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1)
都是BiMBA惹的禍曾經在國家某部委擔任過副部長助理的01級的方培池,沒等機構精簡人員,自己先砸了鐵飯碗,下海到了深圳一家某頗有名的私營企業。一次在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經營計劃決策會上,老闆請來了一位海外歸來的專家,侃侃而談其對公司經營管理的構想和計劃。終於挨到了下午5點,大家都乏了,專家也講累了,報告也算告一段落。這時,專家禮貌性地問在座的同仁有何異議,結果一向直率的老方毫不客氣地坦言道:「你這番理論說說可以,但在實際企業管理中根本行不通!」「老方,怎麼又是你?怎麼就你意見多?」老闆對他此舉非常不滿。會議結束后,老方和老闆單獨交涉:「我不能接受這個計劃,這是你的公司,我勸你冷靜考慮一下,我是為公司利益考慮才提出這個異議的。」「老方,人家是幹嗎的?人家是留洋回來的博士!你充其量不過是個本科畢業生……」還沒等老闆的話說完,老方來一句:「博士怎麼了?不就是個文憑嗎?他是海歸,我還海鮮呢!別把他捧得太神了!」當天晚上,老方搭上了從深圳飛往北京的班機。腦子很亂,心也很煩,一向把企業把事業視為生命的他,回顧幾年來企業的變化,風風雨雨打下的一個又一個硬仗,自己帶出來的無人不贊的隊伍,而今天僅僅因為一句大實話,卻受到這樣的對待。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開始一次次地問自己:「我老方還缺什麼?」突然他眼前一亮,看著無意中掏出來的《中國民航報》上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BiMBA的招生信息,一拍大腿:「嘿!我不就是缺個學位嗎?出國讀學位,對我來說根本不實際,那我就在國內讀,而且在北大讀,太棒了!人與企業一樣,稍有不慎就會被淘汰,我再不提高充實自己,就要落伍了。」剛才發生的事情已經變得無足輕重了,老方立即下了決心,殺回北京,投身北大,再造一個更強的「我」!樹挪不一定會死,人挪肯定會更活!上BiMBA去。**始自困惑「人有困惑的時候就意味著不滿,如果你試圖去改變這種現狀,消除這種不滿,你就得向前向上。」北京盛世兆業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周偉峰這麼對我說。上大學的時候周偉峰也想過出國,想去追求一種夢想;或者是對當時生存環境的不滿,覺得自己的一生不應該老是這樣度過。1997年周偉峰28歲,在公司里待了6年,有一天他沾沾自喜地跟太太說:「很快就可以分到一套50萬的房子。」太太反問道:「那你不是還要等4年?難道出去干4年你連一套房子都掙不到?」這話一下子把他問醒了。長期待在一個非常穩定的大公司里,他已經忘記了這些。在這種體制內身居高位,往往會使人麻木,覺得一切都只需隨波逐流,雖然看起來前景也不錯,陞官順利,住著公司的房子,開著公司的車,薪水比社會上很多人要高,但他已經意識不到自己真正的潛力還有哪些。周偉峰就這樣辭職了。很多人離開哪個地方表面上是為了一些小委屈或者小衝突,但慢慢他們才發現自己的不滿是源自內心深處,一種要擺脫當時那種生活狀態的恆心。那時周偉峰還很年輕,做了也就做了,可能這跟北大人的性格也有關係吧。出來之後他就發現一切都跟周邊不一樣了。過去可以利用公司所有資源來為你辦事,一旦離開了那個集體,所有的東西都要靠你一個人張羅。起初真是處處不順。過去你以為很簡單,只要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的事,現在都要自己親歷親為。年輕人做事總不考慮風險,只想著成功,真開始闖蕩時就會發現連應變的準備都沒有,所以成就很大程度上要看運氣,靠本能。而靠本能做出的反應並非完全沒有根據,比如說,一個訓練良好的運動員,他可以憑本能很輕鬆地跨越某個障礙,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即使發揮他最大的潛能也無法做到。EMBA就是調動併發揮你潛藏能力的一種形式。在這裡,周偉峰指的個人潛能是一種綜合調動運作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根據一個方法推導出一個計劃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面臨重大問題的時候,你所有的經驗知識都被濃縮,支持你做出一個最快的反應,這就是你的潛在本能,一個被壓縮的思考過程。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句話,意思是知識就像一個圓,它越龐大,圓向外擴張得就越多,圓裡面的人就會發現越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而越來越了解到自己的無知。近代管理學中有個「彼得原則」與此類似,就是說一個人總會被不斷提拔到他不能勝任的崗位上,直到他發現自己有一天再也混不下去。企業也一樣,企業生存的基本動力是利潤,通過為社會提供產品來創造利潤。企業需要增長,需要每年都制定目標,需要每年都有發展。發展中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你的資產額已經無法控制了-造成這種狀況的最大根源是什麼呢?對中國企業來說,它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各方面素質的經理人和執行目標。周偉峰說:「我們創業的這些人,當每年營業額達到兩個億時,靠幾個人一條線滾下去沒有問題;當達到七八個億時,就發現問題越來越多。再回頭看以前的管理,過去我們強調的那種團隊作戰,其實是一種誤導,因為它忽略了獨立運作的能力。即使變革成功,營業額突破10個億時,又該怎麼辦?其實我並不知道EMBA能給我帶來什麼,我只是覺得它也許可以給我帶來系統的思維方式和某些啟迪。有種說法是:當你成功之後,你才會發現其實你走的路是最短的。希望通過學習,我能少走些彎路吧。」不惑中的抉擇在北京信澤爾科技有限公司任總經理的方禮勇,對他為何來讀書總結了4點,許是更能代表這些在事業得意之際由於不惑之年困惑的來臨而引發的思考吧。在他看來,能夠做到四十不惑的人實在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