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VS青春殘酷物語

童話VS青春殘酷物語

文/水格(80后青春小說作家,三屆新概念作文獎得主)

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完成了一次對「青春」的閱讀。需要強調的是,這部名叫《遺失的美好》的長篇小說以書稿的形式展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對作者一無所知。惟一能面對的只有文本。所以,也老老實實寫下一些閱讀感受和思考。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應該是一位80后的青年作者的作品。小說以「艾小米」為線索以及敘述視角展開敘述,描述了一段青春過往,其中,文本給讀者造成的感受更像是一個大舞台,你方唱罷我登場。數個性格迥異的人物輪番上場,與「艾小米」一同演繹著一場龐大且傷感的「青春敘事」。無疑,「汪洋」、「紀婷玉」、「尹娜」是故事中重要的敘述點。其他的人更像是老舍先生戲劇《茶館》里的人物,「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充滿了敘述上的自由以及不確定感。比如「小羽」這個人物。小說主人公「艾小米」從北方城市考到南方一所大學,在這裡開始生活,但這並不是敘述的重點,她在看似幽默的行文中已經小心翼翼地埋下了伏筆,譬如說作品中前一部分用了相當的筆墨來描寫她的奢華的青春生活:「尹娜」對物質的狂熱追求;「紀婷玉」異常的行為人格;「汪洋」對「艾小米」近乎童話一般的愛情……這一切飽滿且可愛。可這也是悲劇的起源。當「尹娜」為物質而出賣甚至玩弄友情;「紀婷玉」為愛情奪走「汪洋」。「汪洋」對「艾小米」的絕對服從……一個個頗富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美好的青春像是一個好看的花瓶,被放置在高高的窗台上,風平浪靜的時候,一切如此美好,可是,當有一陣大風吹來,迎接它的就是粉身碎骨。

最終,「艾小米」失卻了友情、愛情,孤立無援地漂泊在通往未來的路上。

這是一部可謂「有傷痕」意味的青春小說。儘管在相當的敘述比重里,作者採用著一種幽默的筆調,但殘酷仍一陣緊似一陣湧向作者的筆端。現實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進入作品,錢、權融入青春,它們的出現除了讓青春的悲劇更加慘重之外,似乎並無其他建樹。同時,青春以「本相」方式進入敘述,我說「本相」並不代表著這就是青春的完全真實。而是說作者並不忌諱將丑的一面帶進敘述,並以逼真的姿態展現出來。人物的言語之間,我們感受到青春是一個在污濁的環境中橫生出來的怪物,蓬蓬勃勃,卻沒有方向。生活的表層都是如此。充滿了污鄙之色。但這一切,作者始終是以幽默的心態去對待的,只是在不經意的瞬間,流露著似乎「不合適宜」的青春感傷。這些感傷的罅隙使我們意識到,其實這些人物的本性並非如此,骨子裡仍存有善良、乾淨、純潔的因子。不過是社會對他們異化后,才有了輕薄的張揚,不羈。

更重要的是,作者把人性的考驗放到了後面。友情、愛情、親情交織在一起,成為碩大無朋的網,像「艾小米」襲來,在這些被極端處理的情節面前,人性的標尺亮了出來。如何以及怎樣選擇即展現著一個人的人性底色。五花八門,「汪洋」讓我們看到了人的悲劇。「艾小米」兩手空空讓我們看到了孤獨的永恆等等。

所以說,幽默只是假象,殘酷才是真實。

其實,在閱讀過程中,我便疑惑叢生。這顯然不是一部成人作家的作品。其中的一些情節處理帶有一些划傷。轉折處理等不夠圓潤;人物在某一時刻過於成熟,在另外一刻的純情則顯得虛假造作。作者在這種敘述搖擺里,使得閱讀進入了一種撲朔迷離的狀態。為了凸顯作者的意圖,不惜將諸多人物以及事件極端化處理,甚至包括背景,比如「艾小米」「鴕樂」家庭的權財描寫等等。所以說,這不是一部有關現實青春的小說。而是一部青春童話。

「童話」在作者這裡並不是一味地意味著美和善良,更多的時候它還意味著「真」。「真」則要再一次談到殘酷。殘酷是本相。不容篡改。作為80后的一員,能向讀者推薦這部帶有十足血色的青春小說是我的榮幸。它的不足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另外一種青春的本相——青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傷痕青春狂戀曲:遺失的美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傷痕青春狂戀曲:遺失的美好
上一章下一章

童話VS青春殘酷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