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童時代》第二十五章(1)
我四哥從廣州來時,背上斜掛一盒小提琴,還使根曲木扁擔,挑著兩個白藤箱閃悠閃悠走進大院……開箱后,我見一頭裝了滿滿的書,另一頭是對鑄鐵啞鈴。他手上背上的肌肉很結實,是一塊一塊成板狀的。我就很興奮,問他的理想是不是參加運動會舉重比賽像陳鏡開那樣奪塊金牌回來。四哥卻說「不」,說,「我的理想是當個詩人,行吟詩人。」從第一天住進紅房子,四哥就喜歡給我背誦詩篇,還特別交待在聽他讀詩的時分,一定要同時想像詩句描述的意境,說只有由詩句帶入意境又由意境熏陶心靈,才能真正欣賞到詩人美好的情懷。我就頻頻點頭。但是,由於他的普通話難聽得嚇人,帶著極為原始的廣東腔,我要一面聽一面在心中隨即翻譯成普通話,所以,往往顧得上詞義就顧不上意境,就不但無法欣賞詩人的情懷,反而把自己的神經弄得緊張兮兮的。廣州話,我已經一句都不會說,但聽起來還沒忘光,有時就可以猜得出四哥念的是什麼,有時就讓我徹底糊塗。比如有一次,四哥帶我去嘉陵江邊散步,說:「妹妹,你喜歡汽缸嗎?」我說我對汽缸一竅不通。他說那是普希金的長詩,詩中滲透一種悲壯而無奈的美麗,就突然把音調壓得深沉寬廣,那面容慢慢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誦道:「大漏巷,遠遠地走來一捆汽缸……」我急急忙忙去想像他描述的意境。大漏巷在哪兒且不管它,但才想到些汽缸,不知被誰用不知使什麼做的繩纜扎紮實實捆成龐然一堆,空空哐哐吃吃嚓嚓地遠遠走來,就覺得這場面十分荒誕不經,簡直比什麼鬼故事都叫人難以接受!
就連忙止住他問:「哥是誰把這些汽缸捆在一起的?」「誰?」哥說,「當然是汽缸們自己成捆的!
」我就更加糊塗,心想:「自己怎麼捆自己?還是些汽缸!
再說捆成一堆了,又怎麼走路?還要從遠遠走來!
」越想就把自己搞得越苦惱。大概我當時的模樣已經十分可憐,我那想當行吟詩人的哥哥就嘆口氣掏出紙筆,把普希金的詩句寫給我看。天哪!
原來是「大路上,遠遠地走來一群茨崗……」我一把拍掉他手上那張紙就開始笑,拚命笑,怎幺也止不下來,笑得腸胃肚皮一起痙攣痛苦不堪。待我死死咬住牙關終於忍住笑時,已經覺得自己快要虛脫……四哥就把我放上他的背,一級一級去登那溜長長的石梯。我半死不活心有餘悸,只好在他耳邊軟軟央求,說:「哥,好哥哥,你今天就別再念詩了,行么?」一路到家,果真他就不再念。而且從此以後,他就叫我為他念詩。我四哥的枕邊總有幾本詩集,全是俄國的。他一生崇拜普希金、萊蒙托夫和葉賽寧,就老要我讀他們的詩行,他就在一邊聽著,常常指點我該如何去領會,指點得很細膩……就這樣熱情洋溢地,就這樣南腔北調地,我的小哥哥將我的心挽進一層一層的詩的意境,使我感到生活很美,很美,美得讓人有時想嘆氣。三個哥哥之中,我跟四哥最要好,無話不談。有一天我問他,我到底有幾個哥哥,有沒有姐姐。「姐姐……哥哥……哎,看怎麼演算法羅!
」他說,「你還有個大哥哥——不不,得看怎麼算。」見我莫名其妙,哥撓撓頭,就乾脆痛快地告訴我:「妹妹,我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妹。我和哥哥姐姐是一個媽媽生的,你和弟弟妹妹是一個媽媽生的。」怎麼會是這樣?怎麼沒人告訴我?哥說:「可能爸爸媽媽和兩個哥哥認為小孩子不必知道太多。其實,知不知道都沒關係。」我想想,覺得也是。「其實我從小就知道。」哥又說。哥說他對生身母親沒任何印象,生他時,母親正生病,一口奶沒喂上就去世了。父親和我母親結婚後,我母親一次一次回鄉下,將我的兩個姐姐三個哥哥依序接到廣州,托給我的外婆撫養,讓外婆守著他們念書。四哥說,他自己的媽媽生了大姐、二姐、二哥、三哥和他。因為父親和叔叔手足情深,所以倆人的孩子合起來以年齡序長幼,我應該叫大哥、五哥和三姐、四姐的,乃是叔叔所出。四哥比我大六歲。因為很遲才從鄉下去廣州,他入學就晚了,到重慶讀初三時,已經快滿十八歲。十八歲的小哥哥很快就墜入情網,那女孩子跟他同班,就住我們樓上。那時哥哥正準備考高中。有天在飯桌上,四哥突然說他對書本最有靈感的時刻正是全家開飯的時刻,說他想做完功課才獨自用餐。爸爸就皺皺眉,又點點頭。第二天晚上,我睡覺前,就將哥那份夜餐端進他房間。他就從中拿起一個饅頭,叫我送去樓上給那女孩。一兩麵粉蒸一個饅頭,他的晚餐是三個饅頭一碗稀飯。我有點意外,就問:「整個饅頭呀?」他說:「整個。」我又問:「一小半也不剩呀?」他說:「不剩。」我就聽見自己的肚子咕咕叫,就再問:「一層皮都不剩呀?」四哥就輕輕嘆口氣說:「妹妹,那你就撕一層皮吃吧。」於是,凡有饅頭吃的晚上,我就撕一層皮,再把個光身子饅頭送到那女孩的房間。哥叫我一句話都不要跟她說。我就不說。只把饅頭和我哥的一首詩交給她。寫著詩的紙,是疊成三角形的。那些詩,哥哥事先都叫我用四川話朗誦一次給他聽,他說自己發音不準,很可能用了些廣東韻腳卻被那女孩將四川話來讀,怕有礙她感受詩中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