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立大功(1)

關鍵時刻立大功(1)

葉劍英,原名葉宜偉,1897年出生,廣東省梅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1928年底,葉劍英經黨組織安排,赴蘇聯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1931年初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負責中央軍委參謀部的工作,同時也認識了**,開始了與**密切的交往。葉劍英到達中央蘇區時,正值蔣介石對蘇區進行第二次「圍剿」,他積極協助**、朱德指揮作戰,取得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從這時開始,葉劍英就對**卓越的領導才能由衷地敬佩。作為科班出身的職業軍人,他以敏銳的軍事專業眼光看待分析**的軍事思想,不禁為其中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創造性所震動,也為其在實際作戰中所取得的戰果所折服。他確信**是中國革命的一位優秀領導人。由於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領導和對**的排斥,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被迫於1934年10月開始長征。湘江之戰,紅軍損失慘重,葉劍英心情十分沉重。他對**失去指揮權深感惋惜,也對「左」傾路線的指揮者產生懷疑,心情十分鬱悶,不禁俯首低吟:「越過萬水千山,問君西遊何時還?」表達了對**的思念之情。1935年1月,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葉劍英轉憂為喜,衷心擁護會議的決定,擁護**的領導。他常說,遵義會議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後來粉碎張國燾的分裂陰謀,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和解放全中國,也具有深遠的影響。1935年6月,中央紅軍在四川省懋功地區與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后,黨中央提出了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以促進全國抗日形勢的發展的戰略方針。當時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燾依仗人多槍多,向黨鬧獨立,提出向川康發展的意見,企圖帶部隊南下。黨中央一方面對他進行耐心的說服和嚴肅的鬥爭,另一方面,為顧全大局和保持紅軍的團結,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張國燾這才勉強同意率四方面軍向毛兒蓋前進。同時,黨中央決定派葉劍英到四方面軍工作,任參謀長。同年8月1日,中央決定一、四方面軍混編為左、右兩路軍。朱德、張國燾率左路軍北進,徐向前、陳昌浩、葉劍英等率右路軍北上。右路軍實現北上計劃首先必須渡過水草地。對於這一計劃,右路軍政委陳昌浩表示反對,他對張國燾惟命是從,反對北上,認為大軍難以通過草地。葉劍英堅決支持中央北上的決定,並對紅軍能否過草地進行了細緻的調查,願做開路先鋒打前陣。在**的親自過問下,葉劍英當上了過草地的「先遣司令」,帶領兩個團的先頭部隊,歷經千難萬險,勝利地渡過了水草地,完成了開路先鋒的艱巨任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風采之戰友情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毛澤東風采之戰友情真
上一章下一章

關鍵時刻立大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