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心曲(2)

知音心曲(2)

劉伯承元帥逝世后,鄧小平率先帶著全家來向戰友告別。他在《悼伯承》的文章里說,自己和劉伯承「長期共事,相知甚深」。【鄧小平同期聲】哎喲,好多年沒見面了。你今年多大了,81歲,這多少年不見面了。那次要見我,沒見,我不便。你好啊!你很健康啊!你過了80了,81。1989年11月20日,鄧小平接見了編寫二野戰史的老同志們,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機會和這些老部下坐到一起。【鄧小平同期聲】不要喇叭了,見面不容易啊,這些老人啊,好多年沒有機會在一塊兒見個面了,我也不講話了,隨便聊兩句吧。也許是感到歲月悠悠,時光不再,這些老人們一聊就聊了很多。談話中,85歲的鄧小平反覆提到一個人,那就是**。他說:1947年**打了一個極為秘密的電報給劉鄧,要我們直出大別山,我們二話沒說,立即複電,半個月後行動。一走就一千里,下這個決心真了不起,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戰略思想的光輝。他還說: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我當總前委書記,**對我說,我把指揮交給你。這是**親自交代給我的。黃河東去,大浪淘沙,歷史的風流人物,格外引人矚目。在20世紀的中國,**、鄧小平這兩位世紀偉人,先後書寫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每當回憶起這段漫長、艱辛的歷史,鄧小平都深懷感慨。【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同期聲】沒有**,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麼誇張。**思想培育了我們整整一代人。我們在座的同志,可以說都是**思想教導出來的。沒有**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這也絲毫不是什麼誇張。湖北省武漢市鄱陽街139號是著名的中國**「八七」會議舊址。1980年7月15日鄧小平帶著他的家人來到這裡,參觀闊別53年的故地。【鄧小平同期聲】那個時候我是中央的秘書,是政治秘書。「八七」會議的時候,我們住在武昌,武昌三道街1號、11號。那個時候政局變化很大,還是在八一以前就定的吧,一部分人去搞南昌起義,一部分人開這個會,是叫八七嘛,會議是號召搞全國起義,全國到處起來,從八一就開始了。當時我們二十幾個人是分3天進來的,我是第一批進來的,會議開了一夜,24小時,當時我在這裡呆了6天,最後走的。簡短的自述,跨越了悠遠歷史的時空;輕描淡寫的回答,涵蓋了人生複雜的況味。1927年,23歲的鄧小平在這次關鍵的會議上,見證了中國革命的歷史轉折,也第一次見到了34歲的**,領略了**高人一籌的膽識和智慧。正是**在「八七」會議上的一句名言「槍杆子裡面出政權」,使鄧小平在此後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8年後,同樣在另一次扭轉乾坤的遵義會議上,鄧小平親眼目睹了歷史如何在曲折中選擇了**。他是以中央秘書長的身份列席這次確立**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關鍵會議的。說起來,圍繞鄧小平是否參加了遵義會議問題,還有一個插曲。「文革」中,「四人幫」硬說鄧小平偽造歷史,說自己參加了遵義會議。鄧小平知道后,只是平靜地說:我一生的歷史已經夠光榮了,參加遵義會議也增添不了什麼光榮,沒有參加也抹殺不了我一生的光榮。的確,在此後的歷史進程中,鄧小平不斷地吸引**的目光,不是因為他參加了什麼會議,而是因為他在艱難的革命行程中表現出來的才幹和智慧。艱苦鏖戰,艱難歲月,艱辛奮鬥,鄧小平一肩挑起千斤重擔。軍事行動,根據地發展,黨的建設,鄧小平兩腳踏出一片江山。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里,他在太行山主持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處在一個大門的地位」。這個大門,就是延安抗日根據地的大門。鄧小平積極貫徹黨中央指示。他高度重視開始於1942年的「整風運動」,稱之為「建黨的百年大計」。1943年11月10日,他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中說:「我黨自從1935年1月遵義會議之後,在以**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之下,徹底克服了黨內『左』傾機會主義,一掃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氣氛,把黨的事業完全放在中國化的馬列主義,即**思想的指導之下,直到現在已經9年的時間,不但沒有犯過錯誤,而且一直是勝利地發展著。」鄧小平說,他最高興的是解放戰爭的3年,因為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總是打勝仗。他還說:「整個解放戰爭,從頭到尾,二野都處在同敵人針鋒相對鬥爭的最前面。」這當中,劉鄧大軍挑的最重的擔子,是千里挺進大別山。對此壯舉,**高度評價說:「他們沒有後方,物資困難,人拖瘦了,腳板跑大了,這代價必須支付,因為代價是偉大的,要號召全黨全軍向他們學習。」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小平:再現一代偉人領袖風采(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紀小平:再現一代偉人領袖風采(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知音心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