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英語倒成了外語
都柏林,這個曾經出產過喬伊斯(Joyce)、葉芝(Yeats)等很多偉大文學家的城市,卻有些類似於貝爾法斯特的破落。城市不大,確實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參觀的,與劍橋相比明顯差了許多,多了一點點"鄉土"的味道。由於這幾年愛爾蘭政府為了鼓勵教育輸出,在簽證方面比較寬鬆,大批的中國學生湧入到了這裡。幾乎在每一輛公共汽車上都能聽到熟悉的鄉音。尤其是一些年輕的來自於東北的孩子,他們中的許多人都要從語言學起,而這裡的語言學校又良莠不齊。本來在愛爾蘭和英國都是到學校后再交學費的,在國內並不需要交納任何學費,但很多中介公司都與學校勾結起來,聯手坑害學生,讓他們在國內時就把學費付清。這樣做,他們不僅會名正言順地收到一筆中介費,暗地裡他們還會得到學費25%-30%的回扣。等學生們到了學校之後,才知道所謂的語言學校,不過是一大群中國學生花了一大筆高昂的費用在異國他鄉聽一個外教上課。所謂的語言環境根本無從談起。更有甚者,學校給安排的homestay還來欺負他們。但由於學校已經付給了中介回扣,非常無賴地不退回他們一分錢。這些學生只好忍氣吞聲,拚命打工,以至於許多人學了好幾年的英語都沒過關,白白地浪費了青春年華。因為我的到來,老同學還是第一次以客人的身份而不是以僱員的身份走進這家酒吧。客人不是很多,老唱機里的曲子很悠揚但卻有一絲哀傷。我們在臨近壁爐的位子坐下聊了起來,聊著聊著,她忽然不說話了。我知道,她現在面臨著我當年所經歷過的相同壓力和境遇。面對生活,她除了每天必須要到「肯得基」和這裡打兩份工外,還要把早已還給老師的英語從記憶的深處拿回來。我深深地懂得這一切對於一個已經32歲的女性來說意味著什麼。可是我除了給與她信心和勇氣,又能做什麼呢?每一個留學海外的中國學生不都是這樣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嗎?儘管中西方文化很多是相通的,儘管我們喜歡欣賞他們的文化、風情,但我們永遠都不可能融進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望著昏黃的燈光、香濃的啤酒,我不知道微醉的心是否是因為異鄉而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