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思考,則衰老

一、不思考,則衰老

(一)善養生善思考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思考。不思考就意味著死亡。以往人們對死亡的定義是循環和呼吸功能不可逆的停息,而目前則通常把腦死亡認定為法定的死亡。所以,人們不停地思考,實際上是在證明自己還有活著的理由。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關鍵在於人類有一個不斷變化聰明的大腦。現代人的大腦比非洲發現的南方古猿的腦大三倍,這一增長通常被看作是人類進化史上最迅速的重要事件。雖然在漫長的歷史中,人類的形體也有所增加,但我們的腦增長要迅速的多,可以說我們的大腦經歷了與身體增長基本無關的增大,而我們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比過去更加聰明了。生命在於運動,而最具價值的運動就是大腦的運動。如果你不願意動腦筋,你就會覺得活著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你的孤獨、失落就會隨之而來,你的青春就會很快消失。科學家還作過這樣的試驗,他們將73位平均年齡在81歲以上的老人分成三組;勤于思考組、思維遲鈍組、受人監視組。結果表明,勤于思考組的血壓、記憶力和壽命都達到最佳指標。3年後勤于思考組的老人都健在。而思維遲鈍組死亡%,受人監視組死亡人數達%。日本科學家對200名20歲到70歲的人進行實驗觀察發現: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人,60歲時其思維能力仍很敏捷,而年方30就不願多動腦的人,其腦細胞功能在急劇下降。西方科學家對16世紀以後歐美出現的400名傑出人物進行壽命研究,這400人中壽命最長的是那些大量用腦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平均壽命79歲以上。如瓦特83歲,巴甫洛夫79歲,羅素98歲。1940年後去世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80歲以上的就有33人(其中90歲以上的有6人)。在醫療條件並不發達的古代,人類的平均壽命比較短,正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很多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壽命都很長,如孔子活了73歲,荀子75歲,孟子和莊子均亨年83歲,墨子92歲。莊子雖然主張「無為」,但他的「無為」並不是不去思考,而是不要把心思用在對物慾的追求上,總體上來講,他的「無為」是為了「無不為」。從《莊子》一書可以看出,莊子本人的思維飄逸洒脫,靈動自然,其思維的效率令無數後人望塵莫及。(二)思想的快感每天早上,當我們剛睜開眼睛,還處於我們半夢半醒之間時,會覺得眼皮沉重,渾身無力,然後,隨著大腦的漸漸清醒,渾身的活力也開始增強了。如果我們還賴在床上不起來,不願意讓大腦進入清醒狀態,那麼就會越睡越困,身體也會更加疲乏無力的。所以思想的機器一旦停止運轉,身體的機能就會衰退。世界上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天生不願意吃苦,只想著有朝一日發大財,然後吃喝不愁,享受一生。這樣的人一定是不會幸福的,因為他們的大腦沒有得到開發,他們無法取得思維的進步,更無法得到思想的快感。不能得到思想快感的人,必然無法保持青春活力。所以,很多人雖然一輩子養尊處優,但他仍然會在憂鬱中提前衰老。按照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學說,自我價值實現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而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東西莫過於思想的升華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聆聽一個智者的人生經驗時,往往有一種提壺灌頂的感覺,大腦中的通暢舒適程度非常高;當別人把自己當作智者來看待時,那麼你的自豪感絕不亞於一夜間發財的感覺。人在享受幸福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腦內嗎啡這種快樂的荷爾蒙。不過按照中醫的說法,大部分顯性幸福的背後都會有著隱性的苦難。比如**的快感會引起精氣損耗的問題,吃美味佳肴時的快感可能會引起腸胃消化不良;曬太陽的快感會引來體內水分的蒸發。但是,唯獨有一樣快感是不會有負面作用的,這種快感就是思想升華的快感。對於那些善於思考的人來說,一生中得到的思想升華越多,生命的活力就愈加旺盛。所以,那些發明家、哲學家的壽命要比一般人長得多。老子、莊子雖然提倡「無為」,但他們的積極的哲學思考實際上是一種「有為」,假如他們「不思」,就不會創立偉大的道家學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新的養生理念:職業生涯中的養生計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新的養生理念:職業生涯中的養生計劃
上一章下一章

一、不思考,則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