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起源之謎(2)

印第安人起源之謎(2)

其次,一些考古發掘也證實印第安人與古代中國曾有聯繫。

例如近年來,美國考古學家宣稱在美國西海岸海底發現了屬於3000年前的古代中國人的石錨等等。

此外,1972—1974年,在我國河北陽原縣虎頭梁村附近的地層中發掘到200件楔狀石刻。

經考證,這些楔狀石刻與北美阿克馬克印第安遺址中發掘的楔狀石刻相同。

再次,從史書記載當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印第安人曾與古代中國有過交往的根據。

1761年,法國人德吉涅根據我國史書《梁書》中的材料,明確提出中國人在公元5世紀到過美洲。

《梁書》是在公元636年由唐朝史官姚思廉撰成的,書中說,公元5世紀有5名僧人離開撤馬爾罕(今屬烏茲別克)東遊,到達了一個名叫扶桑國的地方。

公元13世紀,宋元之際的文學家馬端臨著《文獻通考》,又講到449年扶桑國有個叫沙門慧深的人來到我國。

但是,對於古代印第安人來源於中國這一觀點,仍有許多學者表示異議,例如我國有一部分學者就對此提出了很多質疑。

我國學者於本世紀30年代開始加入對這一問題的討論中,60年代又舊話重提,80年代初再次掀起了一個小小的**。

此間肯定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

雙方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史上有無扶桑國。

肯定者不僅以《梁書》的記載為憑,還追溯到戰國時期屈原的《楚辭·九歌》中的詩句——「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以及《淮南子·天文訓》和《山海經·海外東經》中的有關記述,認為扶桑國確有其事,且是指美洲的墨西哥等地。

《梁書》中的記載「扶桑在大漢國東2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地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便是最有力的證據。

反對者認為,扶桑國是一個虛構的假象,《梁書》中的這段史料如不是外國游僧的編造,也是著者的誤記,不能為本。

另外,也有一些學者不否認扶桑國的存在,但認為它不是美洲,而是日本。

不過,中國與日本在唐朝時已有來往,《梁書》所指的扶桑國不可能是指日本。

至於後來用扶桑指稱日本那是後人約定的。

扶桑不是指日本,但不能據此推斷就是墨西哥。

根據屈原的詩句看,扶桑應是一個無所詳指的地域概念。

咸池,日浴處也;扶桑,日出之所。

飲馬咸池,歇馬扶桑,正是屈原浪漫主義胸懷和為楚國爭雄之志的袒露。

此外,還有學者根據更早的中國史書資料來印證古代中國人與美洲有來往。

其一:東漢人郭憲所著(一說是後來的六朝人偽托)《漢武洞男記》中及《唐書·文藝志》載:「漢元封五年,勒畢國貢細鳥,以方尺玉籠盛數百頭,大如蠅,其狀如鸚鵡」

有人認為,這條史料中的「勒畢」

系行文誤倒,應是畢勒,與秘魯二字音似;至於細鳥,則是指拉美特有的蜂鳥。

其二,郭憲的同代人蘇鶚所撰《杜陽雜編》載:永泰元年,東海彌羅國貢碧蠶絲,雲「其國有桑,枝幹盤屈,伏地而生,大者亦連延數十里,小者亦蔭百畝。

「雖並十夫之力,挽之不斷。

有人認為,這條史料所說的「彌羅」

與秘魯幾乎同音,當指現代的秘魯;至於文中所說的「桑」

,亦是指當地產的龍舌蘭纖維。

這兩條史料中所提的「勒畢國」

和「彌羅國」

,倒是與「秘魯」

一詞音近,而對「細鳥」

和「桑」

的描寫,也頗像蜂鳥和龍舌蘭纖維。

中國文獻中的這些有關中國與美洲古代之間的關係的信息,如果能得到其他資料的證明,那對揭開古代中國人遠渡美洲之謎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也有人認為這些語言學和考古學上的證據不足信。

第二,古代中國人有無橫渡太平洋的能力。

古代中國人有沒有到過美洲,其航海能力如何是一個基本的條件。

肯定者認為,不但在南北朝,甚至遠在殷商時代,殷人及越人就具備了東渡太平洋的能力。

當時,中國船隻已有風帆和舵槳,可載百數十人。

殷人東渡,是因為周公旦攻破了「人方」

國(今山東省),殷軍不得不逃亡海外;越人東渡,是因為中原王朝和百越部落出現緊張關係所致,東渡的路線一是北太平洋航道,一是中太平洋航道,這兩條航道都有順風順流存在。

反對者認為,當時中國的航海能力不可能遠渡美洲,因為直到8世紀鑒真東渡日本還5次受挫,一再陷入九死一生的境地,更不要說遠在殷商時代前往美洲了。

但是,近來國外有人孤帆橫漂太平洋獲得成功,這為古代中國人東渡美洲的可能性提供了佐證。

第三,古代中國文化對印第安文化有無影響。

肯定者認為,自商代就有這種可能,認為美洲兩大文化區——墨西哥和秘魯,是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有的文章證明,中國人可能在墨西哥的拉文塔建立了自己的都城。

還有的文章認為,秘魯文明也受到了中國的影響。

因為秘魯文明是秘魯沿海查文文化的繼續,而查文文化又是受中國文化影響,在中美洲奧爾梅克文化傳到后興起來的。

但是,這些推論是經不起事實檢驗的,即便古代中國人到過美洲,數量也畢竟有限,結果也只能是入鄉隨俗,談何建立自己的都城。

我們知道,在地理大發現時,美洲與歐亞大陸的主要作物品種不同,美洲產玉米、薯塊和豆類植物,而歐亞大陸產小麥和水稻。

熟知農耕的殷人不把小麥帶到美洲是很難想象的。

這一點如果不能說明殷人未到過美洲,至少也說明他們未在印第安人中間留下什麼影響。

有關車輪、風帆和拱頂知識,殷人不帶到美洲,齊人也該帶去了,但美洲印第安人卻不知道這些知識。

這也說明古代中國人即使到過美洲,但也未留下影響,否則,很難想象他們不把這些頭腦中的知識傳給印第安人,而只留下一些陶器或繪畫雕刻品。

再者從殷商時代起,中國已具有非常發達的政治組織形式,如若古代中國人對印第安文化有影響的話,必然早就會使印第安人的社會政治組織達到一個很高的階段,但事實不是這樣。

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這些美洲最先進的人們,直到歐洲人到來時才發展到奴隸社會的早期階段。

    

下一章:印第安人起源之謎(3)書籍詳情頁上一章:印第安人起源之謎(1)

尋覓千年真相:世界遠古之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尋覓千年真相:世界遠古之謎
上一章下一章

印第安人起源之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