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宗祠

毛氏宗祠

凡到過韶山的人都會發現毛氏宗祠里的那副充滿自信、氣吞山河的楹聯。文字行間透露出的那氣勢、那自信、那力量、那唯物主義思想,使人讀了感到折服,難以忘懷。1959年6月25日,闊別家鄉30年的偉大領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闊別32年的韶山沖。下午,他不顧一路的勞累,在處理完諸多的事情以後,在工作人員和鄉親們的陪同下,走進了他自己家的毛氏宗祠。毛氏宗祠,曾經是**和他的夫人楊開慧於1925年初春創辦「農民夜校」的舊址。楊開慧曾經在這裡親自為農民兄弟上過課、教過歌。毛氏宗祠,是韶山毛姓的總祠。位於韶山村十八羅漢山麓,為磚木結構,清乾隆年間的建築。祠堂牌坊門正中上書「毛氏宗祠」四個大字,上面有「獨佔鰲頭、八仙飄海」等浮雕和彩繪,大門兩側對聯為「注經世業,捧檄家聲」。大門上繪有門神尉遲恭和秦瓊(唐太宗的兩員大將)。**來到宗祠后,他面對著自己的祖宗靈位----毛氏家庭一派祖毛太華,二派祖毛清一、毛清四的牌位,站立在那裡,和手抱拳,很堅定而又極其幽默地說:「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作個揖再說!」而且,邊作揖,邊向一旁的陪同人員說:「人啊,不能忘了『老祖宗』。」在那個時候,他,也只有他才敢說出這樣的話,才能說出這樣的話!當他轉過身來的時候,對著他的就是他的祖宗們留下一副氣勢磅礴、撼動人心的楹聯。對於這副楹聯,他是否看過?或者看過以後有什麼樣的感想?至今沒有文字記載。也沒有看到過有人寫過此事。同時,又由於年歲久,這些事情也沒有辦法採訪和詢問當時的知情人了,就是問了一些現在的知情人,問出來的東西,也是根據什麼資料編出來的。然而,這副楹聯是客觀存在的,至今依稀可辯,而且,是那麼的清楚,那麼的振聾發聵。這副對聯是鑲嵌在戲樓柱的兩側,與「戲」聯繫的是那麼緊密、那麼恰如其分。其內容是:不大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尋常人物能文能武能勝神。對於此聯的來歷,此聯的作者,我們不得而知,也無法考證。但它依然清楚地鑲嵌在毛家宗祠戲樓的兩個柱子上。這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一種歷史遺留。對於這副對聯,人們不清楚**他老人家是否以前看過,也沒有辦法證實他是否已經記住,也沒有辦法證明此聯曾經對他是否產生過影響,或者有多大的影響。但是,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老人家一定會知道這個鑲嵌自己祠堂裡面的這副氣壯山河、反映著唯物主義思想的對聯。雖然,這副對聯是為戲樓兩側而寫的應景之作,但其思想內涵則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原意。因為,這對聯反映出來的氣勢和信心,以及由此而產生出來的膽魄,誰人看了都會產生一種遐想,產生一種敬畏,都會感到毛氏家族的先人們,一定是一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同時,這副對聯反映出**的先人們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字裡行間折射出這些先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對待事物的生活態度以及精神狀態。當人們品味這副氣勢恢弘的對聯時,會自然而然感覺到一種衝擊、一種啟示:其一:人和神,誰最厲害?誰能勝誰?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特別是在封建主義影響極深的舊中國,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經被神統治了幾千年。一般說,人是戰勝不了神的。因為,神,無所不能,有無可比擬的力量,或者說,神是法力無邊。它是永遠也不可戰勝的,也是沒有辦法戰勝的。然而,無神論者必然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他們不信神,不怕神。即便是有神存在,也是無所畏懼的,也是可以戰勝的。人,到底能不能戰勝神呢?這副楹聯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回答了人們所關心的問題-----人能夠勝神這樣一個別人不敢涉及的大課題。這說明毛氏家族先人們的胸懷和膽魄、勇氣。試想,一個連神都能夠勝的人,一個連神都能戰勝的氏族,還有什麼不能戰勝的呢?還有什麼不能辦到的嗎?老祖宗,已經給毛氏的後人們奠定了一個天也不怕、地也不怕的精神基礎。這種歷史的積澱,不能不說會極大地影響著包括**在內的他們的後裔們。其二:神是什麼?神是誰創造的?需要人們作出回答。也就是說,神是什麼產生的呢?與什麼相關呢?神是一種圖騰,神與人有著密切的聯繫。大凡神都是一種與人的形狀、面貌、性格、處世的原則,又大有相仿之處。從一定意義說,神又是人造出來的。儘管人們不願意讓人去戰勝它,但神畢竟是人創造的,而不是神創造了人。這是一個歷史的現實問題。對此,辯證唯物主義早已經作出了回答。然而,就是這個極其簡單的問題,人們在實際的運行中,又往往冒出來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想法和行為,總認為在人世間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神,並且還冠於「信則靈,不信則無」的信條,神經兮兮的。有時還說,這是一種精神的寄託。事實上,世界上從來沒有救世主,從來就沒有什麼萬能的神。神,是一種人們的信仰。即便就是作為宗教的一種信仰,也只是人們為了對某種事情的期盼,自己做不到了、達不到了,來求助神來解決罷了。其實,凡是神都與人有關,大部分的神,都來自於人們的想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毛澤東楹聯、名句、趣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毛澤東楹聯、名句、趣事
上一章下一章

毛氏宗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