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載淳(9)
同治皇帝的惠陵主同治死於梅毒說。也主要是根據歷史檔案和翁同龢日記。野史中也有載述,《清宮遺聞》記載,同治到私娼處,致染梅毒。翁同龢日記云: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醫李竹軒、庄某於內務府坐處,據云:脈息皆弱而無力,腰間腫處,兩孔皆流膿,亦流腥水,而根盤甚大,漸流向背,外潰則口甚大,內潰則不可言,意甚為難。」二十八日又記:太醫云:「腰間潰如椀,其口在邊上,揭膏藥則汁如箭激,丑刻如此,卯刻復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再記:見「御醫為他揭膏藥擠膿,膿已半盅,色白而氣腥,漫腫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李慈銘日記也記載:「上旋患癰,項腹皆一,皆膿潰。」但他又說:「宮廷隔絕,其事莫能詳也。」但清宮史專家指出,清朝的典章制度是非常嚴格的,皇帝私自從紫禁城裡出去尋花問柳,是沒有什麼可能性的。另一種意見卻認為,同治重修圓明園計劃遭百官反對而失敗后,百般無聊,便在太監引導下,微服出宮,尋歡取樂。時外國人可能已知同治帝之病,如美國公使給本國政府的報告說,「同治皇帝病若以西醫及科學方法診治,決無不可醫治之理,決非不治之症。」然而,同治帝是一國之君,太醫開方要經過嚴審,出於為君者諱,是不能公布病症實情,也不能按病開方,下藥不對症,醫治無療效。主同治死於天花梅毒說。也主要是根據歷史檔案與文獻資料推斷。御醫診斷同治的癥狀是:濕毒乘虛流聚,腰間紅腫潰破,漫流膿水,腿痛盤攣,頭頸、胳膊、膝上發出痘癰腫痛。這種看法是:同治或先患天花未愈而又染上梅毒,或先患梅毒而又染上天花,兩種疾病併發,醫治無效而死。民間對於同治皇帝死因有種種說法,清朝官方則保持沉默,不予申辯。因此,同治到底是死於什麼病,成了一個歷史疑案。同治死後,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急召惇親王奕、恭親王奕、醇親王奕,孚郡王奕、惠郡王奕詳,貝勒載治、載澂、公奕謨,御前大臣伯彥訥謨祜、奕劻、景壽,軍機大臣寶鋆、沈桂芬、李鴻藻,內務府大臣英桂、崇綸、魁齡、榮祿、明善、貴寶、文錫,直弘德殿徐桐、翁同龢、王慶祺,南書房黃鈺、潘祖蔭、孫詒經、徐郙、張家驤入,奉懿旨,以醇親王之子載湉——既是同治的堂弟,又是同治的姨表弟,入繼文宗(咸豐),為嗣皇帝。《清史稿·穆宗本紀》論曰:「沖齡即祚,母后垂簾。國運中興,十年之間,盜賊剗(chǎn)平,中外乂安。非夫宮府一體,將相協和,何以臻茲!」同治年間,機遇難得:內處「太平軍」與「義和團」兩大社會動蕩之間,外處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兩次入侵之間。太后垂簾,親王議政,宮府一體,尚能協和,推行新政,有一定成效。同治壽短病故,載湉入繼大統,就是光緒皇帝。載淳個人小檔案姓名:愛新覺羅·載淳出生: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屬相:龍卒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享年:19歲謚號:毅皇帝廟號:穆宗陵寢:惠陵(清東陵)父親:奕(咸豐)母親:葉赫那拉氏,后尊為孝欽顯皇后初婚:16歲結婚,配偶阿魯特氏,配偶:5人,皇后阿魯特氏為皇后子女:無繼位人:載湉(光緒)最得意:興辦維新諸事最失意:父親早故最不幸:身後皇后自盡最痛心:無子女最擅長:戲耍相關閱讀書目推薦(1)閻崇年:《清朝皇帝列傳·同治皇帝》,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2)徐立亭:《咸豐同治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3)馬東玉主編:《清朝通史·咸豐同治朝》,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