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家鄉義烏的歲月
在富庶的浙江省中部,有座古老的縣城———義烏(今義烏市),從縣城往西走四十多里,就到了吳店鄉,從吳店南行二里,可望見掩映在一片綠蔭之中的小小村落———苦竹塘村。20世紀初年,這兒只有百十來戶人家,人口不到五百,是個典型的江南小村。1909年9月24日,這個村的一位教書先生家裡生了個濃眉大眼、惹人喜愛的小男孩。他就是後來聞名中外的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吳晗。吳晗的家鄉人才輩出,初唐四傑之一的文學家駱賓王、宋朝抗金名將宗澤都誕生於此,明朝戚繼光為抵抗倭寇組織的戚家軍的成員,也大都是這裡的礦工和農民。義烏人民的勤奮刻苦、淳樸剛正,對自幼生長在這裡的吳晗,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吳晗的祖父吳懋環本是農民,早年比較窮困,做過長工。他有五個兒子,靠著勞力多,後來經濟情況逐步好轉。五個兒子里,吳晗的父親吳瑸珏最小,他自幼聰明,讀過書,後來還中了秀才。吳晗出生時,吳瑸珏靠教蒙童館和三畝田地的收入維持生活,家境不算富裕。辛亥革命后,吳瑸珏考入浙江高等巡警學堂。畢業后他在浙江象山等縣當了警佐,每月收入幾十個銀元,除了吃用,還在家鄉陸續買了三十多畝水田。苦竹塘全村的田地不過過的高桌七百多畝,人均不到一畝,有了三十多畝田地的吳家,自然稱得上富裕了。吳瑸珏官運不濟,1921年回家閑居,也曾與親戚合開了個南貨店。1924年,吳瑸珏在苦竹塘小巷深處蓋起了一幢九間屋面的舊式樓房。吳家算得上是苦竹塘的首富了。吳瑸珏頗有些學問,能詩善賦,寫得一手好字。吳晗少年時也能與父親和詩。據說,吳晗六歲時,有一次,父親邀集客人飲酒賦詩,吳晗照例陪客。有位客人開玩笑地對他說:「家中無菜,又何必飲酒?」吳晗仰起小腦袋沉吟了一下,答道:「櫥中無菜市中有,飲酒何必杏花村?人人都說讀書好,吾謂耕者比我高,」從此,吳晗有了「立地成詩」的美譽。吳瑸珏的書齋名為「梧軒藏書」,內有許多櫥線裝書。吳瑸珏教子很嚴,對長子吳晗尤嚴。吳晗六歲到村裡學堂讀書,學習勤奮,從不缺課遲到。吳晗十一歲時,父親要他讀御批《通鑒輯覽》,每天讀多少頁都有規定,還要求背誦部分內容。吳晗有時沒完成,父親就命他跪在堂屋青石板地上,用雞毛撣子打他。吳晗跪在地上,還得搖頭晃腦地背誦古書。父親坐在旁邊抽旱煙,見吳晗背不好就拿撣子再打,直到背得熟練為止。吳晗童年時,在父親書房裡確實讀了不少文史書,為以後研究歷史打下良好基礎。吳晗的母親叫蔣山蔭,是漁家女,非常慈祥,但沒上過學,不識字。吳晗外祖父死得早,家裡很窮,沒有一分田地,外祖母只有半間房,煮飯睡覺都在一起。窮苦的環境使蔣山蔭養成勤勞的習慣,她是當地出名的紡織能手。她生了許多子女,活下來的只有四個。長子吳晗、次子吳春曦、長女吳浦月、小女吳浦星。吳晗的童年雖然常常挨父親的雞毛撣子,但孩子們總會尋找自己的快樂。苦竹塘村四周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荷塘,塘內長滿菱角、蓮藕和水草,魚兒游來游去,潔白的仙鶴三五成群地在塘邊漫步。吳晗常帶著弟弟和大妹去塘邊釣魚。夏天,菱角蓮藕豐收,吳晗扛著小木盆,同弟妹們來到大荷塘邊,他們坐在木盆里,劃到塘中去采菱角,掰蓮蓬,邊采邊吃,還嘻嘻哈哈地打鬧。1916年,吳晗七歲進了育德小學。國文、歷史教師楊志冰原是清末秀才,文章寫得好,為人正直。一次,楊志冰講韓愈《祭十二郎文》,學生都認真看著課文聽講,唯獨吳晗沒有打開課本,只是抬著頭聽。楊志冰誤認為吳晗上課不專心,就罰他站著,要他複述《祭十二郎文》的內容,吳晗口若懸河地把兩千多字的文章全背了出來,而且講解得很透徹。從此傳出吳晗才華出眾、博聞強記的說法。後來,吳家的經濟狀況越來越壞,楊志冰擔心吳晗會輟學,就向吳瑸珏誠懇地說:「家裡再困難,也要讓吳晗上學。」吳晗對楊老師十分崇敬,常向他借書,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吳晗離開家鄉后還同楊志冰長期保持通信聯繫。由於家庭的影響,吳晗自幼愛看書,尤其愛看歷史書和歷史小說。小學時,他已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古典小說。家裡的書看完了,他就到處去借書。有時為了借一本書,他要走上幾十里路。遇到人家不肯借走時,他就蹲在那家門口看,直到看完為止。能借走的,他就邊走邊看,常常是走到家,書也看完了,然後又立即返回還書。書的主人懷疑他是否真看了,就考問他書里的內容。吳晗總能按順序講出來,使書主大為驚服。他看書神速,得到一個綽號———「蛀書蟲」。吳晗十二歲,即1921年,考入了金華府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學,離家七八十里,他只好住校。那時他家已有六口人,經濟情況日趨下降,而一學期要交的學費,和一千四五百斤稻穀,佔去他家收入的四分之一。為了培養長子,吳瑸珏仍排除萬難送他上學。寒暑假回家,吳晗都是自己挑著行李步行,連乘船的錢也沒有。途中,吳晗看到一部心愛的書,為了買它,就把自己挑的鋪蓋卷賣了。父親大怒,把他打得渾身青紫。大妹妹很同情他,就把過年時自己得的壓歲錢全部給哥哥買書。這期間,吳晗讀了大量的書,其中還有梁啟超的《飲冰室全集》。他從中受到維新思想影響。1925年,十六歲的吳晗中學畢業了。那時浙江是軍閥孫傳芳的勢力範圍,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農村經濟日益蕭條。家中無力供吳晗升學,父親要他去本村小學教書,吳晗只得在本村小學做了「小兒王」。小學校里除了破爛的桌椅、黑板外,沒有一本圖書,也沒有一張報紙,更不要說有什麼教具了,教員也只有他一個。吳晗儘管一心嚮往升學,但對工作仍十分認真,對孩子要求也很嚴格。吳瑸珏為了讓兒子能在家鄉安心教書,給吳晗物色了一個姑娘,她在金華女中上學,長得漂亮,年齡與吳晗相當,家裡是當地富戶。雙方父母都贊同這門親事。可是吳晗不同意。他受五四運動以後新風氣的影響,認為婚姻應當自主,不該父母包辦。加上他一心嚮往升學,就向父親提出:「我要求學,不要美女。」父親十分生氣,但拗不過他,後來只好抬了禮物和酒,到女方家賠禮道歉,退了婚。1926年,吳晗轉到第四小學教高小。這時他仍然懷著強烈的升學願望。1927年暑假的一天,吳晗向父親表示,一定要升學,即使升不了學,小學教員也絕對不當了。吳瑸珏為此打了兒子。吳晗一氣之下,當晚不辭而別。一個多星期之後,家裡才收到了吳晗從金華寄來的信。信里說,兒不孝,升學無望,要到天台山當和尚。原來吳晗從家中出走後,就到了金華,住在同學家,在那裡,他聽說天台山的大和尚學問淵博,就想去拜師求學。他的打算遭到朋友和父親世交們的反對,沒有成功。幾天後,靠朋友的接濟到了杭州,考入了之江大學預科。母親知道后非常高興,急忙賣掉陪嫁時僅剩下的半朵珠花,加上父親向宗祠申請的補助,一同寄給吳晗。這樣吳晗終於實現了升學的願望。不料一年之後之江大學停辦,他只好另謀出路了。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