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強我的「中國背景」(2)

(二)加強我的「中國背景」(2)

特別難忘的是所有的實習生和摩根亞洲區的主席AlasdairMorrison一起吃午飯的時候,Morrison居然問那些ABC(AmericanBornChinese)和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你們為什麼不在中國接受高等教育呢?你們為什麼要到美國去讀書呢?你們不知道這個世紀最大的機會是在中國嗎?」誰也沒有料到他會問這樣一個毫不顧及大多數人面子的問題,一時氣氛有些尷尬。於是有不少人發言說,在美國接受教育同時又有中國背景,可以最終成為中美兩國之間交流的橋樑,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看得出Morrison對這種說法不置可否,只是繼續強調他們應該更多地了解中國。他還說,如果年輕人只是希望過幸福舒適的生活,那麼留在美國或者歐洲發展當然不錯;但是想要有自己的事業,中國就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地方。想想Morrison的話中其實大有道理,長期以來出國發展的模式一直被強調為「橋樑模式」——引進國外的新的先進的,改變中國的舊的落後的。事實上對於「海歸」的期望,人們更多也是在「引進」的部分投入了更多的關注;但是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深化和擴大,原來那道存在於中國和世界之間的鴻溝正隨著英語的普及、通信和交通的便利而越來越狹窄,橋樑作用的淡化也自然表現得十分明顯。另外,大量的「海歸」派回國,一方面給中國的確帶來了新的思維、觀念、技術和動力,但是與此同時,人們也看到,在「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環境下競爭,「海歸」也並非總是能馬到功成。其實,在中國能否成功,無論是對於有「雜交優勢」的「海歸」派,還是對於氣勢咄咄逼人卻也在大力推行「本土化」的跨國公司,關鍵的關鍵還是要具備了解中國、在中國境內把事情做成的能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特別要強調的是:對於出國要有一個客觀、平和的心態,不可簡單地把國外的文憑看成是一把可以開啟成功大門的金鑰匙;另外,無論你將來是打定了主意留在國外發展,還是準備深造后回國大展宏圖,都請記住,你的「中國背景」的強弱永遠會對你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如果你不能改變你的膚色與種族,那麼這一點你也無法改變。加強我的「中國背景」是我選擇留在國內深造的一個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我有幸能夠遇到吳志攀教授並且成為他的弟子。吳老師是一位睿智而深邃的法律學者,同時也是知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對學生嚴格要求、悉心照顧,讓學生有機會在他的指導下完成許多有挑戰性的科研項目,並且注意對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他的教育思想大大超前於傳統的大學教育思想。因此,當我得知可以忝列門牆之下時,心中的高興程度不亞於得到了美國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對於我而言,這是本科生活結束時最棒的選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學時,有些事情你必須去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學時,有些事情你必須去做
上一章下一章

(二)加強我的「中國背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