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神論・無宗教信仰者・皈依猶太教者
在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可以作為例子來討論「誰是猶太人」。這個問題就是「是不是無神論者和無宗教信仰的猶太人已經作為猶太人存在了?」,或者說,猶太人皈依基督教等其它宗教後會出現什麼情形?如果我們從前面的討論來看,讀者當然會認為他們不是或不再是猶太人。但是,事實正好相反。信仰無神論的猶太人也好,成為基督教徒的猶太人也好,猶太人就是猶太人。借用猶太教法的權威賽摩爾?斯科魯博士的話就是「猶太人永遠是猶太人」。我們不妨拿信仰無神論的猶太人舉例,例如卡爾?馬克思﹑愛因斯坦和阿爾扎克等。他們否定宗教,但他們不能否定他們是猶太人這個事實。就因為他們否認作為既定宗教的猶太教和基督教,所以,在他們的思想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投身於超越宗教限制的無窮世界的雄心。馬克思創造出了新的理論代替猶太教的彌賽亞思想,即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理論。前者認為,在人類歷史的盡頭,社會出現戰亂和暴虐,這時,救世主彌賽亞會給各國帶來永久的和平。馬克思則認為,對於資本家的壓榨和掠奪,無產者會堅決地起來反抗,最終用自己的雙手使社會發生質的變化,達到真正的平等和安寧。其實,馬克思的**理論也是受到了彌賽亞思想的啟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馬克思主義只是對彌賽亞思想的時代背景和創造和平的人物進行了恰倒好處的替換。至於愛因斯坦,他曾經說:「有一種超越一切的力量,支持著全宇宙的科學法則和自然界的運行變化。如果我們將這種力量稱為上帝,那我就要向這位上帝低頭。」他的這種告白,並沒有否定宗教存在的合理性。他所拒絕承認的可能是作為「逐利信仰」對象的上帝,可能是作為神話敘事詩中主人公的上帝,也可能是神學討論中觀念上的上帝。但是,從承認有支持全宇宙真理法則的上帝這一點來看,愛因斯坦的思想是忠實於《聖經》思想的。阿爾扎克稱自己是「不是猶太人的猶太人」。「不是猶太人的」這半句可以理解為「不是猶太教徒的」。他突破狹隘的猶太復國主義的框框,看透世界的本質。他的生存方式反映了猶太人在長期離散的歷史中形成的逆來順受的特點。他受猶太人生活的熏陶,對宗教傳統有一種感傷的情懷。這種感傷不強調合理主義,卻在他的內心深處割捨不斷。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如果有真心想皈依基督教的,也是在考慮從社會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益處,在尋求生活方便的基礎上成為基督教徒的。但是,猶太人一旦皈依基督教,就不再是猶太人了,而且也不會被基督教徒認為是基督教徒的兄弟。從道理上講,「主的光輝下,四海之內皆兄弟」,他們可以成為分享這種兄弟之愛的朋友,但在感情方面,會有類似「他是猶太人的基督教徒」的區分意識產生於周圍的基督教徒中間。這種意識的存在是一個逃避不了的現實。他本人也會有「我的身體里流動著猶太人的血液」這種內在的意識,而且很難擺脫。結果,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不斷受到內在的和外來的「猶太人意識」的折磨。由猶太教向基督教皈依的最著名的例子有十七世紀荷蘭的數學家和哲學家斯賓諾莎﹑近代的英國政治家B?迪斯雷利(1881年卒)﹑德國音樂家F?門德爾松(卒於1847年,為摩西?門德爾松之孫)﹑法國哲學家H?伯格森還有此前在美國任國務卿的H?基辛格。在15世紀發現美洲大陸的探險家哥倫布也在西班牙皈依了基督教,成了一名猶太人基督教徒。所以,「猶太人永遠是猶太人」這句話意味著一名猶太人即使成為無神論者或是皈依其它教派,「猶太人」將是伴隨你一生的烙印。即便是他們的子孫,如果能自覺地認識到自己身上流動著猶太人的血液,那就有重新成為真正猶太人(或猶太教徒)的可能性。對於「誰是猶太人」這個問題的解答到現在還非常複雜,但一直在修正和發展著。現在,我想用以上的這些討論為這個問題先打上一個句號。綜合前面所述,猶太人就是猶太人或是猶太教徒的後代或是帶有任何猶太人意識的人。這要求他的思維方式和行動背景能體現猶太教的思想。要認識猶太人,這一點是不能忽視的。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