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東方蒼龍――二十八宿故事之一(2)
我們再來看看東方蒼龍的下幾宿。
房宿的房,是府的意思,也就是腑或腹,蒼龍的腹部。
房由四顆星組成,與角宿一樣,也正好跨過黃道,是三光之正路。
它的另一個名字是「天駟」
,即四匹馬拉的天車。
2.七月流火,不必「小心中暑」
再往下是「心、尾、箕」
三宿。
心宿是龍心,由三顆星組成,中間的一顆非常著名,是全天第15亮星,正式名稱叫心宿二,它還有火、大火、商星、大辰等名字。
由於它的顏色是火紅色,很亮,足以和火星抗衡,故名大火。
我們怎麼在天上辨認心宿二呢?很容易,夏天的晚上,我們向正南方向看去,會看到一顆火紅色的亮星高懸,它就是心宿二。
它的西方名字為「天蠍座α」
,也正好是蠍子的心。
有趣的是,在西方,它的專名為Antares,意思也是「對抗火星。
它距離我們約410光年,光度是太陽的5萬倍,是一顆紅超巨星。
說起它的大小,可不僅僅是「對抗火星」
了,它足可以把火星繞太陽旋轉的軌道都裝進它的「肚子」
里。
有句著名的成語「七月流火」
,出自《詩經》中的《國風?豳風?七月》,其第一段是這樣寫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田畯至喜。
《詩經》的句子很難懂,我們只看前幾句與我們的內容相關的就行了。
「七月流火」
,這裡的「火」
即指心宿二,按商周時的曆法,七月已是秋天,「流」
不是流星的流,而是指心宿二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預示寒冷的季節就快要來到了。
古詩云:「寒蟬鳴敗柳,大火向西流」
,就是「七月流火」
的化用。
所以接下來「九月授衣」
,已經開始送寒衣了,「一之日」
「二之日」
據考證也是月份名,相當於冬季最冷的時候,故用「觱發」
「栗烈」
來形容朔風怒號。
另外,由於歲差,同樣的季節我們看到的天象與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看到的已經不很一樣了。
那時心宿二在正南方時,比現在的位置要高得多。
曾看到報紙上出現過這樣的標題:七月流火,小心中暑。
這是作者、編輯不懂典故、望文生義鬧出的笑話,把「七月流火」
理解成「七月盛夏,熱得天上像下了火一般。
所以朋友們要多讀書多思考,不可人云亦云想當然。
3.熒惑守心的故事關於心宿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我講兩個「熒惑守心」
的故事。
心宿3顆星,在星占上有重大意義,心宿二有時代表皇帝,另兩顆星分別代表了太子、庶子,都是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員。
熒惑,即火星,在古人看來,它的運行路線最複雜,行蹤最讓人捉摸不透,所以起名「熒惑。
另外它的火紅顏色也令人不安,故中西方都常把它看成是戰爭、死亡的象徵。
據說宋朝徽宗時代,景德鎮的許多大窯燒制瓷器時,打開窯一看,燒出來的瓷器都帶著赤紅色。
本來窯工上的釉是要燒青瓷的,為什麼成紅的了?通星占的人來一看,說這是天上的火星運行到當地的分野,感應到窯中造成,主凶。
現在看來,瓷釉變紅可能是火候或雜質的原因,但當時人們對星占深信不疑,被這樣不吉利的星「感染」
的器具誰還敢用?結果所有的窯戶都把瓷器打碎埋掉了。
「守」
是占居的意思,「熒惑守心」
就是象徵災難的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這歷來被認為是嚴重的凶兆。
在春秋時代,宋國的宋景公有一天上朝時,太史官稟報:「昨天晚上,下官按慣例觀察星象,發現火星正好停留在心宿不去(熒惑守心),這是個大凶的星象,請大王召集百官商議對策」
宋景公便問百官有什麼辦法。
文武官員面面相覷,誰都不敢說,因為熒惑守心常常標誌著君王遇禍、宮廷遭災,怎麼開口向國王解釋呢?這時眾臣中最聰明的子韋上前說道:「熒惑守心是最不祥的星象,主君王大禍。
但是,大王可以通過禱告驅禳的辦法,把這個災禍轉移到宰相的身上」
景公說:「這怎麼使得?宰相是助我治國的人,我若移禍給他,豈不惹天下人恥笑?」
子韋說:「還有個辦法,大王可於今日午時三刻登上靈台祭天,將災禍轉移給百姓」
景公不高興地說:「你開什麼玩笑,人民都死了,我還作什麼國君?」
子韋又想了想,說:「那就別轉給人了,轉成今年年成不好,也能過這一關」
景公說:「年成不好,必有飢荒,人民會挨餓。
為了自己而坑害百姓,這算什麼君王?老子說:受國不祥,方為天下王。
這是我的命,我自己承擔吧!
不用你們出這些餿主意了」
子韋一聽非常高興,退了幾步,率眾大臣一齊向景公禮拜,說:「下官們向國君賀喜,您這種情願自己受難,也不嫁禍給臣民的德行,一定會上達天庭,天帝不但能使您免禍,而且您一定還會延壽」
果然,這一天什麼事也沒發生,到了晚上,太史官陪著景公和子韋再觀察天象,發現火星已經離開了心宿,據說一晚上就走了三舍,看來是被景公的德行給感動的。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景公和子韋都是很明智的人,對待星占,需要信的時候就信,不需要信的時候就不信。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