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愛自然
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大自然。他們的健康發展,總是和大自然的熏陶聯繫在一起的。無產階級的領袖,當然也不例外。馬克思喜愛大自然。他這樣描述他曾經在地中海的一個海灣邊住過時的海面景色:「在近似半橢圓形的美麗的海灣里,浪花色調的變化非常有趣,雪白的浪花拍打著海岸,由蔚藍變成碧綠……昨晚月光照耀下的海灣,呈現出一幅美妙的圖畫。對走廊前面的海景,我總是看不夠。」恩格斯也是喜愛自然,特別是喜愛大海,死前「遺囑」里還囑咐,把他的骨灰「沉於海中」。列寧喜愛攀登雪山頂,觀看皚皚白雪的瑰麗景色。**更是酷愛大自然。據**的秘書林克回憶:**最喜歡的就是大自然!他熱愛曾踏過的萬水千山,熱愛祖國的錦繡江山。他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得到樂趣,也從自然界的大千景象中受到啟發,得到力量。這一看法是很深刻的。早在年輕的時候,**就有遊歷山川的興趣。他在湖南一師讀書時,就喜愛野遊,他多次夥同蔡和森、張昆弟等同學到—師後山君子亭、嶽麓山、愛晚亭和湘江橘子洲等處爬山、露宿、風浴、雨浴。1913年,他在《講堂錄》里寫道:「游之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覽眾山小;泛黃勃之海,啟瞬江湖失;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崑崙,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1]**嗜讀《史記》,欽佩作者那喜愛遊歷山川的高尚情趣,認為司馬遷的行誼文氣與其樂於遊歷是聯繫在一起的。1916年2月,**在給蕭子升的一封信中,描述了優美的自然風景,「一路景色,彌望青碧,池水清漣,田苗秀蔚,日隱煙斜之際,清露下灑,暖氣上蒸,嵐采舒發,雲霞掩映,極目遐邇,有如畫圖。」[2]1917年,**遊覽南嶽,登上了祝融峰,在下山途中,禁不住給羅章龍寫信記述見聞,第一句是「誠大山矣」。信中還談到古今仁人志士筆下的南嶽,特別提到韓愈宿南嶽廟的詩。1918年**同一些朋友到北京的途中,火車被大水阻在河南郾城,第二天他建議到三國時的魏都許昌看看。於是他同羅章龍、陳紹林三人便坐臨時車子趕到許昌,在那裡停留了一、二天。當時,許昌舊城已經很荒涼。他們向當地一些農民了解詢問魏都的情況,並步行到郊外的舊城遺址,在那裡憑弔了一番,並作詩紀行。為了組織「驅張」運動,**第二次到北京。1920年4月11日離開北京到上海,途中在天津、濟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地遊覽了半個月。在曲阜,他觀看了孔子栽的古樹,觀看了孔子的弟子們濯足的小溪。他們遊覽了顏回和孟子的出生地,還攀登了東嶽泰山。在戰爭年代,**過著戎馬倥傯的生活,在激烈戰鬥的間隙,他領略了自然界開闊絢爛的氣象。他熱愛其踏過的萬水千山,生動地描述出了「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3]的祖國壯麗山河的畫卷。1947年,在轉戰陝北的過程中,**看了白雲山古廟和廟會演的戲。他說:「看廟看文化,看戲看民情。不懂文化不懂民情,革命是搞不好的」。他對廟裡的老和尚說:「這些東西,都是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寶貴財富。一定要好好保護,不要把它毀壞了」。接著,他轉向縣長說:「請縣裡撥一些經費,把廟修一修。」[4]1948年春,**來到葭縣神泉堡,他多次去看黃河。黃河就在葭縣的縣城下穿過,宛如一條金龍。旭日當空,萬里無雲,眼前的黃河狂放不羈,奔騰翻卷,水花飛濺。**被眼前的黃河景緻陶醉了,不禁嘆道:「真美啊!」他久久凝視著黃河水,若有所思地說:「自古道,黃河百害而無一利。這種說法是因為不能在高處看黃河。站低了,便只看見洪水,不見河流」。**崇拜黃河,把黃河看作中華民族的產床和搖籃,看作是民族得以生生不已的血脈。他無限深情地說:「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啊!」「不談五千年,只論現在,沒有黃河天險,恐怕我們在延安還呆不了那麼久。抗日戰爭中,黃河替我們擋住了日本帝國主義,即使有害,只這一條,也該減輕罪過。將來全國解放了,我們還要利用黃河水澆地、發電,為人民造福!對黃河的評價更要改變了!」**還誇獎船工們是黃河的兒子,是真正的英雄,說「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歷史地高瞻遠矚地看黃河。1959年,**在濟南洛口視察黃河。這位在30年代吟詠「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宏偉詩篇的偉人,再度蕩漾起一股激情,他說:「黃河是偉大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起源。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黃河心也不死。」在**心目中,黃河不僅僅是一條河,而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千百年來黃河養育了中華兒女,孕育了他非凡的意志、智慧、情思和想象,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災難。要馴服黃河,讓它為人民造福。他曾多次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是不能藐視黃河。」據他身邊的醫護工作人員吳旭君回憶,從1959年12月26日他生日那一天第一次跟她談起黃河的情景到七十年代初,這十幾年間正式談起黃河至少有九次之多。1959年**生日那一天晚上,他談起國家的困難,人民群眾生活的困難,回憶說:「47年10月,我在黃河搞農村調查,住在佳縣的神泉堡,這個縣城在高高的山頂上。我有時上山從那裡看黃河。黃河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它壯觀得很哩,洶湧澎湃,從我腳下流過」。「有時我沿山間小路走,一直下到河邊,每次看黃河回來心裡就不好受。因為我沒有治好它身上的千瘡百孔啊。我還沒有馴服黃河,讓它造福人民。我欠了黃河的情嘍。」1962年國家的情況有了好轉,**的心情也輕鬆一些。這一年夏天的一個傍晚,**在菊香書屋的辦公桌上寫字,一邊寫一邊念:「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他反覆寫,反覆念,彷彿要從中讀出點什麼東西似的。吳旭君在一邊給他調墨,她說:「主席,你還是忘不了黃河啊?」「我怎麼能忘了黃河呢?」他放下筆,抬起頭凝視著看不見的遠方道:「52年我去視察了黃河,可是工作忙,只走馬觀花地看了看,沒幹成什麼事,一晃十年過去了。」「高志去西安工作時,我讓他先打個前站,沿途做些調查研究,我隨後就到。我告訴他要騎馬去,沿黃河走一趟。事情一忙就顧不上它了。」1964年的夏天在北戴河的時候,**的情緒特別好。一天下午游泳回來,他對吳旭君說:「我想去黃河,你做點兒準備」。他還說:「這次可好了,可以如願了。我不當國家主席了,事情不那麼忙了,我想搞點兒科學研究,再不搞就來不及了。」「我要帶一個智囊團。這裡面包括有天文、地理、歷史、氣象、土壤、地質、化學、肥料、水利、電力等等一批專家,要像李四光這一級專家。他們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我們大家都騎馬去。你給我準備一些應付艱苦生活的東西。我們要沿著黃河走,逆流而上,去尋找黃河的源頭,把這條河從頭了解起,讓它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民族造福。我們還可以到黃河裡去游泳啊。」說著他讓吳把汪東興請來交代了一番。幾天後,汪東興從北京調來騎兵隊和一些經過選擇和訓練的軍馬,還準備了一些沿途需要的特殊醫療用品器材。緊跟著便開始了工作人員的艱苦的騎馬訓練,**也多了一項騎馬活動。一切準備好了,甚至連出發日期都定了,結果由於「北部灣事件」,黃河行的計劃又不得不取消。後來他總是說:「以後我還是要去的」。1975年**大病初癒。就在他病癒以後,他風趣地對吳旭君說:「前些時候我到馬克思列寧那兒走了一趟,他倆說:你那個國家的鋼、糧食還太少,再說你還要去黃河,你就不用這麼早來啦,你先回去吧。所以我又回來了。看來,我的一片真誠感動了馬克思和列寧,去黃河還是有希望的。」可惜,這樁心愿他到底還是沒有實現。[5]**愛黃河、長江,酷愛大自然,酷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1957年3月17日至20日,他到天津、濟南、南京、上海等地作報告。在從徐州飛往南京途中,**觸景生情,寫下了元人薩都剌的《徐州懷古》:「楚歌八千子弟,料夢魂應不到江東。……人生百年寄耳,應開懷一飲盡千鍾。回首蒙城斜日,依闌目送飛鴻」。第二天,他又從南京飛往上海,臨鎮江上空時,**即興寫下辛棄疾的詞:「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名勝古迹,常觸發**的詩意,也往往使他聯想到古代詩人的有關名詩名句。1957年11月,**到杭州后,接連攀登了北高峰、南高峰、玉皇頂、莫干山。一日,他登上北高峰,詠詩一首: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一片飄下,歡迎有晚鷹。又一天,他攀上莫干山。歸途中他餘興未盡,口佔一首七絕:翻身復進七人房(指汽車),回首峰巒入莽蒼。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6]大自然是一部極好的教科書。大自然的山水之美,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啟迪人的美感,可以開闊人們的視野,增長人們的知識和才幹,可以激發人們的生活熱情,使人們對祖國無限熱愛。可見,山水之美對人們的思想感情、興趣的啟迪作用是廣泛的,是深層次的。**的性格、情操、興趣都同大自然的熏陶密切相關。**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也同他酷愛祖國山河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