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趣

童年記趣

童年,是一個永遠迷人的話題。關於它,我們說一輩子也不過分。英國人是一個特別迷戀童年的民族,每當不得不告別童年的時候,他們都會帶著一種深深的憂鬱。「永不長大的孩子」——《彼得·潘》由英國人寫出來,一點也不奇怪。有個德國人曾說:「每個人都逃不出自己的童年」。這句話太有道理了,如果把這句話放在美國人懷特的身上,簡直像是度身訂做的一樣。中國年輕的科幻小說作家楊鵬最喜歡引用這句話,因為他覺得自己似乎註定要為孩子們寫東西。已過而立之年、就要當爸爸的他,笑起來還是跟孩子一樣。法國人聖埃克絮佩里說:「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只是他們大多都忘記了。」他試圖用《小王子》來喚醒所有人的童年記憶。不過有趣的是,上面這些都是大人的角度。如果我們努力嘗試回憶自己的童年,可能會驚奇地發現,在過去那段朦朦朧朧的歲月里,我們曾經多麼渴望快快長大,希望自己能快快地變成像自己的爸爸、媽媽或其他崇拜的大人那樣。世事總是如此。我們需要特別感謝那些懷著赤子之心記錄下童年的作家,他們讓身處童年中的孩子品味到別樣的經歷,而為我們這些大人喚醒了被埋藏已久的,被壓抑、被忽視的那段揮之不去的回憶,讓我們對生活充滿了感激之情。【淘氣包埃米爾】我還是必須從林格倫的故事開始說起。先說一個林格倫迷的故事。如果你在互聯網上搜索林格倫的資料,可能會驚奇地發現,最完整的資料不是來自某個官方機構或商業組織,而是一個個人。網站的主人大概是一個小夥子,他回憶了一段自己的少年往事。有一個下雨天,他與自己心愛的女孩鑽到無人的穀倉去避雨。女孩很溫柔地問他,在全世界的女孩中他最願意娶哪一個。男孩斬釘截鐵地說出了一個名字:「林格倫」!女孩憤然把他推倒在草垛中,哭著冒雨跑出去。多年以後,那個曾經是男孩的傢伙仍舊說,如果女孩再問他一次,他還是會說:「林格倫」!你能夠理解這種強烈的情感嗎?林格倫從來沒有修過兒童心理學課程,也從不自稱鑽研過兒童心理,但是她的筆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魔力,她在故事中描摹的兒童心理,比任何一本教科書上的表述更為真實。她的故事又是那麼幽默、淺顯,孩子們讀來,就像有人在心頭上撓痒痒,那麼舒服,那麼痛快。埃米爾生活在瑞典的一個鄉村農場里。他大概五、六歲吧,是一個公認的淘氣包。不過林格倫反覆在故事裡強調,這個淘氣包長大后是要做社區委員會主席的。信不信由你。這個淘氣包到底有多淘氣?我來說一個數字,反正大人總是只對數字感興趣。埃米爾每次淘氣「犯錯誤」時,爸爸總是要罰他到木工房裡去反省一段時間,而每次呆在木工房時,埃米爾就會雕刻一個木頭老頭兒,老頭兒通常是很憤怒的樣子。在接近故事的末尾處,埃米爾攪和了一個盛大的鄉間宴會。說起來也沒什麼,只是把爸爸隨手鎖在茅房裡,將賓客們的套鞋混堆成小山,導致爸爸在別人吃飯的時候卡在茅房窗戶上淋雨,而賓客們告別時需要藉助微弱的燈光給自己的鞋子配對。因為這次事件,埃米爾在木工房裡製作了第184個憤怒的木頭小老頭兒!這個淘氣包為什麼這麼淘氣呢?讀完整個故事我也沒有搞清楚。埃米爾是那麼善良、勇敢,充滿活力。雖然幾乎所有的淘氣事件都與他有關,但他總是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他把頭鑽進湯罐子拔不出來,只是為了去舔干最後一點兒湯底;而他再次把頭鑽進湯罐子又拔不出來,只是為了給妹妹演示自己的腦袋是如何弄到罐子里去的。比如他把妹妹掛在旗杆上,當作旗幟升到高高的桿頂,只是因為妹妹強烈要求到上面去看看風景。又比如他把老鼠夾放在桌子底下,不幸夾住了爸爸的腳丫子,只是因為他覺得老鼠經常到桌子底下,在那裡成功率會高一些;而他把連夜從河塘里撈來的活龍蝦放在爸爸的睡床邊,只是想讓爸爸醒來后高興高興,誰料到爸爸居然醒來后一腳踩進了龍蝦堆,那種痛苦讓他寧願被老鼠夾夾住。你看看,這個埃米爾其實並不真的淘氣,雖然所有的淘氣事件都與他有關。幾乎所有的人說起埃米爾都搖頭——「做這種事情,除了埃米爾還能有誰?」爸爸也拿他沒辦法,把他關進木工房,只是促成了一個小雕刻家的誕生。惟有媽媽,越看埃米爾越喜歡,她常常把雙手放在心口,感嘆道:「哦,可愛的小天使!」她總在想,這個小天使將來肯定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偉大人物,就像社區委員會主席一樣。是的,這個埃米爾長大后,真的做了社區委員會主席,當然是慢慢做上去的。林格倫就像拉家常一樣,一個一個地講述了埃米爾的淘氣故事,這些故事雖然略有些誇張,卻是那麼生動、幽默,你在讀過、笑過後必會終身難忘。林格倫就像埃米爾的媽媽一樣,對這個小淘氣包表現了極大的寬容和熱愛,她把孩子的一切看作天性,她看到的天性就是天使的性格。孩子們能從埃米爾的故事中感到極大的慰藉。而為人父母的大人們,能深刻地理解這種寬容和熱愛。誰家的孩子,對於爸爸媽媽來說,不是天使呢?埃米爾的淘氣故事對於孩子,可以說純粹是一種娛樂,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大人,可謂充滿了教益。孩子天性如此,從有利於成長的角度看,重要的不是我們如何去約束他們的天性,而是學會如何去理解和看待。孩子是否能成為「了不起的人物」,取決於我們是否能把他看作「了不起的孩子」。【小淘氣尼古拉】法國人是天性浪漫的民族,他們肯定不會忘記要拿童年來幽默一把。《小淘氣尼古拉》就是兩位法國的漫畫大師合作逗樂的傑作,葛西尼負責寫故事,桑貝負責配圖。故事的敘述也是用漫畫的手法,而圖畫本身也是絕妙的故事。尼古拉是一個剛上學不久的小學生,他有一幫「死黨」,就是在學校里的一幫哥們兒弟兄。這幫小傢伙天真爛漫,快樂無比。無論他們到哪裡,哪裡就變得亂七八糟。他們一窩蜂地衝過馬路去上學,看得交通警察實在心驚,於是徵得校長的同意給他們上一堂現場的交通秩序課。能到校外去上課,孩子們非常樂意。警察很耐心地帶著他們以安全的方式走過來走過去,他們很快就學會了。可就在警察滿意地誇獎他們,並宣布下課後,這幫小傢伙又一窩蜂衝過了馬路。給小傢伙們上課不是件容易事,真佩服老師堅強的神經系統。有一次學校組織身體檢查,開始的時候,醫生們還覺得很有信心應付這幫看起來很可愛的小傢伙。可是沒多久這幫小傢伙就開始讓醫生們頭疼了,最後負責測評孩子們智力狀況的醫生幾乎精神崩潰,他感覺自己成了神經病。學校不遠處新開張了一家書店,孩子們放學后湧進書店裡。老闆看見來了這麼多愛看書的孩子,高興得樂不可支。可這幫小傢伙進去后,只是好奇地東看西問,這也翻翻,那也摸摸,一轉身還「稀哩嘩啦」碰倒一堆書。什麼也沒買,他們又一陣風似地躥出了書店,一路上聊著「這地方真好玩」、「老闆真和氣」、「下次還來」!他們一起玩踢球時就更加熱鬧了。隨時都在吃零食的亞斯特有一個新足球,約了一幫死黨一起來踢球。全部來齊,一共18個人,大家先要就各種問題爭論個明白。阿南學習成績好,當然只能做裁判,可是只有魯夫有口哨,因為他的爸爸是警察。可魯夫不願意把哨子給阿南,大家只能決定,阿南要吹的時候就告訴魯夫,由魯夫來吹哨。然後大家搶著當隊長,各有各理由,說不到一塊兒,就要動拳頭。尼古拉說用硬幣來決定吧,可是硬幣拋出去卻找不著了,大家又忙著找硬幣。好不容易魯夫吹響了開場哨,可尼古拉又與傑夫爭論起來,兩人扭打在一處。阿南對魯夫沒經過同意就吹哨抗議,魯夫說哨子是自己的,愛吹就吹。漸漸地,大家亂作一團,又跑又叫,你推一把我打一拳,開心得不得了。這時候,正在吃零食的亞斯特突然發現,原來那個足球根本沒帶過來,忘在家裡了。尼古拉也有破天荒被人誇獎「乖」的時候。他喜歡和鄰居一個女孩子玩,所謂一起玩,就是在女孩面前表演翻跟斗。他被邀請參加女孩的生日派對。拿著禮物興沖沖地跑上門,卻發現自己是惟一被邀請的小男生,他不得不坐在一堆嘰嘰喳喳的女孩中間。女孩的媽媽把尼古拉送回家時,直誇他是個斯文的小紳士。可回到自己的房間,尼古拉放聲大哭,讓媽媽莫名其妙。還是爸爸理解他,帶他出門下館子、看電影,看的是西部牛仔片,總算讓小尼古拉找回了平衡。尼古拉的故事就是由這樣一個個好玩的故事組成,有的發生在家裡,有的發生在學校,有的發生在放學后的校外,有的發生在度假的海濱。兩位漫畫大師只是看來隨意地把故事勾畫出來,於是在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個鮮活有趣的人物,一幕幕家庭和學校里的輕喜劇,還有一幅幅令人捧腹的童年快樂即景。如果說埃米爾的故事還多少想給我們一點教益的話,尼古拉和他的那幫小「死黨」們的故事純粹就是逗我們開心。幾十年來,小淘氣尼古拉的故事在法國、在歐洲非常暢銷,並被改編成電視劇。孩子和大人都從尼古拉的故事裡,獲得了極大的快樂。每個人的童年,可能有不同的滋味,但幾乎每一個人都樂意,讓回憶中留下更多的開懷大笑。%%【戴小橋和他的哥兒們】《小淘氣尼古拉》被翻譯引進到中國后,引起了一定範圍的關注,它似乎更受到大人們的歡迎,因為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以兒童為主角的漫畫故事,大人們樂於把它當作休閑讀物。接觸過它的中國孩子不多,主要原因是大人通常不向他們推薦,一方面可能覺得它未必是適合的兒童讀物,另一方面覺得還是有一些文化上的差異。不過這個小淘氣迷倒了一位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他也是一位兒童文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書評家。他認為《小淘氣尼古拉》應該列入最棒的童書目錄中,寫給孩子的文學本就該如此。他逢人就推薦尼古拉,既推薦給孩子,也推薦給大人。凡經他的推薦讀過尼古拉的人都非常喜歡,他們說:「啊,太有趣了,我好喜歡!」梅子涵覺得這還不過癮,終於下定決心,自己也來創作一個「中國的小淘氣尼古拉」。2002年,由作家梅子涵與兒童插畫家沈苑苑合作的「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出版了。這個兒童小說系列到目前已經出版了兩集《我們的公虎隊》和《我們全是馬》。戴小橋是個剛入學的小男孩,他有一幫一起上課又成天玩在一起的哥們兒,而且每個人都有外號,比如林曉琪叫林小氣、馬兒帥叫摔馬兒什麼的,他自己的外號也好不到哪兒去,叫「大香蕉」。不過林曉琪並不真的小氣,他的爸爸常能弄到一些肯德基的票子,他會大方拉著哥們兒一起去。一路上,這幫小傢伙浩浩蕩蕩地走在馬路上,哇啦哇啦,打打鬧鬧,來回奔跑,沒有一個不開心得要命。繁華的馬路上,只聽見他們的喧鬧聲。可是到了門口,差點連票子都找不到。這幫小傢伙,到哪兒都不消停。課間一休息,就拍著屁股把自己當作馬,「駕——」的一聲,像馬兒一樣跑起來。老師們見了只是笑著說「你們瘋掉了嗎?」他們並不真瘋,只有兩匹馬例外,那就是汪小中和馬兒帥,他倆居然把賽馬的終點設在老師辦公室,結果嚇壞了上算術課的吳老師,惹來一頓哇哇的批評。吳老師的外號本來就是「哇哇老師」。他們是一幫愛踢球的小男孩,踢起球來可有創意了。他們一路踢,一路為這樣那樣的事情爭論不休。踢到一半,馬兒帥嚷著要轉會到林曉琪一方,林曉琪不願意,杜家嚴說不許轉會他就不踢了。林曉琪只好同意,因為球是杜家嚴帶來的。可是轉會過來的馬兒帥卻連進自家大門兩球,大家才明白,原來他是個「足球特務」。「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在故事的不少細節上和繪畫的風格上,大量借鑒了《小淘氣尼古拉》,整體上也是那種逗人發笑的漫畫式的兒童故事。不過梅子涵並沒有停步於對尼古拉的模仿,他在戴小橋的故事裡添入了新的元素,使它在根本上與尼古拉的故事區別開,成就了一種全新的模式。首先,他努力嘗試使自己的故事能夠讓孩子自己閱讀。戴小橋的故事適合已經初步識字的學齡前到小學三年級之間的孩子閱讀。為了做到這一點,梅子涵精心揀選著所使用的文字,確保它們不會超過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學大綱所要求的難度。這一點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其實相當困難。不信你自己試試。其次,他努力使這個充滿笑料的兒童故事成為真正的「本土化」的故事。我們常說「拿來主義」,但要做好也很不容易。這需要眼光,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梅子涵從不避諱戴小橋的故事是從尼古拉的故事中借鑒而來的,他很認真地向兩位法國的老師學習,琢磨兒童心理的普遍規律,也探討中國孩子所面臨的特殊問題。他對問題的處理很現實,也很藝術,戴小橋的故事絕不是尼古拉的故事的翻版,而是一種全新的創作。梅子涵非常清楚中國孩子在學校和家庭里遭遇的問題。早在70年代末,他就開始創作以學校生活為背景的成長小說。他在1979年發表的處女作《馬老師喜歡的》,就獲得了「第二屆江蘇兒童文學評獎」的一等獎第一名,並從此走上了為孩子們創作的道路。為他獲得聲名和人氣的長篇小說《女兒的故事》,也是一部討論孩子成長問題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他把中國孩子的成長問題談得非常透徹、非常誠懇,以致於引來社會上廣泛的共鳴。甚至在海峽彼岸台灣,不少親子讀書會也將它作為閱讀和討論的素材。在涉及兒童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望子成龍的社會心態,以及孩子在課內外的負擔等問題方面,這位學者型的作家都有自己獨到的見地,而他以一位女兒的父親的身份講述的故事,給家長和老師們以很大的啟發。在「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的系列故事中,梅子涵站在孩子們的角度,繼續在討論上面這些問題。他給這幫調皮搗蛋的小傢伙們帶來了一個很另類的班主任——毛小弟,這個年輕未婚的班主任居然也是孩子們的哥們兒,他對付這幫孩子另有高招。比如孩子們打打鬧鬧得過火了,他也不生氣,只是過來讓打鬧的孩子重新示範一下,然後根據「實際戰況」讓孩子們補打一下,扯成平手;兩個孩子「騎馬」去嚇壞了哇哇老師,他並不嚴厲責罰他們,只是讓他們去賠禮道歉,而且特別交代「不要騎馬去」;當他發現這幫淘氣包脫了鞋子,光著腳丫翹在課桌上比比看誰的腳不臭時,他命令他們不要把腳放下去,趕忙取來照相機要為他們攝影留念,讓他們將來有機會告訴自己的孩子,自己小時候原來是多麼調皮……你看看,戴小橋的故事與尼古拉的故事根本是不同的。戴小橋的故事有更多的負載,梅子涵並不打算讓我們純然一笑了之。因為現實本來就是如此,中國的孩子就是比法國的孩子有更多的負載。梅子涵畢竟是一位師範大學的教授,他總是忍不住要對學校的教育問題「指手劃腳」。最為典型的例子要數毛小弟老師上的作文課。這位另類的語文老師教孩子們在寫作文的時候,要學會「兩面派」,「考試的作文」和「自己寫而不交的作文」要有兩種不同的寫法。汪小中有一篇自己寫而不需要交的作文,毛小弟大加讚賞。我在這裡敬錄如下:昨天,媽媽幫我洗澡,把我短褲、棉毛褲和外面的褲子一起脫下來。我說:「你為什麼把我褲子一起脫下來?」媽媽說:「洗澡呀!」我就說:「那麼你早飯、中飯、晚飯可以一起吃嗎?」媽媽說:「這和早飯、中飯、晚飯一起吃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你可以把我三條褲子一起脫下來,那麼就可以三頓飯一起吃!」媽媽沒有辦法,只好把我的褲子穿上,重新脫,我說:「一定要一條一條脫知道嗎?」媽媽說:「知道了,知道了。」事情應該一件一件做,飯應該一餐一餐吃,洗澡的時候,褲子也應該一條一條地脫。這個道理,不但我們小孩兒應該知道,大人也應該知道。這樣的故事和這樣的作文,是法國人葛西尼和桑貝想不出來的,他們做夢都想不到。不過他們想不到,反倒是法國孩子們的幸福。真讓人羨慕!【調皮的日子】國內在專門給少年朋友講故事的作家中,秦文君是最為著名的一位。2002年,當她獲得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獎的提名后,更是聲名鵲起。如果你熟悉她早期創作的那些少年成長故事,肯定會對《調皮的日子》這樣的故事感到很驚訝——這位相當嚴肅的作家居然在用一種「獨腳戲」式的語言講兒童趣事。我叫朱多星,但許多人都叫我智多星,這樣我就等於有了兩個名字。我養的那隻貓也有兩個名字,大名叫朱咪咪,意思是朱家的貓;小名不怎麼好聽,叫臭美。朱咪咪是天下最愛出風頭的貓,總蹲在窗台上左右顧盼,還愛拍風景照,另外,它似乎還有跳迪斯科的天才。……姑媽不能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是個超級胖子,胖得簡直就像是熊的親戚。如果,她彎下腰抱住腿,那就成了一個地球儀。姑媽名叫朱好好,名字中有兩個好字,真是非同一般。……姑夫很瘦,誰都別指望在他胳膊上找到隆起的肌肉,他的臉頰凹下去,彷彿永遠做著吸麥稈的動作。所以姑夫很羨慕胖子,總說:「什麼時候我能壯實一點。」……小沙這個名字聽起來就不妙,像小傻。即使別人搞清楚他不叫小傻叫小沙,也沒什麼好處:沙子本來就不值錢,何況還是小沙,若要起個外號就太容易了,現成的就可以給他一個:豆沙。故事裡的主要人物就這樣登場了。一個調皮搗蛋的智多星,被寄養在姑媽家,與另一個調皮蛋小傻一起生活;姑媽是個超級胖子,心地非常好,姑夫是個牙醫,超級瘦子,心地也不壞,就是不懂孩子的心思。另外,同學中還有總拿倒數第一的林第一,膽小如鼠的張瀟洒,名字聽起來像小妖的曹小嬌,班主任則是一個喜歡穿綠裙子、綠髮夾、綠鞋子卻不長綠手指的綠裙子老師。總之,這是一個漫畫譜似的家庭和學校。在這個故事中,秦文君就是用漫畫的方式描摹人物、講述故事。大體上,故事是以小貓朱咪咪的失蹤、朱多星和小沙的尋找為線索,不過這條線索並不強,大多數穿插其中的故事基本上是獨立的。你可以隨意翻開讀其中任何一個故事,甚至可以忘記那條線索。從這個角度看,《調皮的日子》實際上是由40多個小故事組成,而每個小故事一般不超過2000字,語言俏皮而淺顯,特別適合有一搭沒一搭地悠閑式閱讀。這大概也是作者所希望的效果。這些短小的故事中有發生在孩子們中間的趣事。比如林第一為了逃避其中考試假裝咳嗽,可一聽說要郊遊咳嗽馬上又好了;朱多星和小沙拿一塊肉去逗樓下的狗,想討曹小嬌的歡心,卻不小心砸到女孩的身上;他們為了練就「半分鐘吃完兩個燒餅」的高超本領,贏得一百元的獎勵,天天去買燒餅,眼看功夫要練成,燒餅小販卻不見了;等等。還有一些故事是孩子眼中大人的趣事。比如姑夫想要增肥,兩個孩子向班上最胖的同學要了一份胖子食譜,想用5塊錢賣給姑夫,姑夫看到食譜后,卻跑去找胖同學,卻幫他治起了牙齒;姑媽想要減肥,喝一種減肥藥水,一天要上十幾次廁所,結果確實是瘦了,人也病得不輕。在《調皮的日子》中,秦文君嘗試放下各種負載,努力捕捉童年的一點一滴的幽默情趣。她後來在一篇散文中談到,兩個調皮蛋的故事是以自己兩個弟弟小時候的頑皮故事為藍本的。他們現在都已成為威嚴的爸爸,當然未必會承認了。而故事中的童趣味道也多多得益於當時正在上小學的女兒,小才女戴縈裊還欣然為這本書插圖並設計封面,發自孩子內心的純真爛漫,為這本書增色不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讓孩子著迷的101本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讓孩子著迷的101本書
上一章下一章

童年記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