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與民的關係

軍與民的關係

全中國都解放了,大上海解放了。1945年5月,華東軍區的某連隊奉命進駐上海最繁華的地段「南京路」。這個連隊的一批一批幹部、戰士,始終牢記人民軍隊的宗旨,自覺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勤儉節約,克己奉公,熱愛人民,助人為樂,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讚揚。特別是他們經受住了「燈紅酒綠」的誘惑,保持了人民軍隊的本色。1963年4月25日,國防部批准授予這個連隊「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光榮稱號。對此,引起了**的極大關注,他繼3月5日題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后,寫了著名的(雜言詩《八連頌》),至今依然在全國流傳:「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因此叫,好八連。解放軍,要學習。全軍民,要自立。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紀律好,如堅避。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團結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這種「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軍民關係的形象比喻恰如其分。這既是他對治理國家的深邃思考,也是對他所領導的人民軍隊處理軍民關係的總結,還是對執政者執政規律的揭示。回首往事,**在領導軍隊的初期,就是這樣地要求他的部隊用這樣的行為規範來處理軍隊和人民的各種關係。同時,也正是他這樣地處理了軍隊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才得以使他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成了世界上第一流的部隊。然而,**的這種為民、愛民靠民的思想,除去他堅定地為勞苦大眾謀利益的世界觀之外,作為軍隊最高統帥的他,其帶兵的思想和行為規範,又是來自於何處呢?據有關資料表明,**在帶領部隊去井岡山的途中,就定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大多來自於曾國藩在江西制定的《愛民歌》:「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要愛老百姓。第一紮營不偷懶,莫走人家取門板。莫拆民房搬磚頭,莫踩禾苗壞天產。莫打民間鴨與雞,莫借民間鍋和碗。莫派民夫來挖壕,莫把民家去打館。築牆莫攔街前路,砍柴莫砍墳上枝。挑水莫挑有魚塘,凡事都要讓一步。無錢莫扯道邊菜,無錢莫吃便宜茶。更有一句緊要書,切莫擄人當長夫。一個被擄挑擔去,一家嚇哭不安居;娘哭子來眼也腫,妻哭夫來淚也枯。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日日熟唱愛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對於這「愛民歌」曾國藩是下了功夫的,他要求他的部下都要認真地背記,每天都要認真地高唱。應該說,這個「歌子」在當時他帶兵鎮壓太平天國、維護其統治需要的過程中,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正是由於此,**才在帶兵的過程中借鑒了曾國藩「歌子」中的精神,從井岡山時期的「上門板、捆稻草、買賣公平、說話和氣、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的「六項注意」到以後逐步擴充的「八項注意」,不斷發展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比較完整內容的新的「愛民歌」。1947年10月10月,他又重新頒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訓令:「一、本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實行多年,其內容各地各軍略有出入。現統一規定,重行頒布。望即以此為準,深入教育,嚴格執行。至於其它應當注意事項,各地各軍最高首長,可根據具體情況,規定若干項目,以命令實行之。二、 三大紀律如下:1、 一切行動聽指揮;2、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3、 一切繳獲要歸公。三、八項注意如下:1、說話和氣;2、買賣公平;3、借東西要還;4、損壞東西要賠;5、不打人罵人;6、不損壞莊稼;7、不調戲婦女;8、不虐待俘虜。」可以說,也正是由於此,**才在以後的實踐中總結出了「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歷史經驗,才使他的軍隊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能夠打敗美**隊的第一流的軍隊。然而,**為什麼那麼信服曾國藩呢?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信他不僅僅因為曾國藩是湖南人,是**的同鄉。用歷史的眼光來看,曾國藩作為一個歷史的人物,在中國的近代史上,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不少的名人,如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梁啟超、蔣介石、陳獨秀,無不對他的治學、帶兵、為人、行事推崇備至。**也不例外,他在青少年時代,也受了他這位同鄉的影響。**曾經感慨地說過:「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因為,曾國藩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他撲滅太平天國革命顯然是站在歷史進步的對立面;另一方面,他的「道德文章冠於一代」,主張「立德、立言、立身」,且在實際中兼而有之,是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尊精神偶像。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1811年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28歲就考中了進士,並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門生。他學習孜孜不倦,苦讀日夜不息,尤其是在京參加朝考進入庶常館學習后,「日以讀書為業」。勤於求教,不恥下問,博覽歷史,重視理學,還讀了大量的詩詞古文,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官吏中如此好學者實不多見。由於他博覽群書,涉獵文獻,所以他政治上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觀點:如要統治者要「內聖外王」,要自如地運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學,認為程朱理學正統於孔孟之道,后君臣應該很好地學習。尤其是他曾主張或奏明皇上,提出治理天下之辦法,涉及吏治與廉潔,選材與用材,物質與財用,兵力與兵法等。他曾應詔陳述政治主張說:「今日所當講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揚之,則賴皇上之妙用,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廢。臣觀京官辦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鎖屑」。外官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MANHAN)。習俗相沿,但求苟安,無過不肯振作起來,將一迂困難,國家必有乏才之患。」要想官員振作起來,又須皇上以身作則。他從理論和實踐上都極力標榜封建倫理道德,來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從武將上說,他本不具備先決條件,然而,正是他的步步青雲,得到皇上與同僚們的青睞,他感皇恩、謝皇意,甘為保主子盡心儘力。主要表現在為建湘軍嘔心瀝血,精心操勞,訓練出一支賽過綠營的正規軍,為後來鎮壓太平天國立下赫赫戰功,為清王朝西拼東殺,征戰畢生,直至死在兩江總督的寶座上。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優容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疼不癢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於群僚,求吏才以剔僚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時刻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政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於關係到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於酌盈濟虛,腳踏實地,潔己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其中,他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把農業提到國家經濟建設中的基礎性戰略地位。他認為,「民以穡(SE)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曾建議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受到兩次鴉片戰爭的衝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他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曾國藩編練湘軍起家,書生治國,鎮壓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其軍事思想內涵豐富多彩,確有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他主張軍政分理,各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武器的現代化。治軍以嚴明軍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合氣」,將士同心。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選人有四點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觀敵情,三曰臨陣膽識,四曰營務整齊。」曾國藩軍事思想最豐富並值得人們借鑒的是其戰略戰術。如「用兵動如脫兔。靜如處女。」主客奇正之術,「扎硬寨,打死仗」,水師不可順風進擊,善擇營地,「先自治,后制敵」,深溝高壘,地道攻城之術,水陸配合,以靜制動,「先拔根本,再剪枝葉」,等等,都是很有價值的思想精髓。對於曾國藩這個人物,近百年來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時候,即有人指責他殺人過多,送給他一個綽號----「曾剃頭」。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以致曾國藩也覺得「內咎神明,處咎清議」,甚至有四面楚歌之感。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黨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遺臭萬年的漢奸,建國后的史學家對他更是一罵到底,斥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道士,地主買辦階級的精神偶像,漢奸、賣國賊、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歷史是各種複雜因素的有機結合體,歷史人物也是如此。對複雜的歷史人物進行簡單的、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觀的,都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實事求是要求的。80年代以來,學術界對曾國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對他的評價也逐漸客觀。隨著有關曾國藩的小說和傳奇故事的出版,越來越多的人對曾國藩產生了興趣,大家希望透過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地了解曾國藩的學識、見解和主張,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窺見曾國藩的內心世界。青年**推崇曾國藩,固然有其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但也於其前輩老師的影響有關係。**在湖南一師讀書時他所最敬佩的老師楊昌濟、袁仲謙都很敬佩曾國藩。其中,**的老師-----也是後來的岳父----楊昌濟在《達化齋日記》中,提到了**這個得意門生,認為他出身農家,「而資質俊秀若此,殊為難得,余因以農家多出異材,因曾滌生、梁任功(啟超)之例以勉之。」這些老者,又是**最景仰的老師,都這樣的敬重曾國藩,這對**來說,影響是很多、很大的。**曾經認為,曾國藩當時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得手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曾國藩倡導攻心、以禮治人。一場滿漢之間的民族戰爭,一場地主與農民之間的階級鬥爭,被他說成是一場維護名教、保衛中華文化的戰爭(太平天國信上帝、拜天父,有悖於中國傳統文化。)據《博覽群書的**》中記載到:1969年1月**在一次談話中這樣說道:「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在《紀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義》一文中還說道:「打倒太平天國,出力最多的是曾國藩,他當時是地主階級的領袖。曾國藩團練出身,團練即是地主階級壓迫農民的武力,他們見洪秀全領導一般農民革命,於他們不利,遂出死力來打倒他。故太平天國之事,不是滿漢的戰爭,實是農民和地主階級的鬥爭。」不管怎麼說,**確實是在曾國藩治軍精華中汲取了營養,悟出了自己的道理。**站在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高度指出:軍民之間的魚水關係,就是魚與水的關係,軍民團結是制勝最根本的要素。所以,**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兵民是勝利之本」,「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是真理!這是規律!這是經驗之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楹聯、名句、趣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毛澤東楹聯、名句、趣事
上一章下一章

軍與民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