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
--關於與曹魏公司勢不兩立的競爭一個行業里只能有一個老大,這就是我對"一山難容二虎"的理解。目前的老大是曹操的曹魏公司,這是市場上公認的。在曹操眼裡,東吳的孫總和我們劉總是他樹立市場壟斷地位的最大障礙。一般人很難理解,曹操把孫權當勁敵予以重視理所當然,但劉備,一無地盤二缺兵將,曹操幹嘛對他那麼重視以致窮追不捨呢?西南的劉璋、張魯,西北的馬騰父子哪個不兵精糧足,堪為大患?從我們劉總的角度講大家也鬧不明白:曹操也曾對你劉備不薄,安安心心地住在曹營,即使不獲重用也少不了吃香的喝辣的,封侯封地,弄個高官得坐駿馬得騎也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幹嘛非要跟曹操過不去,弄得自己四處奔波呢?退一步講,即使你想自創基業,也可以跟曹操聯盟嘛,跟曹操聯合吃下孫權並從中分一杯羹不也挺好嗎?錯。我們與曹魏公司是勢不兩立的競爭,說嚴重點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第一,劉協的東漢集團的董事長兼鞋業協會主席寶座早就被曹操視為囊中物,但作為東漢集團董事的劉備是個不折不扣的"擁協"派。他認為人家劉協雖然不濟,但在位多年,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呢,因此反對任何威協劉協地位的舉動和意圖(劉協是劉總的遠房同族,劉總得任董事就靠他的照應)。所以兩個人的鬥爭早就是不可調和的路線鬥爭。第二,自從劉總確定了找到立足點、俟機擴張一統天下市場的念頭后,其接下來的舉動自然顯得與常人不同。這讓老奸巨滑的曹操早就感覺到,劉表、劉璋、張魯等人儘管坐擁一方不足為懼,反是寄人籬下的劉備才是真龍,一旦風起雲湧之時,攪亂市場能給自己造成真正威協的非劉備莫屬。試想,他怎麼敢對這個隱性的強敵放虎歸山呢?第三,正像前面說的,劉總曾參與倒曹,這更讓曹操在感情上難以接受,所以在曹操心裡,其恨劉備遠甚於孫權。第四,與曹操為敵,正是劉總的聰明之處,是創業打天下的戰略需要。其實,正是與曹操為敵,才使劉備樹立起正面的輿論形象。曹操性格急暴,對人不留情面,劉總則以寬厚仁慈為業內人士所敬仰;曹操向以狡詐多計著稱,劉總則以忠誠厚道名世;曹操篡權淘空東漢集團,劉總則以擁扶"東漢"的態度奔走呼號--儘管賺點錢都揣到自己的腰包里。正是這一反一正的明顯對立,才很快樹立劉總的鮮明形象,使得人心歸附,事雖未成但勢已成。我為什麼說要"東和孫吳,北拒曹操",拒,既是迫不得已,也是形勢必然。總之,與曹操之間,與曹魏公司之間只有魚死網破,所以,不管天意如何,扶劉滅曹也將是我個人一生的追求了。我的成功心得:對好手手軟就是對自己手硬在這一點上我的正確認識來源於一件歷史事實:公元前207年,項羽與劉邦相約,先入定關中咸陽者王。但最先進入秦首都咸陽的是沛公劉邦。此時,項羽聽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十分生氣,揚言要一舉消滅劉邦。他的謀士范增更是主張"急擊勿失"。當時項羽有兵40萬,劉邦只有10萬,形勢顯然不利於劉邦。項羽身邊有個項伯,得知項羽有消滅劉邦的打算,竟在夜間悄悄跑到劉邦營中,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劉邦和張良。劉邦見了項伯,非常客氣,不但敬酒致意,還提出要和他結為親家。項伯私自夜入敵營,並把如此重大的軍事機密透露給敵方,顯然是犯罪的行為,但項羽不但沒有處分他,反而聽信他的話同意不襲擊劉邦。第二天,劉邦親自到鴻門面見項羽。項羽設宴款待,這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了。劉邦見了項羽后,又好話說盡,信誓旦旦表示自己對項羽的忠心,尊稱項羽為"將軍",而自己則稱"臣",把劉項勢不兩立的生死鬥爭說成是偶然的誤會。項羽聽后,漫不經心地回答說:"這些事情,都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啊!要不然,我怎麼會懷疑和責怪你呢!"毫無保留地向劉邦說出了自己的情報來源。當時劉邦隨身除了張良等只有百餘人,要消滅他們真是易如反掌。在宴會上,謀士范增根據事前的商量,多次暗示項羽,催促他下令動手,但項羽一直默然不應。范增無可奈何,只好暗地和項莊商議,叫他進去以舞劍為名,把劉邦刺死。正當項莊舞劍快要得手之際,項伯看出此意出來阻撓。他也拔劍起舞,"常以自翼蔽沛公,庄不得去"。隨後,劉邦便借口上廁所,同樊噲等離開了宴會廳,留下張良繼續同項羽周旋,自己則不辭而別。鴻門與霸上相去40里,劉邦為了逃避項羽可能的追擊,棄車騎馬,在樊噲等人保護下逃出了虎口。而等著項羽的卻是垓下之戰,項羽兵敗勢窮自殺於烏江邊。諸葛錦囊:在社會上混,首先要認清自己的對手是誰。對於真正的敵人絕不能心慈手軟。就競爭對手而言,所謂和平就是兩次戰爭中間的間歇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