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的恐懼
讓孩子了解家庭和父母的困惑與壓力這年頭在企業打工的白領,大概已經沒有人不會有失業和下崗的顧慮和恐懼。有的差別應該只是對這種顧慮的處理和準備的不同罷了。尤其是我們這些在外企當「傭兵」的外派人員,不是把競爭對手砍了,就得隨時準備被砍。在就業市場或公司里,不是往上爬,就是往外走,下崗的顧慮和壓力是無時不在的。至少對我來說,從1994年回到大陸做事到現在,這些壓力從來沒有消失過的。只能戰戰兢兢,像從前英特爾老闆說的十倍速的競爭社會,人人都有點歇斯底里。在工作的將近二十年裡,雖然我只換了四個公司,但幾乎在每一個階段,這種不安全感都和最好的朋友一樣,永遠伴隨著我。這種壓力往好的地方想,就是一種追求卓越的動力,但是對家人來說,他們肯定也會受到影響。但是,像這樣的問題,這種憂慮,我們有沒有必要,該不該讓自己的孩子知道呢?我們的決定是,應該真實地讓孩子們從幾個角度來了解這個大人的問題。因為,將來他們長大之後,這些事情,一樣會發生在他們身上。所以,我們準備和他們談我們所面對的大環境,工作的可能變局及萬一發生后對家庭的影響等等。小孩畢竟是會長大的,他們早晚會知道,這個世界不是永遠動畫片般的完美。我們不可能有永遠的幸運,而他們應該有知的權利。孩子們雖然還都是小學生,在家裡,我們從小就一直是以成年人的方式來對待他們。家裡有重要的事情,我們肯定會對他們說明原由,並且爭取他們的支持。即使只是像換工作這種事。例如前陣子因為工作的需要,我們必須得決定全家繼續留在上海,讓我一個人北京、上海兩地跑,還是全家離開住了六年的上海,一起搬到北京。他們沉默了很久之後,帶點傷心地說他們會很懷念他們在上海的好朋友。我半開玩笑地說:「你們還有我啊?我不是你們最好的朋友嗎?」停了幾分鐘后他們困惑地回答我說:「不是,你是老爸!
」我半天之後才弄明白原來老爸在他們心目中的級別是和朋友不同的,是比較高的。老爸不一定就像他們經常帶在身邊的「遊戲王」(Yugioh)里最高功力,可以像核彈威力一樣立刻結束遊戲戰鬥的「大邪神」卡,但至少也是「青眼白龍」什麼的。怎麼就把自己降級了。我和老婆在和他們談論「下崗」這個話題時,歸納出兩個結果讓他們知道:哪些是可能變的,哪些是不會變的。家人還是永遠會在一起,這是不會變的。我們會繼續支持他們,讓他們在英文教育系統受教育,這也是不變的。變的只有可能是地點,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多少。我告訴他們老外最常講的一句話:家,就是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是一種心裡的相互聯繫的狀態,而不是地點和物理上的一棟屋子。只要我們在一起,那裡就是家。這個話題我們陸陸續續聊過幾次。我另外的用意,也是想讓他們知道生活上的不易。我們家的孩子,從來都是非常儉樸的,例如,他們只用廢棄白紙的背面來畫漫畫。他們也穿我們家朋友孩子長大穿不了的衣服。而傑克穿哥哥恩尼的衣服,他也不會覺得怎樣。他們相信,別人更注意的是他們衣服以外的東西。此外,有了工作上這種壓力,他們也才會珍惜讓他們上課的福報。所以,有一次恩尼還很好意地告訴我,他們學校的清潔工有缺。我告訴他,我比較喜歡去「煎漢堡包」(老外經常用在形容失業下崗的術語)。和他們聊過這個話題的最大收穫是,他們會關心我在工作上的情況。每次出差回來或是在我們父子間的電話聊天里,他們第一句話常常就是:「Dad,How』syourwork?」我記得2000年,我「四十大壽」的生日那天,除了老婆精心設計的驚喜晚會之外,最貼心的禮物算是恩尼和傑克送我的一副相框。裡面有他們可愛的照片和他們手寫的歪七扭八的祝福與感言。他們每人各寫了十條感言,總結就是說,感謝老爸像牛一樣地辛勤工作,才可以讓他們念書,可以學習很多新鮮玩意,可以經常出國旅遊,可以全家快樂地生活在一起。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惜福吧。我從來沒想到,原來下崗的恐懼,也可以產生化學反應,轉變成全家人凝聚的力量。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