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搞垮了實業?
前一陣,我跟朋友在閑聊中提到現代互聯網科技飛速發展,能創造大量創業與就業機會;尤其是伴隨著3D列印技術的成熟與3D列印軟體的開源,以及列印數據下載,在未來3D列印就可能井噴式發展,還有可能普遍流入尋常百姓家。一個人可以將他天馬行空的想法、創意讓3D印表機創造出來,然後與電子商務結合……這又是一項新型產業與商機。
其實,販賣3D列印產品已算不上是新商機,新產業了,歐美已有公司或個人在互聯網上銷售3D列印產品。從個性化的杯子;稀奇古怪的椅子,桌子;鞋;首飾……媒體甚至宣稱3D列印的時代已經到來。
我繼續跟我朋友說,「所以,現代人必須要有超前的眼光,摸準時代發展的脈絡。」然後我就舉了一個馬雲的例子:當時中國還處於互聯網萌芽階段,普通人誰能想到電子商務居然會是這樣龐大的一個產業?但馬雲就看到歐美有ebay,那麼中國也一定會有一家中國的ebay,這就是阿里巴巴淘寶!(哈哈,大家先別管我這則例子到底對不對,是否恰當,反正你們能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就行了。)
總之,我十分佩服馬雲的眼光,然而我這位朋友則很不以為然。他說了句:「敗光中國實業,自己搞滑頭!」
顯然,我是不能接受這個觀點的,但也不能說我這位朋友的觀點全無道理,電子商務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但這是表面現象,只能說一半對一半錯吧!
以阿里巴巴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搞死實業其實是時代做出了選擇。時代在發展,傳統行業要生存就不得不做出調整,做出轉型。退一萬步說,就算這個時代沒有誕生互聯網,只要科技在持續發展依然有很多新的行業誕生,很多傳統行業消亡。
我記得我在網上聽一位大嘴侃過媒體行業的轉變,他說他剛入媒體行業乾的是傳統報紙和雜誌出版,那時需要大量的排字工,排版工。時代發展真快啊!眨眼間電腦普及了,到處都是激光印表機,排字工排版工紛紛下崗。接著互聯網爆炸式發展,電子雜誌、自媒體進入人們的生活。於是乎他認為傳統出版媒體已進入夕陽階段,選擇了轉型。
如今,正如他所料的那樣,科技進步,時代發展,傳統出版媒體正在萎縮。根據第九次全民閱讀調查,2011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3.9%;全國人均讀書4.53本。18-70周歲人均讀報時間22分鐘;讀書時間14.85分鐘;閱讀期刊時間11.8分鐘,加起來不到50分鐘。
數字出版則在這幾年異軍突起。根據相關統計,2009年數字出版產業總值已達到750億元,已經超過了傳統出版業;2010年直接飆升至1000億;2013年更是突破2500億……
這是傳統出版媒體行業的遭遇的衝擊與變化,那麼其他行業是否也如此,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是否會失業呢?答案是會!不過這只是暫時的,是社會和行業被迫轉型時的代價。我記得我以前看過的一部紀錄片,它詳細記述了這一現象,其中有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倉庫與超市(這兩個離我生活很近,也與各位的生活息息相關)。
傳統的倉庫需要大量的工人搬運貨物,也需要大量的人手看管和整理貨物。時代發展到今天,人工智慧的成長與機器人的應用,讓很多倉庫都脫離人工搬運整理貨物的傳統階段。現代機器人在光學感測器引導下穿行於倉庫中,讀取零散存貨數據並進行管理。一套完整的系統甚至能做到貨物的分揀包裝並定時發貨。
企業都是逐利的,這些可以365天24小時不停工作且不會抱怨的高效勞動力怎能不讓企業高管動心?除了初期成本高一些外還有什麼理由拒絕?於是乎大量的操作員下崗,取而代之的則是1-2個維護人員。
傳統的超市需要大量人手,銷售員、收銀員、管理、保安一個都不能少;然而現代超市則幾乎是無人超市,連收銀員都不需要了。如歐美的TESCO超市採用大量的自助掃描區,整個超市只有1-2個工作人員,幫助一些老年顧客以及不熟悉操作的顧客。更極端的有歐洲的Shop24已徹底無人化。
我個人估計,在未來,可能無人超市也會消失,取代它們的則是互聯網超市……互聯網銷售徹底的取代傳統銷售。
當然並不是所有是不應時代的事物都會被淘汰,有時候,時代也會賦予他們另一種價值繼續存在,只是需求沒有以前多了,就好比實體書。
曾幾何,有人發出這樣一聲感嘆:「實體書必須死!」大概是對電子出版物嚴重衝擊傳統出版行業而爆發的憤慨吧!不過我認為實體書不會死,而是會成為一種小眾需求,成為一種奢侈品,正如當年的機械錶一樣。
今天,手錶的計時功能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更多的是成為一種穿著禮節,成為一種奢侈品。同樣實體書將越來越注重做工,材料;價格會越來越高。人們購買後會將書本放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變成一種彰顯身份,體現文化品位的東西。至於實體書的實用性嘛……怎麼跟電子書比?
所以,並非電子商務衝垮了實業,並不是馬雲搞死了實業!是時代做出的選擇,人們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所說的適者生存那樣;不適應時代的……都被淘汰了。
不想被淘汰,那麼我們必須時時刻刻保持進化,做好轉變的準備!
寫於10月24日
修改於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