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大傳》 第二部(六)

《孫子大傳》 第二部(六)

闔閭尚未來得及指揮吳、唐、蔡三**隊渡過漢水,楚國左司馬沈尹戍率領從方城調來的十萬大軍,馳奔而來。闔閭聞訊,半天沒說出話來。伍子胥道:「大王不必過慮,我軍氣勢正在盛頭,管他什麼左司馬右司馬,都不在話下的,乘勝列陣攻擊便是。」闔閭道:「敵眾我寡,而且寡人知道沈尹戍善於用兵,須謹慎為上。」闔閭的踟躕,如瘟疫一樣迅速影響了全軍。率先膽戰心驚的是太子終累。終累帳下五員戰將和他在一起秘密商議了很久。終累怯戰,怕戰,卻又不敢貿然進諫父王退兵。沈尹戍來者不善,這是顯而易見的。沈尹戍自八百裡外的方城調來了楚軍主力,依當初與囊瓦所計議的,迅速南下。剛剛行至息邑,便得知自大而又貪功的囊瓦渡過了漢水。囊瓦凶多吉少,這是不言而喻的。囊瓦的驕橫貪婪和淺陋,雖然他早已忌恨,囊瓦視他為仇敵,雖然他早已心明,可是即將到來的囊瓦的覆滅,並不能給他帶來什麼喜悅,反而使他瞞腹憂慮。他痛心疾首地狂呼:「毀我社稷者,囊瓦匹夫!郢都危在旦夕了啊!」他當然不能再去顧及囊瓦六萬大軍的生死了,只盼望著囊瓦六萬人眾,能夠鉗制住吳軍,給他一些時間,讓他回防郢都。他率部疾速南下。他的深謀遠慮和臨戰決斷,無疑是高明和正確的。可惜,遲了一步。吳軍已經在他之前逼近了漢水,與郢都隔河相望,郢都已經岌岌可危。他的十萬人馬與吳王的六萬甲士在雍不期而遇。沈尹戍別無選擇,只有猛烈發動進攻,戰敗吳師,才可以免除國破家亡的災難。於是,他到了雍,立即便揮軍向吳軍衝擊。吳軍還沒有足夠的準備,剛剛列好的前陣立即被沈尹戍沖亂,兵甲紛飛,將士紛紛染血。孫武立即鳴鑼,指揮部隊收縮。沈尹戍素來聞知孫武「兵以詐立」,在應該繼續揮師掩殺、擴大戰果的時候,他遲疑了。他看見孫武指揮的吳軍向後收縮之後,吳軍的陣形一變,忽又開闔,甲士向兩側擁去,中央顯而易見露出了破綻。中央,只有千名「多力」徒卒,手執短刃,虎視眈眈。這些「多力」徒卒,是孫武的「敢死隊」,白刃按在脖子上,也不會皺眉的。孫武的戰車在其後,孫武端坐在車上,手中的劍並未出匣,握著那劍鞘,神色是那樣的平靜和泰然。誰能料到孫武此刻是虛張聲勢,還是在冒險呢?是險中求得自保?還是其中有詐?這時候,完全是一場心理上的拼殺了。孫武道:「左司馬,何不掩殺過來?」沈尹戍冷笑:「沈尹戍來日掩殺不遲,再借你幾個時辰的陽壽。」沈尹戍成於精明,也敗於精明,他退兵了,回去重新排陣去了。沈尹戍雖然小勝之後退了兵,但初次交刃,吳軍到底是受了損失,損傷甲士三百人,戰車三十餘乘。吳軍的營帳里開了鍋!太子終累帳下的五名將軍,子喟,直賞,書,奇,夏,在此初戰吃虧之後,再也耐不住性子了,要力諫大王闔閭退兵。終累急得滿頭是汗,攔住五位將軍:「將軍們豈非自討苦吃?」將軍夏道:「太子,為吳國存亡,顧不得許多了啊。」終累:「大王盛怒之下,會怪罪於我!」奇說:「太子之為太子,豈可只想一己之寵辱?再不直諫大王退兵,全軍覆沒,只是旦夕之事!」終累:「不可,不可。五位將軍直言退兵,終累實在是吃罪不起,你們是加害於我啊!」將軍子喟道:「我等自己做事自己承當,決不連累太子!」五將軍一怒出了營帳。他們有他們的道理。終累急得如熱鍋螞蟻,在帳中走來走去,他害怕牽連到自己,丟了太子的名分兒。想來想去只有去求助孫武。「孫將軍救我!」「太子請起,出了什麼事情?」「我帳下五名將軍,子喟,直賞,書,奇,夏,不聽我的勸阻,已經去找父王,勸父王罷戰退兵去了!」「怎麼會出這樣的事情?」「全怪我平日訓教不嚴。」「太子不去攔住五位懦夫,找我幹什麼?」「將軍!他們五個人……不關我的事啊!倘大王怪罪下來,終累吃罪不起。」孫武十分氣憤:「哦,太子殿下,你怕的是受連累,我且問你,你怎不怕五位將軍動搖軍心?你怎麼不怕吳軍一敗塗地?你不去訓教你帳下的將軍,來日……」孫武想說,來日吳國社稷恐怕要毀在你這懦弱的太子手上,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當務之急,是制止五將亂營,是決不可使吳王臨戰猶疑!他理也不理終累,忙去見大王。他讓自己盡量平靜些,盡量拿出自信,去說服和影響君王。吳王與伍子胥、夫概、夫差正在軍中疾走,重新整飭兵馬排陣備戰。五位將軍跑在了他們面前,攔住了去路。軍中甲士徒卒全都吃了一驚,靜靜地觀看。闔閭皺眉:「五位將軍這是做什麼?起來說話。」將軍奇道:「我等請大王早發軍令,還師回吳!」伍子胥怒叱:「休要惑亂軍心!」夫概笑眯眯:「爾等怯戰怕死了嗎?」子喟:「我們五人追隨大王千里攻楚,從來未言一個怕字。今日為吳國存亡,萬般無奈,願以死進諫大王退兵!」夫概還是笑吟吟:「哦,死諫?以死來要挾?」伍子胥:「那就立即死去吧!不必嗦!」退兵,這個諫議,觸動了闔閭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經,他沒有說話。孫武也沒有說話,反而好像很有興緻地抬眼望著漢水興波。將軍書道:「大王,吳軍是傾巢而動,空國遠征啊!三萬精兵強將全在此漢水之濱,國內十分空虛,這是不必避諱的。近聞毗鄰吳國的越軍已在蠢蠢欲動,若此戰失利,楚國和越國聯合攻吳,只怕是大王與數萬甲士有家也難歸了啊!」將軍直賞說:「大王,吳軍千里興師抵達漢水,誘楚攻楚,牽著囊瓦之軍走了六百里,追擊囊瓦殘部又打了五百里,從秋到冬,三個月,迢迢兩千里下來,數戰之中陣亡了不少甲徒士卒,人馬疲憊,輜重糧草也因為與後方斷絕補充不上,不消說被沈尹戍老兒戰敗,戰敗戰死反而痛快,只怕是陷在這雍之地,拖也拖到死呢,請大王三思。」闔閭還是不語。他的心上實在是無比沉重。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吳軍千里征戰,深入了楚國境內,已陷入了「死地」。而今,沈尹戍兵強將勇,人多勢眾,又咄咄逼來。他這裡的處境極其不妙,向西一望是漢江,向南一望,還是漢江,向北看去,又是清發水。三面環水,受水之圍,一面是沈尹戍,楚兵緊逼,這可如何是好?決戰如果失利,越軍當然會乘機進犯,吳國就危如累卵了。一想到這些,他就會出一身的汗。可是,翹首向西一望,雲霧迢迢之處便是楚國都會郢城,郢城已經近在眉睫,如果戰勝了沈尹戍,楚國是唾手可得的。吳國和楚國打了八十年的仗了!他登上王位,望郢思楚,夢不安寢,也是將近十年了!怎可就這樣放掉了郢都?戰?不戰?進?還是退?兩個蟲子在噬咬著他的心。他臉上已經遮掩不住焦灼和煩躁了,他實在拿不定主意了。他其實也想聽聽五位將軍直陳利害,但他又更想聽到孫武、伍子胥把死諫退兵的將軍批駁得體無完膚,啞口無言。他想要一顆定心丸兒。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誰會給他一顆定心丸呢?孫武為什麼不吭一聲?伍子胥何必只是暴跳如雷?夫概幹嗎要一臉的陰笑?夫差的手怎麼將劍抽出了一半兒?周圍的士卒都在看著他。那樣多的眼睛,眼睛,還是眼睛。那些眼睛里有焦慮,有擔憂,有捨生忘死,也有思鄉思歸,有勇氣,也有怯懦,都在等待著他一語定生死。他不說話。他不知道說什麼好。將軍奇:「大王,您揮手之間便是吳國興亡,從長計議,退兵是上策!」將軍書:「大王,事不宜遲。孫將軍兵法不是說安國全軍么?」他在用孫武之矛,攻孫武之盾。孫武淡淡一笑。將軍子喟:「大王,沈尹戍擁兵十萬,吳軍何必以卵擊石?」伍子胥怒不可遏:「子喟將軍,你不會不知道吳軍連戰連勝,一路告捷吧?為何戰勝反而怕死?一味要助他人威風,滅我士氣?」子喟嘿嘿冷笑:「大王明鑒,子喟百戰從不懼死,可是,大王千里興兵來報伍子胥一個人的匹夫之仇,對君王對吳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大王速速退兵為上!」伍子胥尚未答話,夫差拔劍上前:「爾等休要胡言!決戰之前你們前來亂我軍心,又反誣功臣,是何居心?你,你,還有你,你們五位將軍未經密謀,如何一同妖言惑眾?爾等到底受何人主使,如實道來!」事情複雜了。子喟把髒水潑向了伍子胥,夫差卻把矛頭直指向了太子終累。吳王闔閭清楚,立終累為太子,王子夫差早已心懷忌恨。他也早就為自己百年之後終累和夫差將有一場爭奪王位之戰,惴惴不安,成為一塊心病;現在,夫差火併的對象也絕不僅僅是五位將軍,而是終累。這一點,他十分清楚。他怒沖沖瞥了夫差一眼。夫差之劍噹啷一聲收回鞘中。又來了一個夫概,他和顏悅色地說:「大王,夫差將軍所言不無道理。當初,吳軍與囊瓦決戰,豈不知後面會有沈尹戍方城援兵么?老天有眼,不叫囊瓦與沈尹戍合在一處,乃是天假吳國戰機。倘那時楚國兩軍合起來,大王不是也決心一戰么?現在,楚軍分批被我吳唐蔡三軍各個擊破,五位將軍反而聯袂來進諫,夫概實在不解其意。」挑撥?想看王子與太子兩虎相鬥?可是那聰明的夫概,並沒有去點明是否受入主使,他也不會言明的。五位將軍剎那間一愣,全又重新跪下了。將軍子喟涕淚交加:「大王!我等全是為吳國存亡來進諫的啊!大王是我們的大王,吳國是我們的吳國,倘敢心存二心,五雷轟頂!」五個將軍輪番央求:「大王!」「大王……」士卒越聚越多,全豎著耳朵,瞪大了眼睛。闔閭忍不住問孫武:「孫將軍有何高見?」孫武平和地說:「五位將軍的意思是,即刻退兵?」「孫武將軍深謀遠慮!」孫武款款地說:「吳、唐、蔡三國之軍,臨陣退逃,士氣必然一落千丈。退兵須北上,必經清發水,清發水一役想必各位記憶猶新。請問五位將軍,何人敢擔保楚軍讓我大搖大擺渡河北去,不會也來一番『半濟而擊』?誰人可與沈尹戍默契,不叫楚軍圍追堵截?」子喟,直賞,書,奇,夏五位將軍全啞了。闔閭說:「寡人明白吳軍的處境了。」孫武:「這要感謝五位將軍把三國六萬大軍的處境分析得清清楚楚。」闔閭冷笑:「五位將軍還有何話說?」子喟:「但請大王再三思量是戰是退。」孫武:「哦,五位將軍果然是要以死進諫么?」五個人看著孫武,知道這話將引出的結果。都驚呆了,沒有回話。孫武說:「大王,成全了他們吧。」夫概笑眯眯:「如此,兩全其美。」夫差:「子喟,還等什麼?」伍子胥:「各位匣中之劍,此時不用,更待何時?」五位將軍只好拔出劍來。子喟:「大王……」他妄想吳王闔閭能為他們最後說句話。闔閭忽然背過了身。子喟:「也罷!免得子喟他日眼看著吳軍慘敗,眼睛流血。」闔閭又忽地轉回身來:「軍中誰敢再言退字,敗字,梟首示眾!來呀,行刑官!」子喟:「不,不……不必費事了。」他把劍刃放在了脖子上。五位將軍都只好把劍往脖子上橫著,有人顫抖,有人果決,也有人望著劍鋒愴然垂淚,口中念念有詞,還有一位將軍,呵呵地冷笑。旁觀的士卒一點兒聲音也不敢出,屏住了呼吸。五顆人頭,紛紛落在了地上,沾滿了塵埃。隨著五個將軍頹樹一般倒下,成千成萬的士卒一片唏噓。闔閭眼裡忽然掠過一種驚惶。不會兵變吧?伍子胥把五個人頭的頭髮抓住,用一隻手提起五顆血淋淋的頭顱,跳到高處:「三軍將士聽著!無論將軍大夫士卒甲徒,有敢言退守撤兵者,五位將軍便是榜樣,人頭落地便是下場!五顆將軍人頭,懸於營帳,警教眾人,見到這五顆人頭,便看見了大王必戰必勝之志,山不可摧,海不可移。即時即刻起,號令各營,放開戰車上的馬匹,埋了戰車的車輪,搗毀渡江的舟船,絕了我等的退路,全軍上下,背靠漢水,與楚軍決一雌雄!」三軍靜肅。彼此聽得見咚咚的心跳。孫武接著道:「孫武不必多言,吳國之甲士徒卒都已經進入楚國縱深,身臨絕境。而今三面環水,一面受敵,糧草已斷,退路已絕,兵家稱之死地。在此之前,三軍將士行軍打仗,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藏於九地之下,動如九天之上,攻破囊瓦,就像是決積水於千仞之。以此百戰之勇,百勝之師,而今投入死地,六萬勇士別無選擇,唯有死戰,以死相爭,豈能不勝?所謂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而後生,生路便在決戰之後,渡過漢水,輕取郢都。眾將士伐滅楚國,凱旋還鄉,指日可待了啊!」……六萬軍兵求生的**,死戰的決心,使這支軍隊變得瘋狂起來。人人的眼睛都是血紅的,個個都如進行最後爭鬥的困獸,而將軍的命令,也都變成了生還的號角,沒有人半點懈怠和違拗。孫武在初次與沈尹戍交兵時,看其獲得小勝而不再進攻,便判斷沈尹戍部,其實是兵馬勞頓,而且對於連戰連勝的吳軍,心存疑懼。基於這番正確的判斷和吳軍陡然高昂的士氣,便立即調兵遣將,排陣向沈尹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這回是大王闔閭親自援袍擂鼓,上中下三軍,分別由孫武、伍子胥、夫概統帥。進攻時,三軍呼應,虛虛實實,採取了以石擊卵的戰略。正面佯攻是虛,兩翼強攻是實,或反過來,讓沈尹戍摸不著頭腦。吃掉一塊楚軍,吳軍立即退回,退回不過一兩個時辰,突然間又發動強攻,如是再三,打得沈尹戍部下驚慌失措。沈尹戍也組織了進攻,這時,吳軍如草上一條靈敏的恆山長蛇,擊其頭部則尾巴來救,擊其尾部則頭來救,擊其腹部則首尾一齊來增援。知道自己不是戰便是死的吳軍士卒,以一當十,挺戟衝殺。不顧一切;知道可戰與不可與之戰的吳軍統帥孫武、伍子胥、夫概,則是清醒的,旌旗和金鼓指揮著自己的軍隊,也調遣著楚軍。兩軍在雍,整整決戰了三天!戰場的情形十分慘烈。在這初冬的漢江邊上,老天蒼白了臉,地上枯樹枯草全都踏平了,滿是血的霜,血的薄冰,血的沼澤。兩軍像推磨一般在方圓不過三五十里的地界,尋求肉搏。血刃相搏時金屬迸擊出的火花和金屬斷裂的聲音,連同銳器割斷喉嚨,刺破鎧甲,攪動五臟六腑的聲音,還有衝殺聲,慘叫聲,呻吟聲不絕於耳。吳軍讓出營寨三次,楚軍奪得吳軍營帳三次,又被吳軍奪回三次。雙方在這拉鋸一樣的血戰中,沒有一個倖存者的身上不是沾滿了鮮血和爛肉的。楚軍開戰不久,便有士卒成縷成行的開小差了。比起身陷死地,只能死戰的吳軍,楚軍的士氣遜色得多。沈尹戍縱有天大本事,剛剛接手的方城之軍也指揮得不那麼得心應手。楚軍總有辦法逃離戰場回家的,即便沈尹戍捉到開小差的斬首示眾,也屢禁不止。留在戰場上的楚軍士兵,當然和吳軍士兵一樣,抱著殺死一個敵兵夠本兒,殺死兩個便賺一個的心理,只想殺人。這時候,人人都想殺人,人人的願望都變得簡捷而酷烈,唯一的**便是把雪亮的鋒刃插入對方的胸口。人,只能一個一個殺死。即使是殺幾萬隻羊,也需要氣力和勇氣,何況十六萬人戰在一處?沒有一個人三天三夜合眼睡一會兒,殺到最後每個人都變了樣兒,狂瀉著凶光的眼睛全是血紅的,除了牙和眼白,臉上都看不出皮色,都糊滿了血痂,執戈的手和身體都穩不住了,想停也不好停下來,除非躺倒。利刃割破皮肉,根本算不得受傷;丟棄一隻耳朵或一隻手,也說不上是巨大損失;看見身邊的人倒下,已經不為所動,不再多看一眼。兵士們揮動著已經卷了鋒刃、變得遲鈍了的戈戟,樣子都有些機械了,很像是在重複著干一件什麼總是干不完的活計,割不完的荒草榛莽,伐不盡的山野喬木。腳下的屍體橫七豎八,閃展騰越不方便,就挪個地方廝殺。挪個地方也會有血汪著,說不清是活人的血還是死人的血,混濁而粘滯,一腳踩上去,就被粘住了,拉不開。也有聽見鳴金收兵也收不住的,交刃雙方會取得某種默契,非得有個結果,不是自己完蛋,便是別人完蛋,才肯罷手回營。回營不過嚼一口乾糧,撕幾塊烤得半生不熟但卻十分新鮮的馬肉,吃得滿嘴是血,然後聽到了鼓聲,再去干。兩軍士卒的嘴都乾裂了,一串串血泡,喉嚨也都嘶啞了,再也喊不出豪邁的殺聲了,然而,嘶啞的怒吼,嘶啞的慘叫,在初冬的風裡顯得更加凄厲,更加驚心動魄。沈尹戍的楚軍漸漸不行了,他又一次收兵,給將士們些水喝,打算重整旗鼓,做最後一搏。火!忽然間沈尹戍看到了火光衝天!營中起火,火燒連營!沈尹戍和軍卒驚慌失措地向上風逃出。孫武率軍迎頭而來,將楚軍往火蛇奔竄的下風口地方趕去。這正是孫武事先謀划的「發火有時,起火有日」的乾燥的日子,正是孫武所策劃的「火發於內,應之於外」的制勝之策。楚軍逃出來的四散逃命了,逃不出來的,雍就成了他們的焚屍爐!沈尹戍再也無法阻攔和集結被大火圍困的土卒逃散,他剩下了一個人,一無戰車金鼓,二無馬匹旌旗,他獃獃地望著四散潰逃的士卒,再也無力收拾殘局了。他的右胸、額頭和左腿,都是戈傷,他一瘸一拐地跑去攔阻他的甲士,嘶啞地呼喊著,哭叫著,央求著,可是沒有用,他被衝撞得趔趔趄趄。到底這一仗打完了,他自言自語。楚國也要滅亡了,你沈尹戍也是時候了,他痙攣地笑。這時候,他發現自己征袍的衣角上帶著火,那火舌借著風勢,上來舔著他的臉,他的鬢髮。他聽見了滋滋冒油的聲音,聞到了自己散發著焦糊的味道,感到了灼痛。不,不必將火弄滅,燒吧,燒。就這樣灰飛煙滅落個乾淨,免得被闔閭俘虜了,受盡羞辱。多好的火,多明亮的火苗!可惜——火苗噗嚕一陣,滅了。他趕緊又去攔阻他的甲徒,那樣子像個瘋子:「請把我的頭顱帶走!誰能把我的頭顱帶走!」沒人理會。沒人把他的頭顱當成一回事兒。「請把我的頭顱帶走啊!誰能把我的頭顱帶走哇……」他終於兩手抓住了一個土卒。土卒想拼力掙脫,沈尹戍死命地捉住不放。士卒這才認出了對面是誰:「啊!左司馬!將軍!」「你是何人?」「徒卒吳句卑。」「請把沈尹戍的頭顱帶回楚國吧,隨便埋葬在楚國的什麼地方。」「將軍和我一起逃命吧!」「不。」「為什麼?」「沈尹戍寧願一死,也不願被俘。」「啊……」「吳句卑,把我的頭顱帶走,很方便的。」「好吧,吳句卑在,司馬的頭就在。」沈尹戍割了自己的袍子,鋪在了地上:「你來干,還是我自己來干?」「勞駕將軍自己吧。」吳句卑咕嗵一聲,跪倒在地。沈尹戍頷首,嘴角是一絲苦澀的微笑:「其實很方便的。謝謝你了。很方便。你這樣大忠大勇的勇士,沈尹戍怎麼沒發現?沈尹戍有眼無珠啊!謝謝啦。謝謝!」沈尹戍橫劍割了自己的頭顱,手提著自己的頭,竟然又立了片刻,才摔倒在地。土卒吳句卑哭了,渾身打抖。他把左司馬沈尹戍的頭顱用那一襲征袍裹緊了,腋在了腰帶上,抬腿就逃。無影無蹤。除掉丟在戰場上的成千累萬的屍體,除掉還在焚燒著的楚軍士卒之外,楚**兵全部無影無蹤了。勝利了!終於艱苦卓絕地獲得決戰勝利的吳軍,沒有欣喜欲狂,沒有歡呼雀躍,甚至沒有一個人臉上有一點兒笑容。有一個士卒哭了,壓低了聲音,哭得很傷心。一群士卒扶著戈,眼角也濕了。另一些士卒嗨嗨地叫著,坐下去了,坐下就起不來了,索性倒下去,躺在那些橫七豎八的屍體之間。戰場靜下來了。死寂。孫武在終於停止了廝殺的冬日的戰場上站著,心中突然一片空白。他的征袍和犀甲都已被戈劃破,在風中作響。他的臉上身上,濺上了血,現在那血污凝固了,扒著臉緊巴巴的,很不好受。他既不想去收拾軍隊,也不想重整旌旗,甚至連下面是否渡河破郢,如何渡河破郢,連想也不願意想。他忽然什麼也不想做,只想這麼站著,讓寧靜無邊無沿地瀰漫。他打了個冷戰,這才意識到寒風到底是肅殺凌厲的。看看西邊的天,白花花的太陽起了毛,刺得眼睛生疼。冷風送來了焚屍的焦糊的味道,他知道火攻的時日和戰策,卻不知道有多少楚軍士卒被燒死。也不知道吳楚兩邊軍兵到底有多少人再也不能還家。他忽然不忍心,或者說不敢再看一眼橫陳在冰冷的雍大地上的那些年輕的沒有生命的臉,殘缺不全的肢體和覆蓋在地上的污血結成的薄冰了。你這是做了些什麼?你的兵法,就是用來置這些年輕士卒於死地的么?你到底把應該置於死地的置於死地了,置於死地雖然不容易,可是你想置於死地他們就置於死地,真正地置於死地了。他突然抑制不住哈哈大笑。聲音嘶啞而陌生。他努力使自己鎮靜下來,不再去想什麼生生死死。他把眼睛望著灰土土的天。忽然想起了遙遠的漪羅,想起了漪羅的聰慧、美麗、剛烈和任性。那任性竟也是美麗的,想象中的漪羅笑起來是那樣的燦爛,嗔怒的時候也是那般動人。可是,在漪羅到營帳中來的時候,你怎麼會忍心趕她走?如今她在哪兒?是死?是活?哦,還有身懷六甲的帛女,不知如今在做什麼,孩子生了嗎?母子平安嗎?是男?是女?是名叫星?還是月?想起這些,他的心有些發酸。郢都遙遙在望了。姑蘇可是越來越遠了……他有點驚奇自己內心萌動著從來不曾萌動過的情緒,或許,是因為三個月來的戰爭太累人,太勞神,精神太緊張了吧?戰爭的過程,對於一位執著於兵法戰策的將軍,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每一個過程和環節的實現,都會因為「料事如神」和「用兵如神」而平添自信,對於將軍,戰爭的每一次勝利都是致命的誘惑,可是一旦最後的戰爭結束了,結果卻顯得很蒼白,不,豈止是蒼白,他甚至感到空落、茫然和可怕。忽然看見老軍常跪在地上,脫下自己的衣裳,蓋在長子甲的屍體上。老人用青筋突露的兩隻手,認認真真地覆蓋著愛子那張失血的臉,嘴裡不停地咕噥著什麼。他不想看。他想走開,走到一邊去。「孫將軍!」老軍常在喚他。他回過頭來。老軍常將那蓋好的「屍布」掀開了:「孫將軍,你看,我的兒子的傷口都是在前邊,都是在前邊啊……」叫他說什麼呢?三個月里,老軍常失掉了兩個兒子!他說:「來人!把常甲……不,把陣亡的將士全都掩埋了!」他還是走了。一抬頭,看見千瘡百孔的營帳前,還懸挂著「死諫」退兵的五將軍的頭顱,那些頭顱已經乾癟了,似乎已經掏空了,只剩了五個空殼,五個干黃的葫蘆,在風裡悠來盪去。他對一位士卒道:「放下來。」士卒不解其意:「將軍,你說什麼?」「叫你放下來就放下來。」「放下來怎麼辦哪,將軍。」「愚頑!隨你去處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孫子大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孫子大傳
上一章下一章

《孫子大傳》 第二部(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