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中的中英較量(十)

香港回歸中的中英較量(十)

回顧香港回歸歷程,中英雙方由政制問題上的分歧而導致「直通車」安排的取消,最終走向完全的不合作,無疑是整個回歸過程中最大的一場風波。為了避免這種結果,中方曾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終未能如願。原因何在呢?對此,輿論界有過種種說法。較為普遍的一種觀點,是強調彭定康的個人因素。雖然當時我們也有倫敦政府聽命於港督的印象,但我想恐怕還是應從更廣闊的背景來看待這段歷史。1989年後,英方提出要大大加快香港「民主化」進程,那時還不得不同中方事先磋商,以與基本法銜接。到了1992年,英方卻置雙方的協議和諒解於不顧,不同中方磋商,單方面提出「三違反」的政改方案,挑起公開爭論,並在立法局通過,從而最終破壞了回歸前後政制銜接的可能性。英方如此大幅度改變在香港問題上與中方合作的政策,大概很難說全是個人因素所致,自有其深刻的國際背景。上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后,英國的當權人士根據這種變化,錯誤地估計了中國的形勢和發展前景。他們認為,過去與中國簽署的香港問題協議,英方讓步過多,吃了虧,想趁機「翻案」。我想,這才是英方在香港政制問題上引發一場大風波的根本原因。1997年7月1日,我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出席了香港回歸的政權交接盛典。目睹著祖國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想到祖國領土被外國佔領統治的歷史從此結束,不禁心潮起伏,感慨萬千,漫長過渡期中的日日夜夜、風風雨雨,都濃縮在了這個歷史性時刻。令人難忘的是,交接儀式的那天,終日大雨滂沱。我想,不同心境的人會由此產生不同的感受。全世界的炎黃子孫,都會覺得這場大雨暢快淋漓,將中國的百年恥辱洗滌乾淨,使香港迎來一個全新的未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外交十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外交十記
上一章下一章

香港回歸中的中英較量(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