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不是「餘生」
本來嘛,「人生得意須盡歡」,如果不會享受的話等於白來這世上一遭。雖然「螞蟻和蟈蟈兒」這一寓言故事的宗旨是告訴人們要像螞蟻一樣辛勤工作,否則就會像蟈蟈兒一樣餓死。的確,螞蟻也許是因為勤勞而為自己貯備了充足食物,但這畢竟是貧困時代的寓言故事了,在物質富足的今天,人們更注重的是精神的健康。比較起來,蟈蟈兒一輩子都無憂無慮,而螞蟻卻只知道悶頭兒苦幹,毫無樂趣可言,它們兩個到底誰更幸福一些一目了然。從這個意義上說,經常出去玩,或是經常邀朋友小聚,愉快充實地度過每一天,不僅僅是一種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也是我們人生的目的所在。我們這一年齡層的人今天之所以要面對這麼大的生存危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司不肯管我們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越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利用公司的這一轉變,好好玩,好好生活,因為公司變得冷酷無情同時也意味著它對員工的「鬆綁」。同一件事情,你看的角度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所以關鍵還在於你怎麼看。雖說跟以前相比,薪水拿得少了,但假期也比以前長了呀,只要你能把假期有效地利用起來,放鬆心情,也未必就是件壞事。而且,如果整個社會上的人都像螞蟻一樣只知道悶頭兒苦幹的話,也不利於刺激消費。全日本的個人資產總數高達一千四百兆日元,但仍然不能成為刺激經濟恢復的原動力,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我們這代人的父母手裡雖然攥著大把的錢,卻只知道像螞蟻一樣工作,根本不知道享樂為何物。沒有人消費,日本的經濟怎麼可能恢復呢?但是我們的父輩就是這樣,光知道攢錢,卻不會花。我覺得對他們也應該實施行為療法,不管他們想不想花錢都先讓他們花著,然後再逐步把他們的思維方式朝著「蟈蟈兒」的方向引導。不過,他們節儉了一輩子,改變的可能性極小,所以如今四五十歲的這批人應該從現在開始就轉變思維,學會享受生活,不要落得跟我們的父輩一樣,辛苦了一輩子,不知何為人生樂趣。在此之前,我寫的都是適用於我們這代人的生存技巧,但如果我們多方的努力只換來「苟延殘喘」,「行屍走肉」的餘生的話也沒什麼意思。如今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七八十歲,也就是說我們的人生還有一半,這一半的時間如果全用在創業,考取專業資格,或者保持心理健康,整日里像螞蟻一樣忙忙碌碌的話,也未免太寂寞了。如果反正都要為了自己的下半生費心經營的話,還不如把自己的人生設計得絢爛多彩一些,好能像蟈蟈兒一樣享受生命呢!因此,對於今後的二三十年,我們這個年齡層的人的目標也許不在於「生存」而在於「創造人生」。我們所追求的不僅僅是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去,而是如何將自己的「第二人生」過得更加豐富多彩。如果人生只有短暫的五六十年的話,那麼到了四十歲就應該為自己的「餘生」做準備了。但是如今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延長了,退了休以後還有二三十年好活,這麼長的時間恐怕不能再稱為「餘生」了吧。如果拿足球比賽打個比方,以前退休以後的生活就相當於「加時賽」,但現在卻相當於「後半場」。四十歲以前的表現僅供參考,你的人生是輸是贏尚無定論。因此才需要我們重新構思作戰方案,朝著勝利的方向重新出發。