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劣幕」
實話實說,左師爺這次做得確實有點過。樊燮堂堂正二品,怎麼能向無品無級的師爺下跪呢?武官「無論大小皆要請安」,則是大言欺人,純屬嚇唬參案在身的樊燮而已。最後那句「忘八蛋」,更是仗勢欺人,毫無風度可言。當然,左文襄公一生善罵,這次不過是初試啼聲;此是后話,先且擱下。樊燮當然咽不下這口氣,兼且再次被參,不進行反擊,勢必摘去頂戴,於是,立即向官文訴冤、求救。官文一聽,那還了得:區區一個師爺,一再不給我面子,不滅他一道,以後還怎麼在湖南、湖北混?旋即兵分兩路:樊燮向武漢督署、北京都察院遞稟訴冤,反控「左某以圖陷害」;官文親自具摺,參劾「著名劣幕」。「劣幕」這兩個字,很犯忌諱。在政府架構中,幕客是沒有位置的,但是,在實際政治生活中,幕客又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現象。清朝以前,幕客就已出現,不過,歷朝歷代的幕制都沒有像清朝這樣發達:「清代幕制至為發達,其原因是聖祖、世祖[宗]責備臣下異常酷苛,屢興大獄,稍一不慎,即有隕越。所以,臣下奏章文字都是兢兢業業,不敢作一越分語,而自蹈不測之禍。……仁宗猶深名、法之言,明察刑獄,窮極豪芒,條例滋多,處分益密。而督、撫、司、道、州、縣,大都以制義(伯牛案即八股文)起家,法令章程非所素習,不能不另請明習律令的人員輔佐為治」;在上者「明察刑獄,窮極豪芒」,在下者俱非法律、經濟專科畢業,而「大都以制義起家」,故不得不聘請幕客,幫助處理「非所素習」的刑名、錢穀等諸般公務。政府為控制公務員規模,節省辦公經費,故不願為各級行政長官設立幫辦、顧問的職位;而各級長官為了應付職、差,不辱使命,不得不「自費」養一批幕客。表面上看,國家確實節約了開支,可是,這個「自費」既然打了引號,其實非自費,又不待贅言。我們聽到的名目繁多的「陋規」、「虛冒」、「苛捐」、「雜稅」等等「灰色收入」,其大部分就用來負擔幕客的開支。然則,國庫雖不因此而虛減,人民實因此而加重負擔。當然,民生問題歷來不是吾國政治的重點;「肉食者」雖然明知幕客制度乃是一種畸形制度,但在國家開支得以節約的前提下,也就掩耳盜鈴,並不嚴命廢除。甚而有才高能顯的著名幕客,可以上達天聽;例如,被雍正稱為「巡撫中第一人」的田文鏡,其幕友鄔先生就獲此殊榮。田上請安摺,雍正批曰:「朕安。鄔先生安否?」但是,凡事皆有利弊。幕客固然是朝廷命官的好幫手,但為善為惡,存乎其心而已;倘若把持官府,枉刑納賄,有官之權而無官之責,那也令人頭疼。故同樣是雍正皇帝,就曾下過一道這樣的諭旨:「各省督撫衙門事繁,非一手一足所能辦,勢必延請幕賓相助,其來久矣。但幕賓賢否不等,每有不肖之徒勾通內外,肆行作弊。黜陟屬員,則清濁混淆;中理刑獄,則曲直倒置。敗督撫之清節,誤督撫之功名。彼則置身事外,飽橐而去。殊為可恨!夫今之幕客,即古之參謀、記室;凡節度、觀察等使赴任之時,皆徵辟幕僚,功績果著,即拜表薦引。彼愛惜功名,自不敢任意苟且。嗣後督撫所延幕賓,須擇歷練老成、深信不疑之人,將姓名具題,如效力有年,果稱厥職,行文咨部議敘,授之職任,以示砥礪」這可算是清朝關於幕客使用的基本**。幕客如果一心求財,則不免在辦理人事(「黜陟屬員」)、刑事(「中理刑獄」)這些重要公務時上下其手,一味貪索。倘若懸以功令,在科舉以外,給這些編外知識分子(很多幕客出身秀才乃至舉人,並非一般「愚氓」)指明一條升遷之途,或許能減少乃至杜絕幕客們「任意苟且」的現象。因此,「效力有年,果稱厥職」的幕客,可以繞過科舉這道坎,經吏部「議敘」后,「授之職任」。然則,學而優則仕以外,還有一道幕而優則官的後門,幕客們名心一動,官癮一發,未嘗不會檢討自己的行為,以便博取功名。反之,也可見出朝廷早已認識「勾通內外,肆行作弊」的「劣幕」的危害性,一旦發現,絕不會姑息。因此,左宗棠被官文、樊燮這兩位一、二品大員以「著名劣幕」、「以圖陷害」的罪名告上朝廷,文宗勢必要嚴肅處理。左宗棠在湖南一地,固然極為威風;但是,京城、湖南相隔千里,而與之為敵的又是總督、總兵,下情不能上達,命官親於幕客,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此案一開始被欽命嚴查,左宗棠就註定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駱秉章倒是講義氣,立即復奏為其辨冤;但是,駱、左二人是雇傭關係,不能逃脫包庇的嫌疑,故批諭有「劣幕把持」一語,嚴加申飭。駱秉章只能噤口不言,再不敢放半個屁。最搞笑的是,「劣幕把持」四字傳開以後,左公館大門左側就被好事者刷了一道標語:「欽加劣幕銜幫辦湖南巡撫左公館」。搞笑歸搞笑,左宗棠還真不敢抹去這道標語。為什麼?我先講段杭世駿的逸事:「乙酉歲(伯牛案乾隆三十年),純皇帝南巡。大宗(世駿字)迎駕。召見,問:『汝何以為活?』對曰:『臣世駿開舊貨攤。』上曰:『何謂開舊貨攤?』對曰:『買破銅爛鐵,陳於地,賣之。』上大笑,手書『買賣破銅爛鐵』六大字賜之」;這六個大字,立即被裱起來,懸挂於杭世駿的破銅爛鐵店(伯牛按其實則古董店也,在西湖邊)。除了「本朝」典故,還有一個更著名的前朝案例,即所謂「奉旨填詞柳三變(永)」,都能體現出天音御筆的可貴。因此,左公館門側的標語,在案情水落石出以前,是不能隨便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