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峨眉?
1944年的夏天我曾在四川
「秀絕天下」的峨眉山住過兩個月。一同上山,一同住在雙飛橋清音閣上的一間房子里,並且一同下山的是劇作家宋之的。
1956年8月底我第二度再到峨眉山,距離前一次已經是十二年了。
時代已經變了,解放后的峨眉山仍是那樣鬱郁蒼蒼;而十二年前的遊伴,爽朗健碩的宋之的同志卻在一年前再也教人難以想象地做了古人。
想到這裡,心裡就覺得難受起來。從成都乘車出發的時候還是陽光明媚的天氣,但是來到峨眉縣就見濛濛細雨彌天蓋地而來,遠遠望見的峨眉山在雲里霧裡若隱若現,真像含愁的美人一樣蛾眉雙鎖。
是秋天了,綠暗紅稀,雨里的峨眉特別顯得蕭索;山上遊客也很少了。
我們來遲了一步,這上山下山的八天時間,就都在霧裡過了。報國寺里讀《聊齋》在成都出發之前,我一人去西玉龍街、玉帶橋街逛舊書店;一來這裡是十多年前常去的地方,二來我想買一本介紹成都的遊覽指南一類的書。
從前在成都住的時候反而沒有想到認識成都;而這一次匆匆而來,又要匆匆而去,便想儘可能地多親近親近,多了解了解這座可愛的城市。
可是跑了兩轉非常失望,這兩條街的舊書店本已很少,而像這樣的書竟是一本也沒有。
舊書店的老闆回答我的詢問時,說:「沒有。」臉上毫無表情,連頭也不抬一抬,好像對這門生意一點興趣也沒有。
其餘的書也找不到什麼可看的,我想:跑上峨眉山,天一黑,點上油燈,便不能在山上活動了,最好找點適合山上情調的書讀一讀。
我就想到了《聊齋志異》,誰知成都的書店裡連《聊齋》也是沒有的。
我跑了兩天才在人民公園(即是從前的少城公園)對門一家聯營的古籍書店裡買到了殘缺了的半部《聊齋》。
解放以後,加以整理註釋的許多古典名著都出版了,譬如《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等等。
惟獨《聊齋志異》迄今為止只出了一部為專家或收藏家用的手跡影印本,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由於廣大的讀者喜愛這部書,所以現在是很難買到這部書了。至於在成都買不到介紹成都的書,這在別的城市我後來也碰到同樣的情況,譬如在昆明也是買不到談昆明的書。
像這樣有悠久的歷史,有優美的風景、名勝的著名城市,外來的客人一天比一天多,他們都想在來到的時候能夠認識當地的風貌,找不到這樣的書是很不愉快的。
相反,我記得在解放以前,這樣的城市倒是大都有一部厚厚的無所不包的《遊覽指南》的。
到了樂山,去拜訪了樂山專區區委,才在宣傳部借到了一部《峨眉山志》,還是
「民國二十三年」在蘇州出版的,距離現在二十多年了。捧著半部《聊齋》,兩本山志上峨眉。
來到山下的第一座大廟報國寺已經是黃昏掌燈時候。天氣熱得很,我們一行五個人趁著天色已經暗下來,就在廟門外邊的小河裡洗澡。
附近的農民牽著牛從橋上走過,點點頭和我們打招呼。這假如是在城市裡,幾個人在路旁光著身子洗澡就會變成奇聞了,可是在這兒簡直是這樣自然,誰也不覺得新鮮的。
巍峨的報國寺油漆一新,雖然天黑了,也感覺得到那壯麗輝煌的氣派。
我被安置在後殿里的一間客室里,全部是新式的傢具,藤沙發、寫字檯、彈簧床。
除了那一盞油燈之外便像是城裡的大旅館一樣了。九點鐘準備睡了,臨睡之前,我到屋外走了一走,才發現這一排卧室就在後殿的廊前,對著房門是一排高大莊嚴的佛像。
天黑了,只憑著佛前的油燈看不清楚佛像的面目;我站在地上也就只及得佛前的須彌座一般高,還夠不到佛的腳面;數了數,有七盞佛燈,影影綽綽地就是七尊大佛。
佛殿當然也是高不可攀的。就在這時候,我忽然覺得有一陣恐怖之感襲來,好像回到了那不可知的遠古的年代。
昏昏的大殿里只有我一個人,遠遠傳來幾陣鼓聲也是那般深不可測,隨後便是什麼聲音也沒有了。
人都到哪裡去了呢?常年住在大都市裡的人是永遠也體會不到這種境界的。
殿後草地里的秋蟲又叫了起來,我慢慢地退回屋裡把門關上了。躺在床上睡不著,怕大佛會走進來。
我順手拿一本《聊齋》來看,一翻開就是《畫皮》,這個厲鬼食人的故事可不敢看;再翻到《連城》,這個生死纏綿的愛情故事在這樣深夜的古廟裡也只是徒然增加恐怖。
我把書扔了,但是睡不著,帳子外面
「嗡嗡」的聲音,好似遠遠的輕雷;伸出手去捉住一個蚊子,就像是蒼蠅那麼大,古人說
「聚蚊成雷」真是不錯。我緊閉上眼睛,不知道過了多久才睡著的。第二天早晨走出房天已大亮,才知道這座後殿叫做
「七佛寶殿」。七尊大佛都是滿面慈悲,顯然他們是保護人的而不會傷人的。
真是很奇怪,這種害怕的心情還是在十幾歲時有過,宗教的魅力原來是這麼震懾人心的;我想起了十幾歲在北京東嶽廟裡看見天王、鬼判、七十二司里受罪的冤魂時的驚悸的情景。
我把在成都市奔走兩天才買到的半部《聊齋》收進了行李袋,決定在峨眉山再也不看這部書了。
雙飛橋下水在報國寺又住了一天,第三天我們才上山去,我們走過了伏虎寺、雷音寺、華嚴寺、純陽殿、會燈寺、大峨寺、中峰寺,來到清音閣投宿。
清音閣下面就是峨眉山最幽靜的去處雙飛橋,這是我曾經住過不短一個時期的地方。
我和宋之的同志住過的惠民圖書館就在清音閣的旁邊,現在已經拆掉了;但是
「雙橋兩虹影,萬古一牛心」,兩條石橋下面的黑、白二水奔騰飛躍而來;兩水當中的牛心石和奔瀉下來的急流激起白浪如雨,濺到石上的杉樹枝頭,凝聚了一層冰花;道旁的幽邃,遮天的峭壁,都能找到十二年前的痕迹。
水流過牛心石,水勢便緩下來,雷鳴一般的聲音也低下來;水清得可以看得清楚水底的白色的石子。
這裡是從前我們每天來洗臉、洗腳和洗澡的地方。即使在夏天,這裡的水也清涼得叫人打戰。
現在已是秋天了,但是趁著忽然從雲里伸出來的一縷陽光,我還是跳到水裡去洗澡去了。
好涼啊!好涼啊!可是又是多麼爽快!這種清涼的、叫人頭腦清醒的感覺,我到今天——過了四個月之後,還能感覺得到。
我相信我是永遠也忘不了的,因為雙飛橋下的水儘管千秋萬古不斷地流,但是我卻不一定再來第三次了。
還有,儘管之的同志已經死去,而1944年那兩個月的山居生活我也是再也不會忘記的。
吃過晚飯之後,坐在清音閣的正殿上記日記、寫信。正殿實際是三面的敞廳,正面雖然有門,兩旁卻是露天的。
夜裡天很黑,沒有月光,只聽見水聲像疾奔的馬群。山風很大,點著的一根蠟燭火焰搖擺不定;蠟淚不停地流下來,蠟燭很快地就變短了。
燭光招來了無數的蛾子,飛蛾投火,一個一個燒壞了翅膀落了下來;蛾子身上沾著蠟油把我的日記本和信紙上都染上了油跡。
趕也趕不掉,賭氣我把蠟燭給吹滅了。睡在清音閣,聽了一夜水聲。猴子的故事早晨起來,匆匆地就出發了。
臨走之前我又到小河邊去了一趟,因為昨天洗澡的時候,我把手杖忘在河岸上了。
這麼可愛的水,真是捨不得走啊!我用手捧起河水把頭髮和臉都澆濕了,就這麼水淋淋地去趕上我們的隊伍。
就是這樣,一會兒水就幹了,一點水印子也沒有留下。離開清音閣,一路都是上坡,沒有昨天好走了。
像九十九倒拐,年輕小夥子也會走得氣喘吁吁的。太陽縮在雲縫裡,有時也出來一下,這總比沒有太陽強多了。
一路上風景可是真好,說一句老話吧,那就是:人在畫圖中。三點半鐘,我們快到九老洞了,忽然有人喊:「猴子!」遠遠望去,果然看見有兩個猴子在半山大樹間纏著的藤蔓上打鞦韆,但是一下子就鑽進樹陰里不見了。
峨眉山的猴群是出名的,十二年前我到山裡來沒趕上看見猴群。看見猴群也得碰運氣,以前峨眉山的猴群有一二百頭猴子,由一個猴王率領著;它們常去的地方是九老洞和洗象池一帶。
我記得從前上山的那回,在洗象池看見一間客房裡的窗戶上釘著木條條,就像監牢一般。
問老和尚,說是有一對新婚夫婦游山,晚上睡在這間屋裡;男人出去了一下,回屋時新娘不見了;原來是一群猴子從窗外跳進來把新娘搶走了。
新娘找回來沒有,不知道,但是猴子特別喜歡女孩子,我在別處也是聽說過的。
頭一次上山時我就沒有看見猴子。我知道有些人一路追趕猴子,可是猴子總比追它的人跑前一步;人家趕到九老洞,它們剛離開九老洞;再趕到洗象池,它們又離開洗象池了。
當然也有迎面遇見猴子的人,那可真是教人高興的事情。這一回我從家裡出發的時候,兒子抓著我的衣服說:「爸爸,你到峨眉山,給我帶個小墨猴兒回來。」我是答應了孩子的,雖然我也沒見過小墨猴是什麼樣兒,但是這顯然不易辦到。
這晚上我們住在九老洞。九老洞廟前面的一塊黑油油的峭壁像刀削成的一樣,這麼大,大得擋住了半邊天,把我們的住房擋得特別陰暗。
我們到洞里去了一下,又到著名的看日出的天皇台去了一下;沒有太陽,只有看看遠遠的千山萬壑,也教人心懷舒暢。
山上一片濃綠,石板縫裡時常有一朵朵的小花還在開放。花是小的,但是生命力是這麼強,它從這樣堅硬的石縫裡也要開出花來;花的莖和葉都非常纖小,但是花的顏色紅得像早起的朝陽。
時間離睡覺還早,我們去問老和尚,猴子會不會來?老和尚說,猴子現在不會來,因為現在正是收包穀的季節,猴子都到包穀地里吃包穀去了。
老和尚告訴我們,猴子現在不多了,山上的一個猴群只有二十幾個猴子,還是這兩年才組織起來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老和尚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四川解放的那年,峨眉山也來了解放軍。
解放軍不用說有多好,他們很快地就把過去山上的許多黑暗不平的事情處理得順順噹噹。
把當年的壞和尚、地主、惡霸,鎮壓的鎮壓,管制的管制;把峨眉山改造成了真正的清凈的和平的安靜的佛教聖地。
有一回,一個解放軍的排長在九老洞前面和老和尚談話,一大群猴子跑來找吃的,和尚和遊客們把許多食物扔給猴子吃。
人們都看見猴群當中有一個特別孔武有力的大猴子,總是跑在許多猴子的前面,把扔來的食物自己飛快地吞下去。
有小猴子來搶東西吃的時候,它總是攔著,常常一巴掌把小猴子打得老遠。
排長同志不明白了,他問老和尚:「這個猴子是怎麼回事?它為什麼這麼凶?」老和尚告訴班長說:「這是猴王。」排長一聽就火了,說:「猴子里也有惡霸行為,這可不行!」他想到了革命的目的,他不能容忍這種封建壓迫,他要為被壓迫的小猴子求得解放。
他掏出手槍瞄個准,把老猴王一槍打死了。沒想到的是,一兩百個猴子一見猴王死掉,頓時一鬨而散;轉眼之間,一個也不見了。
可正應了一句俗語,叫做
「樹倒猢猻散」。老和尚嘆息不止,說:「你打得冒失了。老猴不讓小猴到人前去搶東西吃,是怕小猴被人抓走。是保護小猴子的意思。猴子脖子底下有一個口袋,它回到家裡會把東西吐出來哺給小猴吃的。」可是老猴死了。
群猴無首,猴群作
「鳥獸散」。這群猴子遠不及《西遊記》里花果山水簾洞的猴子;水簾洞里的猴子,自孫悟空走了之後,還能保持團結。
而這一散,猴子們便從此不見,直到最近一兩年才重新集聚起來,可是比原來的規模就小多了。
猴子會吃莊稼,其食量或不會下於麻雀,但是它們是名山之點綴。排長打猴子的理由完全無可非議,問題只在事先了解得不夠,有點犯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
就是這麼一打,給峨眉山猴子的歷史上留下了這一點波瀾。上了金頂下峨眉從九老洞再上去,沿途的美景就不是我能寫出來的了。
整整二十里路,我們不停地在爬坡:鑽天坡、閻王坡、七里坡,一個坡接一個坡。
在雷洞坪後面看見浩蕩無邊的雲海,一層一層,不見邊,不見底,雲在腳下翻滾。
藝術家到了這裡我看只有嘆氣了。因為用什麼藝術手段也記錄不了這樣的奇觀,峨眉是夢裡的仙山。
山上有一個小廟叫做
「遇仙寺」。在這裡我們當然沒有遇見神仙,連僅有的一個和尚也不在廟裡。
廟裡柱上掛了一塊木板,木板上貼一張黃紙,用墨筆這樣寫著:游山的同志們本寺僧人上山搞生產去了廟內無照應同志們請你們大家要原諒峨眉山是風景區人人要愛護公共財物現在灶房內有茶水請你們自便山高風大小心火燭千急千急本寺和尚白這個告白沒有標點,直行寫,又是從左到右,所以看了半天才看清楚。
但是從這幾行字里教人親切地感到峨眉山在解放以後所起的本質的變化:僧人搞生產去了,房門沒有上鎖,為遊客準備了茶水,叫遊客小心火燭,愛護公共財物……我走到灶間,爐火尚溫;揭開鍋蓋,水是熱的;我喝了一口水,把鍋蓋蓋好,覺得水裡有一絲甜味……我覺得我們的國家有點像《鏡花緣》里的
「君子國」。在過去,這只是文學家的願望;而今天,這是生活里的真實。
這一天我們上了峨眉的最高處:金頂。金頂冷得很,站在岩頭可以遠望見西方的大雪山,站在這裡就像是在過冬天了。
蘇東坡有《峨眉山》詩: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春風日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凍如蟻。
何況這時已是陰曆的八月了,寒風夾雨,透體生涼。峨眉金頂的佳景是
「雲海」、
「日出」、
「佛光」和
「遠望雪山」。但是秋天一到,便霧滿乾坤。這四種景色除了
「日出」本是太陽的事之外,其他三種也都需要太陽作主要的陪襯,可是據說在這個季節里太陽是不願出來的了。
因此
「雲海」只剩下一片空濛,「雪山」模糊不清,在日光偶爾出現一下時的薄弱的
「佛光」里也只能隱隱地看見我們的人影。我們等了兩個早晨,太陽沒有出來。
應當說明一下,即使是這樣的天氣,金頂的雲海也是令人神往的。那樣無邊無際的白雲的海啊!
再也沒有比這更寬廣的世界了。從北京到四川有這麼遠,我們想再來一次峨眉是很困難的了。
可是我們來遲一步,該看到的美景,該享受的陽光便都不屬於我們了。
我們本想拍一些美麗的彩色的電影鏡頭回去,只因沒有陽光和群芳零落——峨眉山有上百種的奇花——我們一個鏡頭也沒拍成,只好懷著無限惆悵下山了。
在金頂的留言簿上,我寫了一首打油詩:欲為銀幕留奇景,千山萬水上峨眉;四日不晴三日雨,趁興而來敗興歸。
說
「敗興」是指的我們的影片沒有拍成,這主要要怪我們自己不了解情況,事前沒有做必要的調查研究工作。
這一回我們明白了峨眉山的規律,寫下來告訴要去峨眉而還沒有去的人:春天四月,滿山百花齊放,山頂的雲海最好看。
五、六月山下晴朗,山頂多雨;滿山遊客,農民最多。六月到八月是知識分子學生游山的季節。
冬天十一月到一、二月,山頂經常晴朗。雲海,日出,日落,佛光,雪景都是最好的時候。
雪景的最大特點是白雪壓在綠樹上。在別的地方的冬天,雪下只有枯萎了的枝條。
多巧!正確地說,應該是:多不巧!我們來的時候,正是什麼也不是的時候。
更不幸的是我在金頂上碰見了我平生最怕的東西:跳蚤。而且不止一個,把我咬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捉也沒法捉,因為我知道,捉了一個又會來一個;而且天氣太冷,穿了不少衣服,捉起來很不方便。
我問金頂的和尚,為什麼有跳蚤?他說:「是你從山下帶上來的。」我說:「不是。山下沒有跳蚤咬我。」他說:「這裡從來就沒有跳蚤。你看我。」他做了一個很舒服的表情。
這個辯論很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我只好認輸,不談了,決心喂跳蚤。
我們在一路斜風細雨中下山,跳蚤跟我下山才罷手。雨把我全身澆得透濕。
可是在路上我們還遇見不少上山的遊客。最使人感動的是有兩位老太太,一步一步挨上山去,她們是去拜佛的。
一共八天,我們上了山,又下了山。儘管我們來得不是時候,可是峨眉山的秀麗終是不可及的。
峨眉山的和尚,和我們相處多日的普超、演觀和我們沒有見面的遇仙寺的留下告示的和尚,他們都是那麼有修養;待人親熱,對祖國和我們的社會那樣熱愛和充滿信心;為新生的峨眉抹上無限光彩。
我懷著希望下峨眉。希望成都到昆明的鐵路快修好,那時火車就會在峨眉山下經過,就會有更多的人上山來。
希望峨眉山在不久之後會裝上電燈,那時殿上的大佛就不會嚇人了。希望開一條上山的公路,讓年老的人(像我們遇見的老太太)可以少爬點坡,可以坐著汽車上山。
還有重要的一條:不要有跳蚤!實踐證明,跳蚤絕對不是我從山下帶上去的。
這樣的願望一定會實現的。1956年7月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