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先斬後奏
劉宣正色道:「臣認為緩解乾旱,當有三點關鍵。」
趙何頷首,靜等劉宣闡述。
趙勝的目光,也落在了劉宣的臉上,眼中帶著濃濃的期待。趙國強,他這個丞相就有權威。趙國弱,他面上無光。
趙勝很關心旱情。
他的心中,不希望大旱影響趙國。
劉宣緩緩道:「第一,趙國邊境戒嚴。」
「趙國舉國大旱,雖然如今還只是初顯跡象,沒有到最嚴重的時候。只要中途下雨,就會緩解旱情,危機自會解除。」
「可是,一旦持續大旱,國內會有動蕩。」
「在趙國動蕩時,趙國容易遭到攻打。」
「雪中送炭的人有,但少之又少,尤其在國家利益面前,更是屈指可數。更多的,是落井下石,巴不得從趙國身上剮一坨肉。」
「到時候,秦國、魏國、燕國等,或許會趁機而動。」
「所以,這必須防備。
劉宣緩緩說道:「微臣建議,將河間之地的趙奢調回,令趙何在趙國和燕國的邊境駐紮,以防備燕國。」
「再調廉將軍坐鎮西北,戒備秦國。」
「大王坐鎮邯鄲,一旦魏國有變,可抽調精銳抵禦。」
「如此一來,即使國內因為大旱而動蕩,有三道防線在,趙國的邊境無憂,趙國才能全力以赴的解決內患。否則外有強敵環伺,內有百姓受災,趙國將腹背受敵。」
劉宣的語氣中,有著濃濃的擔憂。
趙國大旱,這樣的天災,不是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換來雨水的。更多的,還需要人為的努力,要靠自身來緩解乾旱。
只要熬過去了,便能鬆一口氣。
趙何道:「第二呢?」
對於劉宣的第一條建議,他也有所考慮。
只是,還沒有安排罷了。
劉宣正色道:「第二,開渠取水。」
「趙國各地陸續的遭遇乾旱,丞相已經安排了下去。但取水的事情,需要因地制宜。譬如靠近黃河附近的,靠近河流附近的,盡量的開渠引水。」
「距離遠的,往山勢低洼的地區打井。」
「不論是打井后,亦或是開溝挖渠,對於水源都要嚴加控制。」
「乾旱期間,水源緊缺,不可鋪張浪費。」
劉宣鄭重道:「關鍵的一點,在於水源的控制,必須加強調度,統籌安排,確保各郡各縣都在有序的進行,確保妥善儲水,做好長期抗旱的準備。」
「否則乾旱真的來了,將避之不及。」
「只要各縣各地多儲水,做好長期抗旱的準備,應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旱情。至於田間的作物,便沒辦法了。」
「糧食和人,只能先保住人。」
「其他的,後續再考慮。」
「田間的作物,也不能再用水灌溉。不能為了些許蠅頭小利,而忽視大局,更不顧自己的性命。」
劉宣又闡述了一點,但也只是拋磚引玉,說了其中一些。
這是一個極為細緻的事情。
要打井取水,要存儲水源,說起來容易,但安排下去后,能否落到實處,卻是極為難以預料的事情,這也是劉宣最擔心的。
趙何頷首,道:「先生言之有理。」
趙勝也在聽,也在思考。
劉宣繼續道:「第三,防患於未然。」
「常言道,久旱必澇。一旦乾旱過後,極為容易出現長時間的瓢潑大雨。如果田間的溝渠,山澗的水道沒能疏通,很容易釀成水災,以至於百姓再一次受災。」
「接下來,還得在各地興修水利,開溝起壟,令山澗、田間等能夠流水通暢。尤其是乾旱的出現,百姓會陷入困境。要開鑿水渠等,官府可以以工代賑,藉此讓百姓度過難關。」
「除了久旱必澇,更有久旱生蝗的可能。」
「蝗蟲在久旱的情況下,極易成災。」
「目前來說,微臣也沒有合適的辦法,只能建議讓百姓多養家禽。不過乾旱初顯,還未真正成型,暫時還沒到必要時刻。但也需要做好準備,有備無患。」
劉宣所能想到的,是他的眼界所及。
其他的,他無能為力。
畢竟,天災難防。
劉宣繼續道:「臣思慮不周之處,請大王見諒。」趙何聽完,臉上露出喜色,誇讚道:「先生的三點,說得非常關鍵,尤其是第三點,更是重要。第一和第二,本王已經有所安排。但第三點,本王卻疏漏了,忘記了大旱后的影響。凡事預則立,不預則
廢。早做打算,才能有所預防。只要安然度過了今年的旱災,趙國無憂了。」
劉宣道:「大王仁德,上蒼會庇佑趙國的。」
趙何想了想,鄭重道:「本王會準備三牲,築高台祭祀上蒼,向上蒼求雨,緩解趙國的乾旱危機。」
劉宣道:「大王聖明。」
趙勝接過話,又繼續道:「大王,劉相提及的第二點,是微臣已經安排下去的。但微臣細細思索后,覺得有些不妥。」
「事情安排了下去,貫徹得如何,無法知道。」
「甚至於,是否有官員陽奉陰違,或者藉機生事,也難以預料。」
「微臣建議,安排朝中要員,以大王名義,巡視趙國各地,督察抗旱的事宜。唯有如此,才能起到效果,令各地官員警醒。」
趙勝提出了建議。
趙何聽完后,目光瞬間就落在了劉宣身上。
劉宣嘴角微微抽搐。
趙勝是丞相,要協助趙何處理趙國的政務,是不可能離開邯鄲的。趙何又看向他,顯然是準備讓他前往。
他剛從楚國回來,還沒休息好。
如今,又要去巡視各地,實在有些疲憊。趙何笑了笑,說道:「本王也知道先生剛從楚國回來,又剛剛新婚,再讓先生去巡視各地,多有不妥。然則,先生能謀善斷,處事果斷。趙國面臨困境,其他的官員前往本王不放心,唯有先生能交付重
任。」
話說到了這個份兒上,殊為不易。
要知道,趙何是王。
趙何以君王的身份說出這番話,是對劉宣最大的尊重。
劉宣鄭重道:「大王,微臣願往。」
「好!」
趙何點頭道:「本王給先生三天的時間,然後,先生再啟程不遲。先生提及的事情,本王會安排丞相處理。再派人快馬加鞭,告知各郡各縣的官員,即將巡視的事情。」
劉宣問道:「大王,關於何人巡視?從何地開始巡視,請大王暫不公布。只需告知各地的官員,將有官員巡視即可。下面的人摸不著頭腦,他們自會全力抗旱。」
「善!!」
趙何點頭,看向趙勝,吩咐道:「丞相,清楚了嗎?」
趙勝道:「臣清楚了。」
劉宣又道:「事態緊急,臣便不耽擱了。吃過午飯後,臣就帶人出發。只是臣這一去,遇到了事情,可否先斬後奏?」
要巡視各地,沒有權力不行。
如果發現了問題,劉宣還需要上奏趙何,再等候趙何的意見,那就太麻煩了。
趙何一聽,恍然想到這個問題,一臉慚愧神色,道:「先生不提,本王險些誤了大事。」
當即,趙何從腰間接下佩劍。
然後,讓繆賢遞給劉宣。
趙何說道:「先生,此乃先王之劍。本王繼位時,由先王親授,本王也一直戴在身邊。你持本王之劍,再領一百禁軍隨行。遇罔顧法令,先斬後奏,無須稟報。」
「謝大王。」
劉宣心中鬆了口氣,他雙手捧著劍,恭敬的向趙何揖首行禮,鄭重接下。
此行事關重大。劉宣也覺得肩上的擔子,無比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