候;她曾因他劫獻帝出宮,行事失利,他禍在旦夕的時候,夜探實情,身系著他的安危;他們曾經依依淚別,難捨難分,生死相約。然而,在以後的日子她卻成了他心中的傷痛。怪誰?埋怨誰?是他自己還是她?他問。是該埋怨自己的,應該是要埋怨自己的。因為,她對他的一切都是為了他而想,然而他的野心讓他不解溫柔。我聽到他哭訴的聲音,那聲音是後悔,傷心。我清晰地聽到,他在空中懺悔的聲音。是為了她也為了那些無辜的黎民百姓。他後悔,如果,他不是為了父親報仇,縱兵屠城;如果,他當時多解一點風情,聽她捨命相勸而放棄為報父仇,縱兵屠城的念頭,也就不會使他和她在歷經千辛萬苦,偶遇途中,不禁悲喜交集的她在後來憤然出走。她也不會在憤然出走的途中被左賢王所擄。最後成了左賢王的妻子。他後悔,如果他聽從了大臣的勸說,不狠很地把她從漫天飛雪的塞外被迫回到中原,讓她摧肝裂膽,被迫訣夫別子。他還可能是她心裡的一種安慰。他後悔,如果在她回到中原以後,他不會讓她本身已經傷透的心在許昌城裡目睹他的暴虐,他也不會在她的心裡徹底改變。他後悔,他錯了,錯得認為可以憑藉他征服天下的文韜武略去征服他喜歡的女人。然而,他怎麼也想不到他可以征服天下卻征服不了一個女人的心。他後悔,後悔他自己的錯誤。他後悔因為自己的錯誤讓她成了他心中永久的痛。然而,所有的後悔,她也只能成為他心中的痛。而他,他是誰?他又在為誰而哭泣?——他是人們心中的一代奸雄曹操,他是在為自己的傷痛而哭泣。曹操的本來福建王堯進戲劇上,曹操的形象是鼻子上一塊白,一副奸臣樣子。人民群眾的忠奸喜惡,風格上似乎傾向簡約,往往忽略了歷史的真實及人性的複雜。就曹操其人,筆者的定位,是成定天下大功的謀略英雄。曹操是三國時代,對當時社會、以後歷史做出貢獻最大的一位英雄式的人物。無論對百姓,還是對封建君王來說,曹操都可算是功臣。東漢末年,中央集權衰微,地方豪傑並起,諸侯紛爭鼎鹿,最大的受害者還是老百姓,曹操詩《蒿里》描述當時情況「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逢亂世,一生戎馬,大刀闊斧地剪除分裂割據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使北方人民有一個相對安定環境發展生產,安居樂業,是個順應歷史要求,益於人民的英雄。就漢室而言,國都洛陽被董卓一把火燒光,后又經李傕、郭汜、韓暹、楊奉亂政,落到皇帝無居所,百官「出城樵採,多有死於頹牆壞壁之間」(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地步,「宗廟乏祀,社稷無位」。曹操建許都,置百官,修造漢天子宗廟,「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制度始立」(《三國志?魏書》),對漢室有再造之功;其後,曹操征呂布、滅袁術、袁紹、劉表等,平定三郡烏丸,擊退了鮮卑族侵擾,「班敘海內,宣美風俗」、「敦崇帝族,表繼絕世」(《三國志?武帝紀》),對漢室有「定天下」之功。一定程度上講,曹操還是個忠臣。董卓亂京,逼漢獻帝禪讓,曹操謀殺董卓不成,逃歸老家,首倡義兵,召集十八路諸侯伐董。各諸侯各懷鬼胎,誰都不思進取,是曹操大呼:「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憤而獨自率自家兵追打董卓,可見,曹操求的是「定天下」的功業,比起勤王的各諸侯,忠得多了。他滅掉稱帝的袁術和有稱帝野心的袁紹,就連漢獻帝的策命也說:「此君之忠於本朝也。」可以說,漢室在群雄逐鹿的環境得以延存,全靠曹操。東漢滅亡而出現三國鼎立,那是曹操死後的事,曹操本人也說過:如果天下沒有他,不知道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被舞台戲劇為代表的後人罵為奸臣,是因為他的兒子曹丕篡漢立魏,兒子的罪過株連到老子,不足為論據。曹操的人格其實很高尚,他對關羽守約,由著關羽千里走單騎,有情有義;被劉備一時瞞過(劉備澆園種菜,韜光養晦,煮酒論英雄時大智若痴,後來借口帶兵往徐州截袁術,趁機脫身),醒悟后不派將追殺,守信。曹操對付的是各懷野心、又有軍事後盾的諸侯,在夾縫中求生存、發展,難免在運用謀略時有陰險的一面,但不同於劉備稱帝天下的「大志」,曹操的大志是統一天下,他是位真正的英雄,不以帝王位為重,為實現定天下的最高目標,忍擔黑名,犧牲小我。反觀劉備,口口聲聲匡扶漢室,卻不見他做過一件有利漢室的事,倒是曹操,雖然黑名顯著,卻真正匡扶了漢室。曹操拋棄小我顧全大局的胸襟很令人感動:張綉降后又嘩變,殺了其子曹昂、愛侄曹安民和大將典韋,後來又再次投降,曹操封他為列侯;畢諶、魏種等欺騙曹操,後來兵敗遭擒,曹操「唯其才「而仍然重用他們;劉備被呂布所逼來投,明知此人「非池中物」,為不失天下賢人之心而不殺劉備。曹操的心態是與劉備英雄決戰於疆場上,不像周瑜,對待英雄的方法是陰殺。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