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養鴿子練就了眼力(1)

03養鴿子練就了眼力(1)

梅蘭芳出生的那天,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整個北京城的氣氛很壓抑。就在這天,李鴻章中堂被摘去了三眼花翎、褫去了黃馬褂,北洋水師「濟遠號」戰艦管帶方伯謙因在10天前的海戰中畏敵逃逸,也在這天在菜市口被斬首示眾。這一切都緣於三個月前爆發的中日之間的戰爭,史稱「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節節敗退,日本軍隊橫掃東北,清廷被迫簽訂了諸多喪權辱國條約,割地賠銀,幾乎掏空了國庫。列強虎視眈眈,大清國垂死掙扎,南方革命黨不斷起義。就梅家而言,梅巧玲、梅竹芬過早去世,時局動蕩加之梅雨田又不善理財,梅家逐漸衰落。梅蘭芳出生在如此風雨飄搖的國勢下、如此中落的家道下,可謂生不逢時。另一方面,京劇藝術卻按照其自身發展規律穩步朝前,到了清末,也就是在梅蘭芳出生前後,京劇進入逐步成熟的階段。無論是演員的表演,還是劇目的多樣化,以及音樂、舞美,甚至觀眾群體、演出場所等,都前所未有地極大豐富。更重要的是,演員的社會地位也在悄然提高。這似乎要歸於清廷對藝人的關注。早先,娼、優、隸、卒四種職業被歸於賤業,伶人的地位不及娼妓。清乾隆年間清廷設立「昇平署」,專門負責傳名伶入宮唱戲,並每月發俸祿。因此客觀上抬升了伶人的身價,伶人也視被挑選進昇平署為榮光。在這樣的情勢下,梅蘭芳生為天生就要吃「戲飯」的梨園的後代,自然生又逢其時。在梅蘭芳成長過程中,社會又發生了巨大變革。在他15歲時,慈禧去世。她的死不僅預示著大清即將覆滅,更影響了受眾心理的轉變,而藝人的身價難免受受眾心理的左右。慈禧作為女人,偏好老生戲不足為奇。在老生演員中,儘管譚鑫培與汪桂芬、孫菊仙並稱「后三鼎甲」,各有擅長角色,又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由於慈禧最欣賞譚鑫培,而身為老佛爺,她的偏好又左右著普通受眾的心理,於是,譚鑫培便大紅大紫。因而在京劇舞台上,總是生行佔據著主角地位,旦角作為陪襯,被生行的光輝遮擋著,名聲終不及生行演員。隨著京劇女班的興盛,更受晚清資產階級民主思潮的影響,戲園的觀眾席上一改女子不得入內的舊習,開始有了女觀眾的身影。按照梅蘭芳自己的說法:「女看客剛剛開始看戲,自然比較外行,無非來看個熱鬧,那就一定先要揀漂亮的看。」因而,像譚鑫培這樣的老頭兒,除非懂得欣賞他的藝術,否則有誰會對他感興趣?辛亥革命后,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伴隨著受眾審美心理的變化,加之舞台上長期充斥著男性角色觀眾所產生的逆反心理,旦角開始取代老生、武生而逐漸崛起,地位開始飆升。同樣身處這樣的社會大背景和京劇小環境,卻為何只有梅蘭芳脫穎而出?這就不得不涉及到個體差異問題。儘管梅蘭芳幼時的外形條件並不出眾,但他勤奮鑽研肯動腦筋卻是別的學戲孩子所欠缺的。自首次登台到17歲時唱《玉堂春》而開始引人注目,梅蘭芳的生活與那個時代學戲的孩子一樣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認真刻苦幾乎到「慘烈」的程度。既然梅蘭芳似乎不如人聰明,他在學戲中便也不存走捷徑之想,而將比其他人更多付出視為應當。那段日子,他的生活極為刻板單調枯燥,天明即起出城吊嗓,然後練身段、學唱腔、念本子。練蹺功時,他踩著蹺站在一張長板凳上的一塊長方磚上,一站便是一炷香的時間,直站得汗如雨下眼淚汪汪。寒冬臘月里他踩著蹺在冰面上跑圓場,常常被摔得鼻青臉腫。拿大頂時,他得忍受著頭暈、嘔吐等不良反應,有時竟昏倒在排練場。由此他對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有了深切的體會。與王蕙芳、朱幼芬相比,梅蘭芳自然是個「慢熱」的人,正如他緩緩的不急不躁的性格。即便是歷經苦不堪言的訓練,他還是睜著一雙純凈卻有些迷惘的大眼睛,靜靜地無怨地接受著命運給他安排好的一切,似乎也不急著出名、走紅。王、朱、梅三個孩子相繼登台後,人們往往喜歡將他們並論:王蕙芳以天資聰慧被人稱好;朱幼芬以響亮高亢的嗓音獲得稱讚;至於梅家的這第三代,搖頭的人就多了,有人說他「臉死、身僵、唱腔笨」,有的感嘆「這孩子怎麼就一點都不像那胖巧玲呢」,有的深深惋惜,問梅蘭芳「怎麼那麼悶呢」。對人們的這些評論,年少的梅蘭芳只是聽在耳里,仍然照常練功演戲,如同山裡的一條小溪不聲不響地不停向前。隨著蘭芳戲藝的進步,有一天他也終於趕上了惠芳。表兄弟倆一度在戲園子里同台亮相,風采相當,戲迷們戲稱「蘭蕙齊芳」。梅蘭芳就像是被泥沙覆蓋著的寶石,泥沙只能遮住世人的俗眼,卻不能遮擋伯樂的法眼。當時有一位叫陳祥林的琴師就十分看好梅蘭芳,他直言:「人們看錯了,幼芬在唱上並不及蘭芳。」他的理由是:「目前蘭芳的音發悶一點,他是有心在練『a』音,這孩子音法很全,逐日有起色。幼芬是專用字去湊『i』音,在學習上有些畏難。」因此,他說:「別說蘭芳傻,這孩子心裡很有譜,將來有出息的還是他。」實際上,梅蘭芳的天資並不愚笨,他只是比同齡的孩子開竅晚了些而已,這從他善於學習便可見一斑。比如,他將觀摩他人演戲並不當做純粹的娛樂,而是作為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那時,14歲的他正式搭班「喜連成」班參加演出。每晚演出之後,他並不急著回家,而始終在胡琴座的後面坐著目不轉睛地細看每一個人的表演,無論是角兒的戲,還是一般演員的戲。每看完一齣戲,他都會在心裡默評優勢和粗劣,然後為我所用,去粗取精揚長避短。如此長期觀戲、評戲和實踐,不僅使他的演技逐日提高,同時也造就了他日後從善如流的處事態度。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稀世之人:梅蘭芳畫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稀世之人:梅蘭芳畫傳
上一章下一章

03養鴿子練就了眼力(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