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 言 十三(1)

箴 言 十三(1)

妥善管理團隊夥伴的思想動態在這個紛紛擾擾的社會中,員工們的信念常常會遭到功利主義的衝擊。尤其是創業艱難時期,團隊的成員會由於各種誘惑而跳槽,甚至團隊也會為了一些短期的利益而改變初衷。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善護念」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管理工作。團隊成員清單依靠著《心經》的功德神力,唐僧師徒翻過了八百里黃風嶺,又越過了八百里流沙河,並且終於組建了一支完整意義上的團隊。下面是這支團隊成員的清單。√完美型的唐僧:他目光遠大,目標明確,有組織設計能力,注重行為規範和工作的高標準,他擔任了團隊的主管。如果一個團隊中沒有唐僧,這個所謂的團隊就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不會有什麼遠大的前程。√力量型的孫悟空:幹勁十足,崇尚行動,解決問題不過夜,注重工作的結果,能夠迅速理解和完成當前的團隊任務,是團隊的業務骨幹。如果一個團隊中沒有孫悟空,我們很難想像這個團隊是如何艱難進步的。如果一個團隊中沒有孫悟空,唐僧的遠大抱負將很可能化為泡影。√活潑型的豬八戒:熱情奔放、感情外露,善於活躍工作氣氛,他承擔了團隊的公共關係工作。他幫助每一位同事,並且使工作變得有趣。如果一個團隊中沒有豬八戒,我們很難想像這個團隊是如何枯燥乏味和令人厭倦。√和平型的沙和尚:他平和、冷靜、有耐心,承擔了團隊的事務性工作。事實證明,他能夠勝任這份工作並且持之以恆,而且能夠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別看他平時默默無聞,可每次到了最後的關頭都是他來穩定局面。團隊的任務必須由這四種不同性格的人去協作完成。這是因為,健康的組織機構需要集四種性格優勢之大全,而每一種性格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但同時也無法取代別人的長處。親愛的讀者,我相信你所在的團隊中必然有這四種不同性格的人。你可以嘗試著去辨別:誰是唐僧?誰是孫悟空?誰是豬八戒?誰是沙和尚?當然,並不是每一支團隊都由唐僧來做主管。你是哪一種團隊成員?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你是哪一種性格類型的團隊成員呢?是唐僧?是孫悟空?是豬八戒?還是沙和尚?我們在第六章說過,雖然每個人都是四種性格的混合體,但其中有一種主導功能的性格基調。於是,你就會採用這種性格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來與人相處和共事。日久天長,這些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便成了你身上根深蒂固的習慣。你是無法改變你身上佔主導作用的性格特點的。在許多方面你都可能會產生變化,可是佔主導作用的性格特點已經成為了你的一部分,因而將終身伴隨你。令人欣慰的是,性格沒有好壞之分,無論你有何種類型的性格,它都適合你。每一種性格都有其潛在的優勢和缺點,故而我們無法對四種性格類型進行比較。每一種性格類型都有傑出的成功者,你也可以這樣。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你是否充分發揮了性格中的優勢。你與同一類性格的其他人也是不一樣的,就像同一棵樹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在你身上除了主導作用的性格特點,還有輔助作用的性格特點,例如:你可能是「唐僧+孫悟空」型的性格特點,而你的孿生兄弟卻是「唐僧+沙和尚」型的性格特點。還有,由於各自所抱的信念不同,同一類性格的兩個人也會在行為方式上出現巨大差異。團隊的生命力當一支團隊被組建起來之後,接著我們就要思考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一支團隊的生命力(或者拿到市場競爭的環境中來,稱之為團隊的核心競爭力)的內容是什麼?有人說是產品或技術。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曾經一度領先的產品或技術總有一天會落伍。更何況,通過商業間諜的活動,這些技術是可以被竊取的。也有人說是人才。可是,如果你無法提供一個快樂的工作環境和較高的薪酬待遇,這些人才也是很容易流失的。還有人說是機制。可是,機制畢竟只是一種管理工具,如果沒有團隊成員的支持,再好的機制也會形同虛設。真正的團隊生命力究竟是什麼?透過眾說紛紜的現象看本質,我們就能夠發現,真正的團隊生命力乃是團隊成員的共同信念。善護念和善付囑建立共同信念是一個相當艱巨的工作。佛學的解釋,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每個人在一分鐘之內就轉過了幾十個念頭,真可謂是「思緒紛飛」。可見,一個人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尚且不容易,更何況是一群人的信念。孫悟空的那位神仙師父須菩提,在《金剛經》中就這樣問過如來佛祖,他說,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若要追求成功的一生,應該怎樣讓他們恪守自己的行為規範?又該如何控制他們的妄念呢?佛祖就說了:「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佛祖的辦法是六個字:「善護念」、「善付囑」。所謂「善護念」,對於個人而言就是好好照應自己的心念,對於團隊管理而言就是注意員工們的思想動態。在這個紛紛擾擾的社會中,員工們的信念常常會遭到功利主義的衝擊。尤其是創業艱難時期,團隊的成員會由於各種誘惑而跳槽,甚至團隊也會為了一些短期的利益而改變初衷。作為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善護念」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管理工作。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孫悟空是個好員工(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孫悟空是個好員工(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箴 言 十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