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揭幕之戰?(1)

新時代的揭幕之戰?(1)

伊拉克戰爭揭開千年大變局之序幕。一個類似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的世界新格局將會出現。「天下逐鹿,捷者先得」。這一次,我們至少在認識上不能落於人后。調整我們的戰略觀、策略觀以適應這個變化顯得尤為迫切。喬良:我們對談的第一個話題是「新戰國時代的來臨」。此前對這個題目咱們大家已基本有一個共識。為什麼說倒薩戰爭是一次改變歷史的戰爭?為什麼不說此前幾次戰爭,比如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不說這些戰爭改變了歷史?是因為我們以兩個基本前提作為參照。一是是否改變或基本改變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以來的主權國家規則;二是是否改變了雅爾塔體系格局。以此做參照,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那三場戰爭,都只能說在積累一種變化,但是倒薩戰爭,也就是這次伊拉克戰爭,卻的的確確算得上是一次改變歷史的戰爭。在我們看來,它實際上是開啟了千年之大變局。為什麼這麼說呢?它開啟的又是一個什麼大變局呢?就是一個新的類似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代將會於不久的將來在全球出現。也許有人會認為下此結論還太早。我不這樣認為。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戰國時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是什麼呢?就是禮崩樂壞,就是秩序的崩毀。依此特點來對照倒薩戰爭及戰後的世界,在我看來它就呈現了這麼一種趨勢。這次戰爭明顯地帶有禮崩樂壞秩序崩毀的特徵,為什麼這麼說?美國作為一超獨大的國家,率先破壞了上述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來就已經確定了的以國家主權為基本規則的世界秩序,同時也徹底瓦解了由美國人倡導的從雅爾塔和會開始的世界格局。雅爾塔之後,世界上出現了兩極格局,這個不用多說。這個兩極格局維持了近半個世紀,在1990年第一次海灣戰爭后,它已經崩塌了一大角,也就是美蘇冷戰體制的解體。不過雅爾塔體制還不能說由於美蘇冷戰的結束完全宣告結束,它還在延續。但是這次倒薩戰爭我們可以看出來,雅爾塔體制基本解體。因為美蘇格局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解體,但美歐體制還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還在,美國和歐盟的關係還在。但是這一次,不管戰後法國、德國或者是俄羅斯如何想修復與美國的關係,雅爾塔體制殘存的這最後一塊標誌牌也開始崩毀,並且已經無可挽回。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而且又是第三個一千年剛剛開始之時,我們看到了必會導致千年變局的伊拉克戰爭。我們現在無法知道最後這個變局的結果會是什麼樣。但是這個變局肯定已經開始,這一點我們基本可以認定。王湘穗:我們說千年變局,首先是作為警世之言,或者說是盛世危言,是想借康有為「值千年之變局,盛夏已至而不釋重裘,病症已變而猶用舊方」的話,針砭時人的麻木。說伊拉克戰爭是可能開啟千年變局的一場戰爭,當然不能用戰爭規模來衡量。從規模上看,倒薩戰爭只能算一場小仗,但從大歷史觀的角度看,這場小仗的確具有轉折點意義,可以說,它是滑鐵盧戰役那種標誌性戰爭,標誌著一種舊霸權向新霸權的轉折。歷史上的霸權,就其作用方式大致可以劃分為幾種形態,一種是陸上霸權。陸上霸權主要依託農耕經濟、游牧經濟,也可以說是「物產經濟」,它的霸權基本方式是佔領,因為只有靠佔領才能獲得物產,它主要的強制性力量是步兵和騎兵,水面或海上軍事力量的使用都要圍繞著陸上作戰進行,就像亞歷山大在東征時對艦艇的運用那樣;馬路和驛道是陸上帝國的神經和血脈,最快的反應就是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它的幅度必須受到步兵、騎兵的行動方式和速度的限制,由於在陸上擴張的成本過高,控制效能衰減又過快,經典的陸上帝國,不論是古羅馬帝國、蒙古帝國、中華帝國、瑪雅帝國只能控制歐亞大陸或美洲大陸的某個局部,都算不上是全球性的帝國,陸上霸權大概維持了一、兩千年左右的時間。第二種就是海洋霸權,是第二個千年之變,是物產經濟向物流經濟之變,海洋霸權主要依託商業和貿易,其基礎和獲利方式都靠物流經濟,可以說從西班牙王國、荷蘭,一直到大英帝國,包括美國帝國的早期,都是海洋霸權的代表。從全球角度看,在克服大的地理障礙方面海軍比陸軍強,它能跨洋過海,反應速度也要快些,而且是通過控制航道要點控制海洋,再控制物流,因而帝國的成本更低,也更經濟,所以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日不落的帝國」。目前,世界經濟的主導模式正在由物流經濟向「貨幣經濟」轉換,那麼現在正出現的這個霸權,按照王建的說法,就應該是「貨幣霸權」,如果從霸權的暴力特性或從軍事角度來看,這個霸權更多地依賴於航空航天技術,依賴於信息感測技術,可以說是「空天霸權」或叫「信息霸權」,這個霸權可以不用去佔領,甚至連已經控制的要點也可以放棄,但必須掌握資本的流向,控制「資本流」是「貨幣霸權」的特徵。倒薩戰爭,就是美歐兩個「貨幣霸權」的揭幕之戰。說千年霸權之變,是一種大略的說法,說數百年也行。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看到,在倒薩戰爭之後,全球局勢發生了大變化,又到了「天下逐鹿,捷足者先得」的時代。這一次,中國至少在認識上不能落於人后。所以要加緊調整我們的戰略觀、策略觀,以適應這個變化。李曉寧:為什麼提出新戰國這個概念呢?先要明白戰國現象是怎麼出現的。有了國家后,一些國家為了爭奪生存資源,慢慢形成有盟約的集群,大國在其中開始謀求霸權。然而到了一定時候,地區內出現多個強勢國家,一國獨大的霸權實現不了了,形成一種均勢對峙狀態。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就是這樣的。先有春秋,後有戰國。春秋初期,還講點兒周天子的等級,公、侯、伯、子、男。其後各國不斷發展,各自為政,實力發生變化。宋、齊、晉、秦、楚,五大國交替稱霸。到達一定程度,就不管你什麼公、侯、伯、子、男了。楚國那樣子一等的國家也開始稱王,無人可小視。周天子君臨天下已經形同虛設,禮崩樂壞。原來的秩序已經沒有了。一切憑實力說話,逐步形成了戰國狀態。戰國時期沒有了霸主,戰國的核心不是戰,而是戰成了均勢。結盟、背盟成了七國間主要的政治活動。一些政治家由此施展合縱連橫之術,出現了像蘇秦這樣佩六國相印的人和張儀那樣憑三寸不爛之舌為生的政治說客。歷史上歐洲國家也是這樣。最早是在古希臘,城邦之間,實力均衡,打成一鍋粥。雅典也好,科林斯也好,也是不斷結盟或背盟以謀求生存。到了30年戰爭時期,與其說德國30年戰爭,還不如說是歐洲30年戰爭。請注意,當時德國只是一個粗略的地區概念,不是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而是一大片小邦,是歐洲角逐的中心地帶。德意志蘭這個詞,有人認為是部族的意思。這些德意志小邦是西班牙和法國、瑞典等強國爭奪的目標。由於宗教戰爭產生的分裂,德國開始內部戰爭,很快就擴展為歐洲的戰爭。開始法國沒有參加,荷蘭還是自治省。西班牙開始攻擊現在德國的南部。瑞典從北邊趁機想撈一把,法國後來也加入了爭奪。打了30年。打到誰也打不動的情況下,大家坐下來,劃分利益範圍。這就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體系。為了實現均勢控制,主權的問題提了出來,出現了一個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強調主權,勢均力敵,很像我們的戰國時代。中國的三國時期也有點像戰國,國家無非少一點。還有五代十國時期。三國時期的政治特徵最重要的就是結盟、背盟。成功的國家就是利用了三國間的矛盾而取得勝利。30年戰爭,可以視為當時的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也是好些國家結盟,結成協約國和同盟國對抗。為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來個威爾遜主義?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加入了,但美國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實力。所以威爾遜提出平等概念,均勢概念。誰也別隨便打誰。很多人認為威爾遜主義是道德主義。我認為不是。道德是表象,核心是均勢,列強都獲均衡利益。當時所謂的國際民主,就是在均勢這個概念下才能實現。二次大戰後的格局,也是一霸霸不了天下,美蘇兩霸對抗。為平衡利益,組建聯合國。聯合國也是均勢概念的產物。我們正在經歷所謂千年之變,是均勢被打破了。前蘇聯倒台之後,前蘇聯在「8·19」事件以後崩潰了,世界的均勢被打破,出現了所謂的單極世界,即美國的一超獨大。是不是單極,對此我始終存疑。美國這一極,我看它在這個世界上根本稱不了霸。這次伊拉克戰爭就讓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了美國。我們看到一個新的均勢格局露出端倪。新的結盟趨向出現了。新戰國的核心就是新結盟的均勢格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激情對話大膽預言全球變局--新戰國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激情對話大膽預言全球變局--新戰國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新時代的揭幕之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