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的追求,令世界矚目

讀者的追求,令世界矚目

從2001年11月起,一些西方主流媒體的注意力便陸續被《哈佛女孩劉亦婷》罕見的暢銷程度所吸引。

有關此書的一連串報道,過程曲折而有趣。最先注意到《哈佛女孩劉亦婷》銷量超百萬,並帶動了一波素質教育類圖書出版熱潮的,是美國《亞洲新聞》周刊的駐北京記者夏雷(ShaiOster)。

夏雷認為,這一現象反映了獨生子女政策促使中國家長更加重視子女教育。

他用電子郵件向我們和婷兒提出了採訪要求。接到採訪約請后,我們都很猶豫。

婷兒既想在英語世界繼續保持低調以便專心學習,又想為改善中國形象做點事,一時下不了決心。

婷兒的猶豫與她在美國的一個強烈感受有關。婷兒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港台的自我宣傳活動搞得很巧妙,給美國人留下非常親切友善美好的印象,相比之下,祖國大陸的宣傳活動值得改進的地方很多,讓人著急。

這種感覺在主張多元文化的哈佛校園還不明顯。一旦走出哈佛,稍微深入一下美國社會和家庭,就發現很多美國人對中國大陸的印象還停留在冷戰和

「文化大革命」時期,甚至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時期,誤以為

「愚昧、落後、好鬥、好戰」才是中國的特點。2001年春天,婷兒得知一位哈佛的美國同學計劃在暑假裡到一個發展中國家教孤兒學英語,便建議他到中國來實施他的慈善計劃,並承諾可以幫忙聯繫願意接待他的孤兒院。

這位同學欣然同意了。誰知道,他的親友聽說他要到中國來,嚇得夠戧,反覆勸他不要到中國來冒險,生怕他被中國人扣留小命難保。

這位同學出於對婷兒的信任,還是勇敢地來到了中國。他在成都SOS國際兒童村與四川孤兒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返校后還設法向哈佛的一個學生社團申請了1000美元慈善捐款,為一百多個孤兒一人買了一套過冬的新衣服。

他的經歷第n次驗證了婷兒的看法:凡是親眼看到中國和平建設新景象的人,不論地位高低,都更容易成為中國人民的朋友。

這種一對一的努力,可以說是寄希望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沒有效率更高的迅速改善中國形象的辦法呢?

對此想了很多的婷兒說:「應該建議政府主動出擊,說服美國各界有影響力的人士到中國來考察。這些人有機會在美國主流媒體上說話,對政府和民眾的影響力都很大。」只不過,這個建議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只能在越洋電話里說一說而已。

如今,「在美國主流媒體上說話」的機會找上門來了,接不接招呢?婷兒在網上查閱了夏雷寫的一些文章,發現他是一位很正派的記者,《亞洲新聞》也是一家頗有影響的嚴肅雜誌,婷兒動心了。

但促使我們下決心的,卻是另一個原因:既然我們不可能讓西方媒體不報道,那麼,與其讓洋記者根據道聽途說亂寫一氣(當時,國內的不少媒體正在紛紛轉載和配合前面提到的假新聞),還不如接受採訪,爭取正面報道。

討論到這一步,婷兒說,可以請夏雷把採訪提綱發來看看,再答覆。夏雷的提綱證實了婷兒的判斷,這位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的美國青年,的確是位正派的記者,他提的都是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的問題,比如說:你們如此教育女兒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想啟發她的創造力,開發她的智力,還是為了讓她上個好的學校,以便有個穩定的未來?

你們是否認為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採用你們的方法?你們認為你們的方法和傳統的中國式教育有什麼區別?

…………於是,我們決定接受《亞洲新聞》的專訪。夏雷飛到成都之前,先電話採訪了婷兒,雙方談得很愉快。

夏雷和我們的談話也很愉快。他漢語很好,只有少量艱深的辭彙需要用英語來確定含義。

採訪結束的時候,夏雷告訴我們,其實他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我們很相似。

怪不得我們溝通起來那麼容易呢!遺憾的是,夏雷還沒把稿件寫出來,《亞洲新聞》就因被收購而停刊了。

雖然這次採訪只開花未結果,但《哈佛女孩劉亦婷》能以正麵價值引起西方媒體的注意,仍然令人高興。

此外,關於接不接受西方媒體採訪的討論,也為接踵而來的採訪做好了思想準備。

不久,有家以深度報道為特點的美國報紙的記者也提出採訪。事後從他的文章結構來看,這篇讚揚美國中學生的文章,原先也許想用中國培養的劉亦婷做反襯。

但這位記者跟婷兒直接通話后,對她的聰慧友善印象深刻,和我們通話時仍對婷兒讚不絕口。

結果,「反襯」的可能變成了由婷兒正面答疑——該記者忠實於事實的職業道德令人欽佩!

可惜此報的網站頁面內容只保留7天,已無法查閱。2002年3月,在美國影響力極大的《紐約時報》及哈佛大學校方主辦的《哈佛雜誌》,也注意到了中國本土原創的暢銷書《哈佛女孩劉亦婷》。

他們都直接向婷兒提出了採訪要求。《哈佛雜誌》的記者是來自費城的哈佛學生尤吉尼婭?

萊文森(Eugenia)。這篇專訪真實地傳達了我們的寫書動機、書的構成特點、中國讀者對此書的歡迎情況、婷兒與此書的關係,以及她在哈佛的課外活動與忙碌的學習……標題是《哈佛女孩》。

《哈佛雜誌》在圖片說明中把婷兒稱之為

「哈佛的焦點學生」。我們是在《哈佛雜誌》網站看到這篇文章的,對我們而言,這個網頁是婷兒在哈佛校園的珍貴紀念。

點擊這個網址,可以看到《哈佛雜誌》2002年7—8月合刊上的這篇專訪和照片:--line/《紐約時報》的記者聯繫採訪的時候,婷兒正在緊張地考試,希望延期。

記者說只是一個很短的報道,通十分鐘電話就夠了。婷兒便同意了。不久,該記者給我們發來一封英文郵件,大意是:「請你們承諾不把《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用於書籍的商業促銷。」不知這是《紐約時報》的例行規定還是額外的擔心?

——也許是身為華人記者正面報道一本中國圖書如何暢銷需要避嫌?我們猜不出答案,回了一封不卑不亢的郵件:「謝謝你的提醒。幸運的是,我們不需要這樣做。」事實上,如果不是《紐約時報》著名的專欄作家托馬斯?

弗里德曼(ThomasFriedman)注意到這篇報道並加以引用,我們連該記者究竟寫了些什麼都不知道,婷兒也沒看到這篇報道。

儘管如此,仍然要感謝該記者給大名鼎鼎的弗里德曼提供了論據,使他有理由在其舉世矚目的中東問題評論里,為中國說了令人信服的好話——知道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慣常態度的人、看過《中國有多壞》和《在妖魔化中國的背後》等書的人,更能體會這件事的來之不易。

記得4月24日,婷兒的哈佛同學彼得一大早就給她發了個郵件:「知道嗎,你出現在弗里德曼的文章里了,在今天的《紐約時報》上。」婷兒沒時間查閱這篇文章,順手把郵件轉給了我們。

我們好奇地登錄《紐約時報》網站進行搜索,先是通過查作者名找到了弗里德曼榮獲2001年

「普利策最佳評論獎」的報道——這是他第三次獲得美國新聞工作者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了,隨後又找到了彼得說的那篇文章。

從弗里德曼的《那是什麼日子?》里,我們才看到了《紐約時報》前一篇報道的部分內容:……《紐約時報》教育與生活增刊報道說:在中國,過去16個月來最暢銷的書是《哈佛女孩劉亦婷》,內容是父母與讀者分享培養孩子進入哈佛的

「科學方法」,賣了超過110萬冊,並由此引來了很多模仿者,如怎樣進哥大、劍橋、牛津等,多達15種……弗里德曼對此的看法是:督促孩子進入哈佛的書成為暢銷書的社會,最後一定會建立自己的哈佛……因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與預測中東和平進程有關,所以被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報刊轉載。

但在《紐約時報》網站需要付費才能看到它了。弗里德曼的獨特見解讓我們想起了一句俗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一些中國人為《哈佛女孩劉亦婷》該不該暢銷爭來辯去的時候,誰也沒有意識到,這個社會現象傳遞給外界的卻是強烈的和平昌盛的信息。

與此相印證的是,不少香港和台灣的讀者來信都談道:《哈佛女孩劉亦婷》使他們看到了祖國大陸的新面貌,增強了對大陸的好感和信心。

托馬斯文章見報的第二天(4月25日),一位美聯社駐京記者在另一篇報道《成功學熱中國》里,也介紹了《哈佛女孩劉亦婷》為何暢銷。

這篇報道的大意是:中國的白領階層熱衷於閱讀西方企業管理者的成功經驗,期望以此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競爭力,但銷量最大的仍是一對中國父母寫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家長們把閱讀教育類圖書看作幫助孩子成功的途徑。

美國《新聞周刊》的資深記者馬一龍(MahlonMeyer)在2002年12月29日發表在《波士頓環球報》的深度報道《CrimsonChina》一文中,注意到我們寫作《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目的是:「為了與眾多想讓孩子出色的人們分享我們的經驗,我們也希望他們能重視家庭教育對我們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性。」馬一龍為了探討《哈佛女孩劉亦婷》暢銷的原因,還就此書採訪了哈佛學院院長、中國近現代史專家威廉?

柯爾比教授(WilliamKirby,中文名

「柯偉林」),以及哈佛教育學院

「零歲項目」的兒童早教專家本?馬代爾(BenMardell)。馬代爾說:「與只注重孩子智力的過去相比,《哈佛女孩》一書接近於表現出一種真正的突變。」柯偉林教授說:「與上個世紀不同之處在於,年輕的中國人和他們的父母正在尋求最好的教育,無論它是在中國還是在海外被找到,如今尤其是這樣。」隨後則是《時代周刊》亞洲版及《美國高等教育報》的專訪……西方媒體的這些報道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極其關注《哈佛女孩劉亦婷》的讀者群。

因為這個讀者群實在是太大了。按保守的估計平均每本書有三個人閱讀來計算,165萬冊簡體字版的讀者人數已經高達495萬。

這還沒算電子版和數十種盜版的讀者。據人民網《2001本網年終專稿圖書篇》報道:「作家出版社估計,《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各種盜版書至少已有200萬冊。」2003年秋,婷兒陪媽媽到哈佛拜訪哈佛學院院長柯偉林教授時,柯教授拿出來請母女倆簽名的《哈佛女孩劉亦婷》竟然也是一本盜版書!

(當時,柯教授好奇地問:「這本書真的是盜版嗎?你怎麼看出來的?」婷兒媽媽的提包里正好有一本正版書,拿出來與那本盜版書一對比,柯教授很容易就看清了兩者的區別:正版書的封面紙摸起來有凸凹感,書里的照片圖像較清晰;盜版書的封面紙是平滑的,書里的照片圖像很模糊。

我們把正版書送給了柯教授,他高興地說:「太好了,以後講盜版問題,我就有實例可以對比了。」)據《中國圖書商報》介紹,擁有700萬忠實觀眾的美國

「脫口秀」明星奧普拉,主持著美國書業界影響力最大的

「奧普拉圖書俱樂部」。從1996—2002年4月,這個俱樂部

「推薦圖書銷量榜」榜首是《飛行員的妻子》280萬冊;第6名是《我們是穆凡尼家的》160萬冊。

《哈佛女孩劉亦婷》正版銷量超過此榜第6名,若加上盜版,《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實際銷量大概超過350萬冊(超過此榜第一名)。

了解了這些數據,就不難理解,西方媒體為什麼會反覆提到《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罕見銷量了。

西方媒體習慣於關注民意動向,他們從《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巨大銷量里悟出來的民意是:中國人重視的是通過教育拓寬發展空間(而不是通過暴力、掠奪、擴張),開始走向富裕的中國青少年和父母,正在國內或國外尋找最好的教育。

能和千百萬讀者一起向世界展示

「中國和平與發展」的一個側面,我們深感榮幸。更何況,有那麼多的讀者來信說:因為讀了《哈佛女孩劉亦婷》而受益……停筆之前,我們想要感謝很多人:——感謝所有喜歡這本書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大大小小的男孩女孩們!

——感謝所有推薦過這本書的各校老師、各界專家、各級領導及各家媒體的編輯和記者們!

——感謝所有客觀報道過這本書和中國素質教育熱的各家海外媒體!——感謝責任編輯楊葵和作家出版社的各位領導及出版發行網路的全體人員!

——感謝所有堅持銷售正版書的書店老闆和員工們!最好的感謝方式,就是獻上我們精心寫作的第二本書《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衷心希望它對您或您孩子的成長或多或少有所幫助。真誠地為您和您的孩子祝福!

歡迎您給我們的讀者信箱來信。我們的e-mail地址是:tingfm@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上一章下一章

讀者的追求,令世界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