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將軍――吳佩孚(5)
四照堂點兵就這樣草草結束了,將驕兵惰,戰爭尚未開始,勝負實際已判!沒想到仗一打響,直軍就露出了疲態,這幾年因為曹錕的**統治,弄得民怨沸騰、將士離心,戰鬥力也大大打了折扣。此消彼長,很快,吳佩孚就丟了戰略要地九門口,防線被撕開一個大口子。這時候吳佩孚尚未緊張,因為他還有著狠棋,即在正面戰場將奉軍主力吸引,由馮玉祥率兵直搗奉軍的後方錦州。他喚過來參謀長張方嚴,讓他發電催促馮玉祥進兵,電文寫了一半,他歪過頭來想了一下,又親自加了幾個字:「大局轉危為安賴斯。」他的本意是想給馮玉祥戴頂高帽,表示對馮玉祥的器重,籠絡熱乎一番的。誰知就這幾個字弄巧成拙,自從被吳佩孚趕出了河南,馮玉祥腦後就長了反骨,想著報這被辱之仇,被逐之恨,第二次直奉戰爭一開打,他就感到機會到了,之所以還隱忍不動,是因為心存忌憚,吳佩孚「常勝將軍」的名頭還是唬人的,再說,他這幾天看到的報紙都是由直系控制的,都是說戰事如何讓人樂觀,讓他也不敢輕舉妄動。這份電報讓他知道了事實的真相,馮玉祥不再猶豫,立即變后隊為先鋒,回師直搗北京,發動政變。戰局也急轉直下,奉軍發起全面反攻,「常勝將軍」要面子呀,尚不肯退,幸虧段祺瑞來電相勸,勸他不要任性使氣,要是做了俘虜,那對面子更有損。段祺瑞是北洋元老,接受他的意見可以說是尊敬師長,吳玉帥這才為他逃跑找到了借口。這一退,一直退到了雞公山,一路上的委屈就不用說了,真是牆倒眾人推,路過洛陽,這本是吳玉帥的開府之地,陝西督軍就是那個送萬民傘的劉鎮華,過去對吳玉帥是何等巴結,現在居然從潼關發來電報,限吳佩孚24小時之內走人。於是,再走武漢,那裡是他的部將蕭耀南的地盤,火車尚在河南境內,蕭已經發來急電,話雖說得客氣,態度卻是斬釘截鐵,請老上司「車駕勿履湖北」。天地雖大,堂堂的吳玉帥連個容身之地也沒有了,只能在雞公山上安營紮寨。東山再起,吳佩孚再度風光;兩面作戰,南北同時用兵。沒料在南口被馮玉祥部頑強抵抗;等他擊退馮部,南下對付北伐軍時,為時晚矣此時的張作霖正風光,能打敗吳佩孚,還有什麼人打不敗?於是奉軍紛紛入關,一路下江南,連取安徽、江蘇、上海,直系中有一位後起之秀叫孫傳芳的,時任浙江督辦,眼見得奉軍侵入了他的勢力範圍,振臂一呼,聯合起江蘇、江西、安徽各省的地方軍閥,掛起了五省聯軍大旗,給奉軍迎頭痛擊,將其一口氣趕到了山東境內方才罷手。孫傳芳這個人很精明,懂得「出頭椽子先爛」這個道理,不想樹大招風,成為眾矢之的,因此又推出吳佩孚,各路軍閥也紛紛捧場,計有十四個省的地方實力派一致推舉吳玉帥為他們的掌門人,打起了「討賊聯軍」的旗號,對抗奉張。不過,吳佩孚這個討賊聯軍卻是討赤不討張,他有兩個對手放不過,一個是號稱北赤的馮玉祥,那是讓他有刻骨之痛的;另一個就是號稱南赤的廣東國民政府,繼承了孫中山的北伐遺志,那是要奪江山的。吳佩孚對**十分反感,認為那是異端邪說,自以為鐵肩擔道義,要挽狂瀾於既倒,重新收拾人心,匡扶正道,以救中國。恰於此,三湘變亂,給了他再展手腳的機會,逆歷史潮流而上,要與革命的進步勢力周旋一番。就廣東革命政府而言,湖南的地位十分重要,那是北伐的通道,現任省督趙恆惕已經老朽,他的手下實力人物唐生智,早想著取而代之了。因此暗中與廣東方面聯繫,想藉助一臂之力,謀取湖南。趙恆惕駑馬戀棧,當然不肯下台,於是尋求吳玉帥的支持,吳佩孚拈著鬍鬚,心裡打著算盤,別看他現在是十四省聯帥,其實仰人鼻息,沒有尺寸之地,因此想把湖南佔為己有,何不乘此渾水摸魚。再說,如果取了湖南,那就是將廣東政府的北伐通道堵死,一石二鳥,何不為也?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