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1993年夏天,我們到了北戴河,經人介紹,與吳德同志聯繫上,對他進行訪談。他就住在國務院系統的臨海邊不過幾十米遠的一座小別墅里休夏。對老同志進行訪談,是當代中國研究所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內容。這項工作我們就叫它為口述史,是一件帶有搶救性,即搶救歷史資料的工作。這是因為許多老同志大都不能寫作,或因年邁病弱已不能親自動筆,需要有人幫助把他們所經歷的重要歷史寫下來,如果不是這樣,這些重要的歷史資料和歷史見證就會湮滅。這不能不給人一種緊迫感。我們第一次去吳德同志那裡,他早已在門外等候,老人十分謙和,彬彬有禮。我們在門外坐下談了一會兒,感覺外面有些涼,怕他身體受不了,請他還是到室內去談。重新安排了桌椅,各自坐定,很快談入正題。老人細聲慢語,說話非常平穩,用詞很講究,有長者風度。他有一個幾乎是習慣的動作,不時地用他那蒼白的手去撫摸自己的頭頂。清癯的臉上雖兩眼炯炯有神,但總讓人覺得是一個病人。談到個把小時,中間略為休息。這時就清晰地聽到,海潮一陣陣很有規律的推動的聲音,不過因為這聲音是關在窗外的,竟同主人公的絮絮話語是那樣地協調有致。我們的話題是由近及遠、從後向前,是由談最近、最重要、記憶最為猶新的事開始。第一次談的就是動人心魄的關於粉碎「四人幫」的鬥爭。在1993年的這個夏天裡,我們前後一共談了14次,也就是14個半天,大致都是隔天談一次。最後,我們還約定回北京如有空再談下去,明年夏天如再到北戴河來則如法進行。可惜得很,回北京后除對原來的一些談話做了一些訂正的工作外,由於他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差,未能繼續其他話題。1994年的夏天,我們都如約到了北戴河,但是,老人才住下一個星期,便因感冒即回京進了北京醫院。我們寄期望於1995年的夏天,但是這一年他就沒有去成,北戴河的訪談從此不再。後來他幾乎都是在北京醫院裡了,直到他在該年11月29日去世(享年82歲)。臨終前,他非常想見我們,好像還有一些重要事要談,因為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他的秘書沒有傳我們。這就使我們更抱著了遺憾。吳德同志原是**吉林省委第一書記兼吉林省軍區政治委員、**中央東北局書記處書記。1966年調北京后,任**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兼市長、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68年在**第八屆十二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1972年後,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北京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北京衛戍區第一政治委員,北京軍區政治委員。1969年、1973年分別在**第九次、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是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是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現在根據1993年的訪談整理出來的這本吳德口述史,一共集有13篇,並不是依談話順序的先後,而中所經歷的一些重大事件。我們整理出來后都經吳德同志看過,並在大多篇章上留下了他的修改文字。作為歷史工作者,我們希望這本口述史,能為國史研究者提供嚴謹和寶貴的一方記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吳德口述:十年風雨紀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經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吳德口述:十年風雨紀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