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竭症」(1)
「精疲力竭症」折磨著那些成功人士,他們發現自己的事業在心理上不再令人滿意,或者已經開始威脅到他們的自尊心。我們的文化頌揚物質上的成功。然而,事實上,這種有缺陷的理想使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在經過多年努力才獲得成功后,失望地想逃離他們的環境。一些企業家在經歷過幾年成功后請求打破金手銬的束縛,專業人士願意放棄高級學位,以逃離使頭腦麻木的單調工作,表演家包括運動員、音樂家和演員常常被觀眾在他們表演結束時不斷的「再來一個」的要求所困惑。每個人至少都知道一個關於由窮變富再變窮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之所以這樣結束,是因為這些人[如弗萊迪·普林茲①、文斯·福斯特②、羅伯特·麥克斯韋③、戴維·比格爾曼(DavidBegelman)]擁有了一切以後卻被心理的惡魔擊垮了,最終以自殺結束。這不是「精疲力竭症」。這種現象我研究了20多年了,它表現為對成功事業的不滿,這種成功事業常常被非主動而使人衰弱的癥狀所打斷。這些癥狀表現為,從對生計的擔憂到對成功的渴望到對現實的厭倦。你認為達到了某個目標就能改變你的生活,但事實上你卻沒能實現這個目標,因此你就對現實產生了厭倦感。達到了你的願望卻沒能實現隨之而來的心理轉變,其結果要比沒有實現目標更糟糕。如果失敗了,你會從頭做起,或者「努力,再努力」,這些實際上都是對自己的激勵。然而成功會使你懷疑「一切就是這樣了嗎」,也就不存在第二次機會了。揭露了成功的神秘感后所產生的失望是具有破壞性的,因為我們被成功所困擾了。事業成功實際上是所有創造文明的英雄人物所追求的共同目標,這些英雄們,從哈羅修·阿爾吉①作品中的主角到洛克菲勒、梅隆、卡內基到今天的英雄例如邁克爾·喬丹、奧普拉·溫弗瑞②、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凱斯(SteveCase)。所有這些白人和黑人,男人和女人,都達到了他們的事業巔峰,並且賺了很多錢。然而,在我的經驗中,最引人注意的人物也最容易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從而有可能打擊他們的夢想。精疲力竭症很普遍。儘管這種疾病已經被發現了好幾個世紀了,但是人們還是不願意承認它的存在。蕭伯納是以一種好鬥的感覺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我們對他的感覺的最好描述是充滿恥辱的絕望,因為他感覺自己被成功和認知所困惑:我成功了,而令我感到沮喪的是,事業雖然使我不再是個一文不值的平庸之輩,但是卻使我牢牢抓住它無法放鬆。因此,在我二十幾歲時,我開始厭惡職業培訓,就像一個健全的人厭惡他無法擺脫的事物一樣。(最終)我掙脫了!蕭伯納70多歲時寫下了這些文字,當時有人邀請他描寫自己以前的生活,或者他是如何開始自己真正的事業的。我用心理療法治療的專業人士以及我所指導的管理者中的大多數人,都不能像蕭伯納那樣在二十幾歲時去「掙脫」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此時生命中的金手銬具有很小的約束力,在以後的日子裡它被家庭的要求和期望所充滿。一般而言,患有精疲力竭症的專業人士早就認識到他們處在一種他們厭惡的職業(或事業環境)中,但是他們不能打破束縛獲得自由,除非發生了某些大變動迫使他們這麼做。可以確信的是,有許多人—就像大多數閱讀這本書的讀者,具有與精疲力竭症相似的癥狀,但是他們不需要專業的心理醫生幫助,以調整他們的生活。一位我稱為瑪莎的女士—因為她具有瑪莎·斯圖爾特(MarthaStewart)那樣的謹慎和有點與生俱來的組織才能—她在位於華盛頓附近的一家金融公司做行政副總裁,工作幾年以後似乎已經適應了她所厭惡的工作。但是當我遇到瑪莎的時候(我對公司的行政隊伍進行評估,因為他們正準備開始一項相關的業務),我被瑪莎面對新挑戰時所表現出來的似乎非常疲憊的狀態嚇了一跳。當我們初次見面以後,我安排了後續會面的時間以使她正視我的關心。「我感覺,你認為收購(這家公司)對你們公司來說並不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步驟,」我說,「事實上,當我和你談話時,我覺得你正在準備迎接的是繁重的任務,而不是一次發展的機會。」她的回答非常坦白:「你說得對,但是這與我的職位毫無關係。我的工作曾經是我的一個夢想,我通過努力才使夢想成真,但是它已不再是這樣了。我現在41歲了,我的女兒們都在上高中,我很羨慕她們,她們的機遇是無限的。當我處於她們這個年齡的時候,我的願望就是獲得諾貝爾獎和做一名慈善家。我現在的薪水,不算股權的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兩倍還多,但是這還不夠。為什麼我不能努力做一些事情使自己感覺像個成功者,而不僅僅是個平凡的從業者呢?」瑪莎和我後來又進行了多次交談,雖然我可以說自己在她所做出的決定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但我絕不是起決定因素的物質。我發現,瑪莎已經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來尋求加入位於哥倫比亞地區的著名經濟智囊團的可能性(她已經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在我的鼓勵下,她辭職了。患有精疲力竭症的人承受著更多的普遍化惰性,這種惰性困擾著那些高收入但缺乏心理回報的人。這些人陷入了困境,擔心不能達到自己的期望,結果遭受沉重的打擊。但是他們的主要焦慮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不是性質上的不同,這些焦慮影響著所有的野心家。我用一個精疲力竭症的極端例子來說明同樣的道理,即廣告商們都用漂亮的女人來為產品做廣告,從汽車廣告到啤酒廣告,他們的目的就是:引起注意。如果不深入理解精疲力竭症,那麼迫使瑪莎多年就職於她並不想久留的公司的心理因素就沒有那麼明顯。下面描述的例子旨在讓所有的人明白和理解導致精疲力竭症的衝突、懷疑、焦慮、內疚感和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