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看破人心的陽謀
在灞河周圍,里三層,外三層的布置了許多明崗暗哨后,魚恩的心終於落了地,開始享受他心中的田園生活。
在莊園里查看金秋十月的收貨,帶著朗寧公主在灞河上釣魚,領著劉猛在山中打獵,可算過了幾天愜意的日子。
只是上天似乎並不想他太好過,正是這幾天時間,長安城裡暗流洶湧,轉眼間李德裕就變成朝堂上的眾矢之的。
這一次,李德裕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往日的盟友沒有一個和他站到一起,就連上柱國公也不例外。
當相爺在朝堂上獨木難支的時候,他最堅定的後盾,唐武宗也開始動搖了,開始重新反思與權衡。
當相爺被突如其來的打擊弄的狼狽不堪之際,他終於想起自己應該還有最後一個盟友,火急火燎的派人去灞河讓魚恩回來。
於是乎愜意還沒幾天的駙馬爺,就在相府司閽出大事的召喚聲中,匆匆忙忙回到長安城。進城以後,他也來不及回家,火燒屁股一般,直奔相府。
魚恩知道李德裕的性格,能讓他這麼著急找自己,肯定是有天大的事情發生。所以他也不拖沓,一見到李德裕,直接就問:「怎麼了?」
聽到這聲問他,李德裕臉上焦急的神色馬上就被苦澀所取代。只見他一臉無奈的說:「還不是杞王和兗王鬧的,三兩日的時間,兗王就給杞王下了個必鑽的套。為了維護杞王,公爺,柳祭酒只能妥協。」
聽到老狐狸和柳公權都被逼妥協,魚恩瞬間大驚失色,急忙說:「相爺快快細說!」
「哎!」
一聲嘆息過後,李德裕開始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
事情還得從兗王的晚宴說起,為了應付兗王的聲名大噪,杞王決定採用幕僚的計策,開始重金懸賞玻璃牡丹。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天有人就帶著玻璃牡丹上門求見。杞王大喜,急忙用重金買下,並且帶著玻璃牡丹去求那個治國安邦的良策。
那個自稱有治國安邦良策的人,確實是個人才,不僅對天下大勢知之甚詳,還有口若懸河之能,嘴唇一張一合之間,就把杞王托入了深淵。
他先是十分全面的分析一番形勢,在杞王的讚歎聲中,開始給已經掉入坑中杞王填土,讓他永遠也不可能從坑中爬上來。
計策是這樣的,這人認為劉禛想要的無非就是一個節度使的職位。而朝廷想要的,只是澤潞聽話而已,這裡面本來沒有任何矛盾。只是有些人誤解了劉禛的想法,以為他是想效仿河朔在澤潞搞世襲。
在這個人看來,朝廷如今兩線用兵,時間長了肯定吃不消。一個弄不好,就會重蹈德宗覆轍。與其這樣,還不如退而求其次,趁著形勢大好,以任命劉禛為節度使為條件,逼迫讓澤潞獻出各隘口要地。只要澤潞無險可守,劉禛就不敢輕舉妄動。
如此一來,既解決了澤潞問題,又可以集中兵力攻打吐蕃,還能免除戰亂,讓百姓得以修養,豈不是難得的妙計?
其實對於他的這番說辭,杞王本來持保留態度,只是事情的發展不僅逼的他不得不贊同,還逼的他出面說服自己的支持者跟著贊同,因為給他挖坑的人又出招了。
兗王不知道從哪裡又弄了個玻璃牡丹,大搖大擺的去求錦囊妙計。如果是正常套路,那人肯定樂於多拿一份。可惜這裡是個坑,故意給杞王挖的坑,當然不會是正常套路。
這人非但沒有把妙計告訴兗王,反而高調讚揚杞王。說杞王擔心自己的弟弟食言,已經拿玻璃牡丹換走了錦囊妙計,不日就會親自送到兗王府上。而他則是被兩位王爺所感動,想成全他倆兄友弟恭的美名,自然不肯貨賣兩家。這樣一番說辭,瞬間就把杞王推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假設杞王不去送這個計策,那麼天下人就會懷疑他嫉賢妒能,想要私吞妙計。這樣一來,對於爭奪皇儲的戰爭,杞王瞬間就出局了。試問,天下有誰會支持一個嫉賢妒能的人?
假如杞王送了,但是並不贊同,天下人並不會懷疑計策的可行性,只會懷疑杞王只是做做樣子,目的還是想私吞妙計,或者為了打擊弟弟的盛名,乾脆來個偷梁換柱,把妙計給雪藏了。因為無論怎麼說,所謂的妙計是兗王發現的,並且成全了他的美名。如果妙計本身就莫須有,對於兗王的盛名肯定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所以擺在杞王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把妙計送給兗王,由兗王在朝堂上提出來,並且他還得高調支持。因為只有這樣,杞王才能從中受益,才能得到足以和兗王分庭抗禮的名聲,才能有繼續角逐儲君的資格。
當事情發展到這裡,當局者已經都知道這是個陽謀,一個杞王不得不妥協的陽謀。所以,支持杞王的人,忽然口風一轉,開始極力反對繼續對澤潞用兵,唯一還在堅持的也就只剩下李德裕一人。
當然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狀況,最糟糕的是,用計的人把眾人的心裡拿捏的很准。逼著杞王妥協的同時,他也在逼著皇帝妥協。因為給杞王出選擇題的同時,他也給唐武宗出了一道選擇題。
如果唐武宗拒絕這個計策,那麼杞王和兗王兄友弟恭,兄賢弟孝的美名自然會大打折扣,甚至還會淪為被忽悠的笑柄,這個結果顯然唐武宗不想看到。
要知道古人對名聲特別看重,聲名遠播的人,無論做什麼都是事半功倍。如果杞王和兗王能做到聲名遠播,那麼將來無論是誰繼承大統,都會成為天下人的榜樣。大家都會從心裡贊同這個皇帝,心甘情願的讓皇帝驅使。這樣一來,他們無論做什麼都會事半功倍。
當然,想要有這麼個夢幻般的繼承人,唐武宗現在就必須利用妥協來成全他倆的名聲。
只是唐武宗知道妥協的代價太大,影響太過深遠,所以他一直在遲疑之中。
也正是因為看到皇帝的遲疑,相爺才開始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