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奇迹而不是傳奇(2)

小說是奇迹而不是傳奇(2)

誠然,民族文化中有許多很有價值的東西,但是不乏大量粗鄙化的東西,尤其是市民生活,雖然它本身是生活,但它並不是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的真實,但同時又是少量天才和先知先覺者智慧的結晶。一味地還原真實沒有創造,就等於小學生寫情書,根本構不成文學;一味地虛構沒有真實,就等於鏡花水月,空空如也。藝術地把握好生活和創作之間的距離,正是作家思想水平的象徵,走任何極端,都會毀滅藝術。法國作家福樓拜說過,「美就意味著真實,雖說真實的東西不一定都美,可是最美的東西,永遠是真實的」,「喪失了真實性,也就喪失了藝術性」。因此,他賦予觀察、分析、理解以十分重要的意義,并力爭用「批判」和「悲憫」這兩**寶,「透徹地理解現實,通過典型化的手段忠實地反映現實」。他在創造中,對法國黑暗的現實充滿憤怒,同時又對他的主人只在黑暗中的掙扎充滿感情,他情不自禁地說:「就在此刻,我可憐的包法利夫人,正同時在法蘭西的二十個村落里受苦和哭泣呢。」池莉有這樣的表現嗎?坐井觀天,狂妄自大是淺薄和愚昧的象徵。文化史、文學史,靠的是少數精英的前赴後繼,也許遭受嫉惡,身死刑場,也許搔首問天,齎志而歿。只有這樣,人類的智慧才薪火相傳,人類的生活才告別野蠻走向文明,這是歷史的必然。粗鄙和虛假,這是文學的兩盞鬼火——許多人膚淺愚昧,誤入歧途。我們必須安上兩塊「此路不通」的牌子,警告行人。客觀地說,除了粗俗的語言外,《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在池莉的小說中算是最好的,它一洗池莉其他小說的固定模式,走向歷史的深處,有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和閻連科的《堅硬如水》的影子。但《黃金時代》意在通過**嘲笑和反抗歷史,閻連科則意在通過語言的真實還原歷史的真實,並通過誇張的**來解構歷史,所以兩部書都有極強的可讀性和震撼力。池莉的人物是平板的而不是立體的,既沒有寫出豆芽菜遭受權力蹂躪時的痛苦和反抗,也沒有寫出她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渴望,她和關山所謂的**是應付和迎合,和小瓦的**則是本能和**。正如小說中描寫的那樣:在他們看來,男女之情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一般自然和必然,他們樂意成全世界上所有的孤男寡女,他們替所有到了十八歲的姑娘著急——生怕她們錯過了人生最嬌艷的花季。所以,豆芽菜和小瓦不可能不上床。小瓦都在農村兩年多了,他是吃素的嗎?小說是奇迹而不是傳奇。庸俗者千方百計通過稀奇古怪的故事吸引讀者,自以為很刺激,其實不過是一個平庸的俗套罷了。沒有任何的奇迹發生,永遠是藝術的劣等品。借用一句老話:好小說就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謂情理就是客觀環境下人物的性格,意料就是讀者的想象。好的小說永遠是奇迹,讀者永遠不會想到最後一刻發生的事,這就是由物質到精神的人性升華。黑暗可以使人深刻,但只有光明才能感人。楊顯惠的中短篇小說集《夾邊溝記事》中,就充滿了這樣的人性奇迹,多少人為之震撼和感動。在總共14篇小說中,楊顯惠只有兩次寫到「性」,一次是在《李祥年的愛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曆經19年的生離死別,終於相見了,**了,做了整整三天三夜,為漫長的痛苦和愛情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但沒有一句有關性器官和性感受的描寫。這一愛,既是對人性心靈的巨大補償,也是向黑暗和不人道的社會發出的吶喊,讓人撕肝裂膽。另一次是在《不知道他是誰》中,楊顯惠寫到了「性」:1969年春天的某個傍晚,某農場文藝隊到連隊演出,原計劃在演出完畢后,宣傳隊返回場部。結果結束很晚,汽車卻拋錨了,宣傳隊員們只好各找朋友過夜,呼啦一下全散了。年輕漂亮的女演員李靜惠恰好上廁所,而且去得時間長了點,回來時已空無一人,她扯著嗓門都喊哭了,仍然空無一人。她只好硬著頭皮去敲地窩子前邊的門,結果都是男宿舍,沒人願意理會她。後來遇到一位男知青,說他的房間只有一個人,他願意把床鋪讓出來,自己到打麥場上露宿一夜。這種高尚的行動讓李靜惠很感動,頭腦一熱,就說你睡地上,我睡床上,幾番爭執,雙方終於都睡了。地窩子里真熱,蚊子還特別多,半夜裡雙方都睡不著。黑暗中,李靜惠說:「要是實在咬得厲害,你就到蚊帳里來睡吧。」黑暗中,那個高大英俊的身影摸上床來,床太窄了,彼此都能碰到胳膊和腿。幾番思想鬥爭,雙方終於摟到一起,她下意識地喊了一聲:「我的前途!」緊貼著她的那個身體顫抖了一下,掀開蚊帳,開門走了。天亮的時候,房間里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個人,有一束太陽光從天窗照了進來。這就是小說,把人性的複雜和時代的殘酷揭示得清清楚楚,引發讀者無盡的遐想。生活正如我們發現的那樣,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太艱難了,它帶著那麼多的失望、痛苦和難以完成的工作。解決的辦法有三種:一、忍受和逃避——池莉、王安憶們用的就是這種辦法,所以她們的小說中沒有一點亮色;二、陶醉——它可以使我們在痛苦面前遲鈍和麻木,像一頭苟活的豬,余華小說里的人物就是這種精神狀態,我們看到的只有餘華那雙冷漠的眼睛;三、反抗和超越——俄羅斯的作品大多是這樣,他們勇敢地面對苦難、承擔苦難,並向一切不人道的環境挑戰。眾所周知,猶太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就是一個「泛性論」者,人們誤以為他也是一個苟活者,用性生活的自由和感官刺激來消解苦難。其實,他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他勸告人們必須努力克服一切**和單純動物需要,**越多,失望越多,痛苦就越多。他說,性的行動會使人墮落的,會污損精神和**的。他41歲時,本人就自稱完全沒有性活動了。超越了性,超越了動物性,生命就實現了升華。池莉常常徘徊在形而下的性深淵,不能自拔,所以不可能獲得藝術的升華。就是這個弗洛伊德,在給未婚妻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芸芸眾生髮泄他們的衝動(縱慾),我們則剝奪了自己。我們這樣做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完整。我們為什麼不酗酒?因為酒醒后的不適和羞愧,給我們帶來更大的『不快』,它超過酩酊大醉的歡樂。所以,我們的努力是更多地考慮怎樣避免痛苦,而不是怎樣產生歡樂。如果這種努力獲得成功,剝奪自己的那些人就會像我們一樣,為了生死而限制自己,忍耐著貧困和相互之間的慕念,以保持自己的忠誠,決不向命運的殘酷打擊屈服。每當我看到人們盡情縱慾,置一切嚴肅於不顧,我的內心萬分悲痛,因為那是浪費生命。」池莉們如此地陷落在**的凡塵,講一些平庸的故事,在刀尖上跳舞,既無聊又危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與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與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書
上一章下一章

小說是奇迹而不是傳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