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家庭良好教育(1)

貴族家庭良好教育(1)

傑斐遜全名:托馬斯·傑斐遜(ThomasJefferson)綽號:長腿湯姆;蒙蒂塞洛聖人;人民之人;生卒:1743413~182674任期:180134~180934出身:種植園主學歷:大學(威廉—瑪麗學院,哲學、文學)職業:律師、公務員黨派:民主共和黨(創始人)宗教:惟一神教派職務:弗吉尼亞州州長、副總統夫人:瑪霞·威爾斯·斯克爾頓子女:3子3女著作:《獨立宣言》,《弗吉尼亞記事》,《肯塔基決議案》,《英屬美洲權利概述》,《科學論文》名言:人們長期來被剝奪了自治的福祉。現在,就要完全看我們自己如何在安泰與和諧中享受這些福祉:用實例表明,人類具有充分的理性管理人類的事務,以及多數人的意志,每個社會的自然規律,乃是人類權利惟一的可靠監護者。1743年4月13日,托馬斯·傑斐遜出生在弗吉尼亞阿爾帕馬爾縣的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他的祖先是來自英國威爾士的移民,托馬斯·傑斐遜的祖父名叫小托馬斯·傑斐遜,其幼子彼得·傑斐遜便是托馬斯·傑斐遜的生身父親。彼得·傑斐遜是個傳奇式的人物,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未受過正規教育,可學得一手好的測量土地的技術,曾和弗萊伊先生一道奉命繪製一張弗吉尼亞地圖。由於經營種植園的成功,使他成為一個擁有5000英畝土地的煙草種植園園主。由於掌握測量土地及繪製地圖的技術,由於有文化知識,也由於品格端正,彼得成為當地公認的領袖人物。他既是地方治安法官,又是縣尉,最後在1775年被選進弗吉尼亞議會。在政治上,彼得是一位輝格派,相信某種民主觀念和格言,並且表現在行動上。他在負責維持與印第安人交界地區的秩序時,不是靠武力或暴力手段,而是靠與印第安人友好相處,公平地對待印第安人,保持了社會的安寧。如果說傑斐遜的父親把自己的命運完全和新世界的前途連在一起的話,那麼他的母親則與舊世界封建勢力有切不斷的關係。他的母親珍妮·蘭道夫·傑斐遜是弗吉尼亞最古老而又有名望的蘭道夫家族成員,原為蘇格蘭貴族,外祖父是弗吉尼亞的一個大種植園主,父親則為英國貴族艾沙姆·倫道夫。由於母系家族的關係,小傑斐遜也被接納為弗吉尼亞貴族社會的一員,結識了當地許多傑出的人物,但他最崇拜的是像他父親這樣靠自我奮鬥而獲得成功的人,對於母親的高貴出身不但不感到自豪,反而有某種反感。他在任何場合都不談他的母親。在傑斐遜兩歲時,他母親的堂兄威廉·蘭道夫不幸去世。他是這個家庭最親密的朋友,根據他的遺願,傑斐遜一家搬到蘭道夫一座叫塔克豪的莊園,替表舅代管田產和監管蘭道夫家中4個孩子的教育,他們一直在塔克豪住了7年。這次搬家是出於彼得對朋友的深厚的情意,使得傑斐遜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傑斐遜不僅有一個富有和地位優越的家庭,對他來說更幸運的是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親頗重視子女的教育,在他5歲時就請一位家庭教師教他讀書寫字,並向兒子灌輸嚴格要求自己及勤苦耐勞的精神,教導兒子有條不紊地讀書、寫字、記賬和工作。後來傑斐遜到威廉斯堡求學時,在紈絝子弟成群、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環境中,不但沒有隨波逐流,反而力求上進,堅持讀書求知,不能不歸功於父親的教育。1752年,彼得全家又搬回夏德威爾,但父親把傑斐遜留在原地,安排他在吐卡霍附近的多佛教會學校里學拉丁文、希臘文以及法語。直到1757年父親逝世,14歲的傑斐遜才重返夏德威爾。此後,他便進入了一所名叫詹姆斯·莫瑞爾的著名私人學校,在這裡他系統接受了古典教育,學習了希臘和拉丁語、歷史、文學、地理和自然科學。1760年,17歲的傑斐遜進入了威廉斯堡的威廉—瑪麗學院學習。他在這裡繼續學習哲學和文學,不僅認真鑽研古代希臘、羅馬的經典著作,而且廣泛閱讀了英法著名哲學家和文學家的作品。勤奮好學勇於探索的求知精神,使傑斐遜汲取了古代和18世紀許多偉大思想家的精華。對法學和政治哲學的潛心研究,又使他深受當時在歐洲風靡一時的「自然權利」學說思想的影響,這是傑斐遜民主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這所學院的威廉·斯莫爾博士曾經教他數學,並引導他學習博物學、心理學、道德哲學以及其他自然科學。傑斐遜是博士最寵愛的學生之一。斯莫爾博士向他傳授了大量的科學知識,並且啟發了他的自由思考的能力。在勤奮讀書學習的同時,傑斐遜也從事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每天堅持走路和跑步,還喜歡騎馬、跳舞和唱歌,有時也和少女們**。一個時候,他也講究穿戴,在社交場合他會穿上帶花的背心及絲襪,手持鑲有花邊的帽子,但有一天他忽然感到這樣做不對,後悔自己染上奢靡的習氣。在放蕩享樂成風的威廉斯堡社會中,在富家子弟沉溺於鬥雞、賭博、酗酒、賽馬及求愛的生活環境中,傑斐遜潛心讀書,把自己鍛煉成一個意氣風發,自強不息的青年。1762年,傑斐遜完成了學院規定的全部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美國總統全傳:平步青雲的人生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美國總統全傳:平步青雲的人生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貴族家庭良好教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