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閱讀
曾經,芬蘭的英語教學,是以文法、字辭和翻譯為主,學生學習的東西不符合日常生活需求,不僅過於著重讀與寫,還忽略了一般最常需要使用到的口語演練,也未著重於學生對整體外語生活環境的認識與聽力訓練,無法以耳濡目染的方式達到接觸語言信息的效果。
芬蘭的教育改革,對於語言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絕對是最值得關注的重點之一。改革的方向打破了以往過於著重文法、語辭的記誦方式,而改以充分地讓學生進行聽說的演練,再配合讀與寫。
當然,師資培訓的方式與教育,改變老師的教學模式與心態,持續的師資在職訓練,另外再配合教科書出版商隨之調整取材與編輯方向。從教育政策、教學概念、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師訓練等,整體共同良善循環的改變,花上不少時間與精力;但確定方向後,努力走下去,就走出芬蘭在英文及其外語運用能力上的一片天。
此外,芬蘭不論最大的國營電視台YLE,或民營電台的各種外國電視影片、影集等,都不會專門配上芬蘭發音,而是原音播出,同時打上芬蘭文字幕;不僅讓芬蘭的孩童與青少年可以在觀賞電視時,聽到道地的外國語音,更能看到與學到芬蘭文字。
除了少數針對幼兒和兒童趣味性的影片外,各類進口的外國電視節目、影集與電影都維持原音,再配上芬蘭字幕。來芬蘭考察、採訪的專家學者與媒體,都認為這項決策對於芬蘭近幾十年來不同世代的外語學習,輔助效果非常大。
當然,更多人認為網路與電玩的興起,以及國際化的因素,加上英語使用已遍及全球,對於芬蘭這幾年新生代的語言學習,也提供了相當程度的啟發。現階段芬蘭學校的英語上課方式,綜合了CD或錄音帶的使用、聆聽故事、齊聲朗讀、遊戲設計、話劇演出、唱歌練習、分組討論、與相互對話等。
很多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事,通常不會是日常必須思考的範疇或是認為別人會感興趣的問題;對芬蘭老師或甚至一般學生來說,日常上學、上課間都已經再習慣不過的教學與互動模式,或許壓根都沒去深入想過其中隱含了哪一些大道理。
不過,如果遇到一位很國際化,或有比較多向外人解釋、說明經驗的芬蘭人,或是年輕一輩活潑開朗的芬蘭人,那一定會有不同的答覆。
在國際化、全球化喊得震天價響的今天,當芬蘭普遍把外語學習看成與世界接軌的基本工具時代,到底芬蘭的家庭與父母,會不會一窩蜂地非要孩子們去就讀所謂的外語或是雙語學校呢?
在西方教育理念里,學校在孩子年齡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引領學生閱讀,這一點,從當初我們在美國就已見識到,一直到後來進入芬蘭的國際學校,以及孩子分別陸續轉到芬蘭學校等,芬蘭與歐美老師們理念一致的對於孩子最基本,最常見的要求,就是一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對父母的期待,也是多陪著孩子閱讀。
閱讀的培養與引導,方法很多,但來自父母與家庭的陪伴和鼓勵,絕對有極大效果。這一點,芬蘭的父母與學校師長,一直都有相當普遍的共識;再加上芬蘭基礎教育的根基扎得穩,人民知識水準普遍不錯,所以閱讀習慣成了代代相傳的良性循環。
而孩子入學后,學校的系統化引導與鼓舞,是讓閱讀建立起平衡與平民的最佳根基。芬蘭孩子們的每天家庭作業之一,就是「至少半小時的自我閱讀「。
「功課「中的這半小時,不是要學生再繼續啃讀制式的教科書,而是鼓勵去讀自己想看的書,用自我引發興趣的方式,讓他們沉浸在書籍的世界。
這半小時的閱讀,基本上是良心與榮譽制的自我要求,不會有制式化按表操課的白紙黑字閱讀手冊,去逐一記載念過的書名。學生讀多、讀少,是自己對自己負責,是自己要或不要建立起來的人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