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教起源
上帝的光輝照耀各族兄弟——猶太格言猶太教是一種古老而年輕的宗教。說它古老,是因為它是和印度教並存的世界上最有歷史的宗教。印度教的詳細起源還沒有定論,大體是在公元10世紀的時候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以印度教為基礎創立了佛教。佛教最終從印度人中脫離出去,成了蒙古系各民族的宗教。印度人一直信仰印度教,所以它並沒有失去自己的生命力。雖然在這個過程中,瑜珈和錫克教也分離出來,印度教仍保持著它神秘性,強有力地影響著人們的宗教實踐。猶太教的歷史就十分清楚,我們可以推斷出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等民族首領的信仰是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實際上,猶太教作為一種以色列全民族的宗教是在摩西成功領導人們出埃及后(公元前13世紀前半葉)實現的。那時,以色列十二個部落和上帝之間達成契約,將耶和華作為自己惟一的上帝,而耶和華也把以色列民族作為最寵愛的臣民加以保護。但是,他們中的腓尼基人和迦南人熱衷現世宗教,塔洛特人信仰女神。他們這種腳踩兩隻船的做法讓他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陷入困境。所以,上帝開始給予他們錘鍊,讓他們飽受國家滅亡和成為巴比倫之囚的痛苦。公元前538年,逃離囚犯生活的猶太人返回自己的故土。這時,他們在宗教上已經面目一新。在學者以斯拉和首領尼希米的領導下,猶太人開始以對上帝的絕對忠誠和純粹信仰為基礎展開祖國重建運動。和在耶路撒冷的神殿做禮拜不同,猶太人是以猶太會堂為中心,對普通的民眾進行教化,有組織地將禮拜和學習活動納入日常生活中來。公元前70年,耶路撒冷再次陷落,第二神殿遭到破壞。由於在猶太會堂做禮拜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所以這次事件對猶太教毫髮無損。從那以來到今天的一千九百年間,猶太教在內容上沒有質的改變,可以說是「堅如磐石」。這種禮拜傳統能得以維持應該歸功與《塔木德經》的編纂。《塔木德經》僅正文就有6部﹑63題﹑524章和4184節。後來,各頁上又增補了歷代學者和賢人的見解,如今已經成為無可匹敵的巨著。《塔木德經》包含了關於儀式典禮﹑神學﹑農業﹑工業和商業規則,以及全部民法﹑賞罰﹑婦女生活。另外,《塔木德經》中還記載了很多典故和詩歌。可以這樣說,只要在日常生活方面能想到的都會在《塔木德經》中出現。不管什麼樣的難題,只要參照《塔木德經》都能得到解決。對於分散在各地的猶太人,《塔木德經》就是大家共有的老師。《塔木德經》中隱藏了很多在信仰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