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書房中的余秋雨(2)

十五年前,書房中的余秋雨(2)

我知道他可能不接受我這樣直接,但是旁觀者清,如果不這樣,不會有未來的余秋雨的。余秋雨的靈性與聰穎,還有潛伏在他江南文人儒雅外表下的強者基因,註定他要走一條不同的路,註定他會成為《文化苦旅》《山居筆記》中的余秋雨,《千年一嘆》《行者無疆》里的余秋雨。龍華的日子,更像是余秋雨未來「出走」的熱身階段,住的時間雖不長,卻是前一種狀態的了結處,未來全新生存狀態的起始點。幾年後從龍華這裡離開的余秋雨,走出書齋,也走出上海,走向海外,紅遍全國。那時上戲的教師宿舍剛搬到龍華,我們聽了都覺得那地方緊挨火葬廠,又遠又凄涼,多不吉利。當然那些將要喬遷去那裡的老師們,自己就更有說法了。「到時候覺得自己不行了,用不著向殯儀館叫車,自己慢慢走去就是」——余秋雨把說這話的老師稱作「最達觀的」。還有一位想象力更是了得,居然安慰大家:「它不至於只會就地取材。」余秋雨說自己素來是樂天派,「相信可以把這樣的笑話輕鬆地說它幾十年」。我聽見的是系裡的老師議論後來各家的裝修如何如何,某位老師家有點古板老式,某位老師家又過於簡陋土氣,說余秋雨嘛畢竟年輕現代,收入也比別人的多一些,所以家裡裝修得「老洋氣咯」。歷來在上海人的標準里,「洋氣」一詞就是最高級最好的了。這之前我沒去過余老師的舊家,不知是個什麼情形,只記得同是我們導師的葉長海老師,一家四口就住在我們的宿舍樓里,才一間宿舍。後來葉長海老師也是那次搬去龍華的。那時還沒有買房一說,在上海,有一套寬敞的屬於自己的房子就很不容易了,喬遷之喜多少也減弱了些對地理環境的聯想。那時的龍華還很混亂,沒怎麼規劃,我在公共汽車總站發了會兒懵,這一天里到處問路都不耐煩了,於是認準一條道就開始往前走。終於走到上戲教師宿舍小院兒里,門房的老頭聽說我要找余秋雨,很熱情,一邊熱心給我指路,一邊還叨念:「你要找余秋雨?我曉得咯,余秋雨啊,找余秋雨的人老多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余秋雨的名氣雖遠不如現在,但在上海的文化界和各大學院校,卻是響噹噹的。那時大家思想都很活躍,上海的不少大學都請過余秋雨去講課。記得當時我的一位正在上海師大進修、與余秋雨同齡的女朋友,因為聽過他的幾次課,每次說起余秋雨,都是一臉的敬佩,對我成為余秋雨的學生更是羨慕得不得了。也可想而知,那時找到他家裡研討學識、請教問題的人一定也少不了。我站在他家門口,敲門。沒一會兒,余老師睡眼矇矓來開門。一看是我,又回去穿好衣服,這才把我直接引進書房。我在外面轉悠一天,盡跟些陌生人打交道,這時見到余老師,好像投奔延安的小青年,坐下來就開始說話。他坐在書桌前,面向我。外面的小雨又稀稀拉拉飄起來,屋裡有些模糊,像在晚上。印象中我從進門到離開,都沒來得及離開那把椅子。我完全忘了欣賞他的新家,只記住一屋子的書。很多年以後我去他和馬蘭在深圳的家,進門看見他家的純木地板和我家的一模一樣,樂得大喊大叫。那次我沒忘了從容地把他家參觀一遍,客廳里有一隻我家也有的大大的藤編簍子,裡面堆些報刊雜物。飯廳牆上掛著一套少見的木頭餐具,拙拙,笨笨的。書房裡也有台電腦,卻不常用。是我喜歡的那種家:不必太過豪華,擺設一定要大方空靈,還要有幾樣家什是有來歷的,不那麼昂貴但是主人心愛的。他說這麼遠的地方,要轉好幾趟車,問我怎麼找到他新家的。龍華我那是第一次去,我說我糊裡糊塗轉了幾圈,最後認準一條路往前走,莫名其妙就到了上戲教師宿舍。我說也許是直覺。他馬上高興起來,大談起直覺,一些與直覺有關的記憶。說得津津有味的,弄得我都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在外面已經糊裡糊塗轉了半天,最終也還是糊裡糊塗站在了他家門口。第二次再來,還會找不到。他卻還在談直覺。他喜歡這樣,對直覺、感應,甚至巧合這些奇妙的體驗從不排斥,總是滿懷驚喜,這讓他一直年輕、感性。身為教授、學者,又滿懷藝術家的性情與天真。正是我喜歡的。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女弟子著書為師辯護:《吾師余秋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女弟子著書為師辯護:《吾師余秋雨》
上一章下一章

十五年前,書房中的余秋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