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如何應對挑戰(4)
誠然,實力包括經濟的、技術的、知識的,有形的、無形的……不一而足。但是,在知本時代,就是擁有最多的錢也可能會像名噪一時的電腦大王王安那樣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或者像日本八佰伴公司的和田一夫那樣偌大的家產化為烏有。在知識經濟時代,「知本」的力量將取代資本的力量。對於人,最痛苦、最不幸的將不是金錢的匱乏,而是「知識」的貧乏。因為沒有足夠的、勝人一籌的能力,失去一切既存的和未來的知識水平,就很難具備勝人一籌的優勢,就難以在激烈的生存競爭和挑戰中成為英雄,攫取夢想的財富。在網路化的數字時代,最強大、最有競爭性的實力就是知識,就是由於知識而轉化而來的創造性能力。然而,這樣的實力從哪裡來?適應新經濟時代的生存方式,獲取實力的惟一途徑就是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只有終身學習的人,才能不斷獲得新知識、高能力,才能不斷獲得新信息、新機遇,才能迎接挑戰,不停頓地走向成功。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首席專家路易斯?羅斯說:「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像鮮奶,紙盒上貼著有效日期。工程技術的有效期大約是3年。如果時間到了,你還不更新所有的知識,你的職業生涯很快就要腐蝕掉。」1994年11月,義大利羅馬舉行了「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與會各國政要和專家、教授提出了「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強調如果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就難以在21世紀生存。終身學習,是新世紀的生存方式。所謂「終身學習」,並不只是強調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需要什麼就及時「充電」,接受培訓,直到老了也要學習,活到老,學到老;而且它還包括更深層次的意義:要使學習完完全全地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做到生活學習化、工作學習化。其中,生活學習化,就是使生活成為鍛造性格、能力的課堂,鍛造素質、本領的熔爐。工作學習化,不是工作之餘的學習,而是工作本身就應成為一種學習。終身學習,就是把學習融入人生的每時每地,包括工作、生活和其他一切活動,成為「全時空學習」。知識經濟時代是以信息和知識的大量生產和傳播為主要特徵的。現在每天約有10億信息單位的信息產生,通過網路不停地傳播,並以每年18~20%的遞增率發展。與巨大的信息和知識量相比,學習者更加顯得「知識貧乏」。人們會感到自己的知識正變得支離破碎,學習的速度太慢,也會感到像「溢滿的茶杯」,沒有空間去接受更多知識……這實質上是由於個人學習的有限性、滯后性與知識增長的無限性、快速性之間存在的極大矛盾所造成的。面對新經濟,人類的學習能力受到了極大挑戰。21世紀,人們只有學會發展自身的學習能力,學會拋棄舊東西,使自己再次變得「空虛」,才能更虛心、更快、更多地學習知識。因此,新經濟時代沒有「畢業」的概念,學習是終身化的任務。終身學習化,也就是人生學習化,要使我們的人生成為「學習化的人生」,不斷在實際生活中學習,在實際工作中學習,終生都如明代大儒朱熹所說的「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同濟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生院副院長鄭惠強,從事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教學科研20多年,曾赴德國進修一年。他從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對未來的強烈敏感說:「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人類將步入一個知識經濟新時代,終身不斷學習,將越來越成為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上海作為一個經濟文化發達的特大城市,就業結構已逐漸發生變化,人們的職業和崗位變動愈加頻繁,一次性學校『充電』、一輩子工作中『放電』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為此,構建學習型城市,人人選擇終身學習勢在必然。」2000年12月27日,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認為:「21世紀教育主旋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那麼,為了獲得實力,中產階級面向未來應該去學習什麼呢?有關權威人士提出了「四大支柱說」。這四大支柱是:第一大支柱是: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的能力(Learningtolivetogether)。透過對他人歷史、傳統與精神價值的了解與尊重,創造一種新的精神,這種精神可以帶領人們以智慧與和平的方式解決衝突,避免偏見與歧視。這聽起來有點像烏托邦,但這是人類必須打造的理想國。第二個支柱是:學習知識的能力(LearningtoKnow)。隨著科技的進展與經濟活動帶來的變化,未來對教育的需求將傾向於強調整合基本知識,並選擇部分學科做深度的探索。因此學習基本的知識成為教育的基礎,這些知識是導引人們走向終身學習的護照。第三大支柱是:學習動手做(Learningtodo)。這不僅是只要學習去做一份工作,更廣義地來講,就是要透過動手做的練習,獲得一些關鍵能力,使人在各種情境下,有能力回應。其中團隊合作的能力,經常被學校教育所忽略,而這項能力在未來將會非常重要。如果學習在學校時就能有機會參與工作場所的訓練或社會工作,這些能力與技術將可以及早培養,因此學習與實做的結合將益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