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 Iron tower

鐵塔 Iron tower

巴黎的歷史是石質的。那些石板石榫鋪設的道路,在歲月里磨成了鐵,沒有人能撬動一下。那些石制的磚砌的建築,在時光里變成了文字,已經是書里的風景了。它方方正正,垛成各種格局,像一個固定了的陣容,不能隨意拆除,也不能隨意加入。城市的樣式是前人完成的,後面的人只管進來住,連它的蛛網都不要捅破一隻。巴黎讓所有的人像信守諾言那樣,不許有一點背叛。只有拿破崙除外。巴黎最後一稿,出自拿破崙的手筆。埃菲爾先生是後來者,他硬要給巴黎塞一個楔子。不用大理石,而是改用鋼鐵,將一個鐵制的塔強加給了巴黎。那是1884年,巴黎因為主辦世界博覽會,需要一個紀念性的建築物,於是就向全法國徵集設計方案。工程師埃菲爾給巴黎設計出這麼一座鐵塔。在19世紀末,它曾經是整個世界最高的高度。20世紀末,它至少還是巴黎的最高高度。這個高度是由鐵鑄造的,只有鐵能把人的**高舉起來。鐵在一夜之間顛覆了大理石,顛覆了城市。巴黎人火了。巴黎人接受革命,卻接受不了埃菲爾塔。它惹怒了巴黎的貴族和上流社會,也惹怒了巴黎的作家和藝術家。他們認為這個塔破壞了巴黎的美,損害了巴黎的盛名。巴黎是一個具有爭論傳統的城市,人們聯名寫信反對建這個塔。一個退休軍官向法院提出控告說,鐵塔塌下來壓了我的房子怎麼辦?儘管這樣,政府仍然站在支持一方,埃菲爾本人也出來解釋,這個塔最終被巴黎人認同了。一直不能接受鐵塔的只有作家莫泊桑,這個塔被他看做怪物,視為眼中釘。我能理解,頑固不化,其實也是一種愛的方式。然而,在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舊的東西必然給新的東西讓地方。這種讓不但是精神的,還將是物質的。塔是一支筆,將陳舊與新鮮劃分開;塔是一把鍬,將巴黎的沉醉攪醒,也將巴黎的未來預告。這把鍬是掘墓用的,舊的東西只是因為害怕被埋葬,而本能地抗拒。我想,莫泊桑不一定拒絕新,可他一定比任何人都懷舊。舊是他小說里的背景,沒有了舊,也就沒有了故事的現場。他不過是想完整地保留記憶,保留對巴黎的感覺,讓它們像塞納河水一樣取之不盡。有許多人,只要說到埃菲爾塔,就會說起莫泊桑。在那些人眼裡,莫泊桑是可笑而且可悲的,在我眼裡,他或許是最可愛的。即使是現在,這個塔也只是在時間的作用下被我們熟悉了。它的意義就是鐵,就是高度。登上塔頂,可以任意俯瞰巴黎,可我並沒有覺得它偉大,卻通過它看見了巴黎的偉大和浩瀚。這樣想,我甚至覺得它悲哀,它是巴黎的標誌,卻永遠也融不進巴黎。那天午夜,從紅磨坊看演出回旅館的路上,又一次經過埃菲爾塔。塔內的燈光映照出它身體的全部線條,像巴黎姑娘的大腿,放蕩,性感,每一根血管都看得清楚。我感覺它正朝著觀眾撩起裙子,在它的腿下,戰神廣場變成了蒙瑪特區的夜總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個女人眼裡的歐洲細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個女人眼裡的歐洲細節
上一章下一章

鐵塔 Iron tow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